点上面“趙氏宗亲”加入关注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华夏是东方的礼仪之邦,人情往来有诸多的规矩要注意和讲究,不能太随便,不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孔子曾教导学生“食不言,寝不语”,以此来在人前规避自己的言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注重尊老爱幼,对父母敬孝道等等,这些行为并不是写在书本上,而是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之中而形成。
与人交往是门学问,尤其是在与对方回礼的时候,本来是礼尚往来的好事一桩,但是如果一不留心送错了礼物,那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导致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差。
古人深知这一道理,就曾用这样一句俗语来提醒世人,这就是:“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而这样的“三不送”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智慧呢。
喜不送伞
在寻常百姓的眼里,婚姻是成年后的头等大事,不仅涉及到男女双方的情投意合,还关系到对方的家庭。在这喜结连理的背后,却是有着很多繁杂的步骤需要男女双方去准备。小至家中的对联,大到婚宴仪式的筹备,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心思,只为了最终的完美与喜乐。
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不仅会前来帮忙,还会随带份子钱和礼物,都是希望新人能够和和美美,这也逐渐成为婚礼仪式中固定的环节。但是有这样一个礼物却是要遭到新娘新郎的拒绝,甚至可能会遭到亲朋好友的指责,这个礼物就是“伞”。
结婚的时候,很多人会送“红枣”,寓意着早生贵子,而送“伞”,不仅对新郎新娘没有什么用处,甚至脱口而出的“送伞”,会让人勿听为“散”,而这一天正是新郎新娘携手相伴一生的大好之日,这样的言语会引发人的不满,所以婚礼这等大喜事是不宜送伞的。
寿不送烟
在古时候,农村人以农耕为主,遇到战事或者是天灾人祸,很容易丢掉性命。所以古人们的寿命都不长,平均只有四十多岁。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年龄也得以延长,为了给家中添喜事,常常会给年过六十岁的老人做寿,来摆宴席宴请宾客,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词。
受到邀请的亲属面对这样的喜事,也不会空手前去,会迎合老人家的喜好而带一些礼品。但是“烟”在这时是不能拿出手的,这对德高望重的老人是大不敬的行为。
年过六十岁的老人,已经达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于名与利已经淡泊,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身心的健康,能够长时间的陪伴家人,安度晚年,于是在生活中就要注意保养身体,戒掉吸烟的陋习。但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送烟,不仅没有礼貌,而且还意味着不在乎老年人的健康,这是非常不值得效仿的行为。
丧不后补
生前人们办喜事,是为了喜乐,就算出现过错也可以不计较,但是在丧事上面出了差错,那将会被人所不耻。俗话“丧不后补”就意味着在办丧事的时候,如果你耽误了,就不要再去找到主家进行弥补,这是非常不尊敬的行为。
在古代的农村,办丧事有很多的讲究,人们因为亲人的离世,内心也会更加地沉痛,这时候出差错的后果将会更严重。在主家办丧事的阶段,不仅不帮忙,还错过了随份子的时间,事后还找到主家进行随补,即使这份子钱给到了,也是不合时宜的,这丧事不比喜事,错过了再提起只会让人徒增伤感。
小结
虽然说“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根本不知晓。但是这俗语背后所涉及的人情冷暖却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面对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人脉,切不可随意对待,否则只会既伤财又伤情。
从小我们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会习得很多关于这社会的利益与规矩,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快节奏与名利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只重视结果,而不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但是这恰恰是相反的,只有一个人的礼仪高尚,才能得到他人的赏识,在社会上才能越走越远。
虎年开光纯铜五帝钱旺财化煞镇宅必备
点击↓↓↓下方 “五帝钱图片”识别二维码获取“开光五帝钱挂件”
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
赵氏的家
赵氏的人
赵氏的文化
这里
弘扬趙氏文化
传承趙氏精神
团结赵氏宗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趙氏宗亲企业合作专区欢迎咨询
世界趙氏宗亲联谊会官方QQ群86537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