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媒体真是会造新词,又出来一个什么“奶头乐”,实际上就是想说个别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拼搏现象吗?其实,现在的大学生真的是够拼的了!“及格万岁”的现象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大学,那时候大学生包分配,学好学坏一个样,不影响自己的就业等;到了大学扩招、大学生不包分配之后,这种现象慢慢就转变了。特别是前些年,大学生的考研、就业等的压力特别大,很多大学生感觉到了大学不比高三轻松。尤其是想考编制的时候,更要拼命地学习,获得一些荣誉和成绩,这样才能给自己的就业闯出一条新路。
可能现在一些大学生的压力太大,感觉无论在就业还是在考研,又很难竞争过别人,于是就出现了个别人的“躺平”现象,实际上就是属于破罐子破摔。但这种人数量还是非常少的,大部分大学生都还是很拼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基本上和高三没什么两样,基本上是起早摸黑去拼命学习。
“奶头乐”就是用现在的满足代替未来的满足,躺平甚至躺倒,它形象地揭示了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生存状况和价值追求。产生这种现象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学生的认知有问题。不少学生认为,十年寒窗苦,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保险箱,于是就自我放松、放弃和放纵。他们以为,有金字招牌,就业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存在问题,躺平,靠啃老也能有滋有味地过一辈子。二是老师教育存在问题。从小学到高中,老师都会教育学生,现在吃点苦不要紧,只要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很多孩子也就把目标定在考上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上,一旦目标实现了,动力也就没了,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三是高校的考核机制有问题。直接导致“严进宽出”。不少院校对老师考核很奇葩,学生要定期给老师评分,分数低的就不能上讲台。本来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样一考核,就变成了利益共同体。老师担心学生评低分,砸了自己的饭碗,谁还愿意监督学生好好学习呢?有时学生甚至直接打电话给老师,要求给自己打多少分,还不容商量。学与不学都能毕业,谁还愿意去吃那个苦呢?中学时代已经够苦了,还能再受“二茬罪”吗?“奶头乐”现象将毁掉一批大学生,不能不引起高度不重视。所以,要应对这种现象,就应该改革我们的教育机制和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