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89师仅冻伤400人,王直的两个决策,救人无数



抗美援朝,被称为“立国之战”,是新中国第一次境外作战。这一战,中国以1国敌16国,造成联合国军伤亡百万,成功将美军赶出三八线,保卫了我国领土安全。它不仅打出了我国的气势,还打出了未来多年的和平。
美军代表在签署停战协议书时,不甘心地说:“这是美国第一次在非胜利的情况下签订停战协议。”
这一战结局是好的,但牺牲巨大。其中,长津湖战役可以说是一场炼狱般的血战,让人不忍回望。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
一、军号吹响在极寒之夜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爆发。与此同时,朝鲜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寒流,气温骤降到零下20度以下,最低达零下40度。
零下40度有多冷?
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兵说:枪都冻得拉不开栓!好多人耳朵冻得硬邦邦,碰一下耳朵就掉了,一点都没得知觉喽!
更重要的是,参加此次战役的第9兵团基本都是南方人,别说大寒流了,很多人连冰都没见过。他们一直在温暖如春的福建备战,11月10号接到紧急命令,便立刻奔赴长津湖。

志愿军战士就着雪吃饭
虽然战士们在途中也换上了一些棉衣,但整体依旧单薄,大多数人头戴不能御寒的大盖帽,脚踏胶底单鞋,便进入了北风呼啸的长津湖一带。
换句话说,志愿军的敌人,不仅仅是美军,还有极端的恶劣天气。

就连抗美援朝时的美军师长史密斯都说:长津湖根本就不适合任何军事行动,就算成吉思汗都不想征服它。
当时,美军比我军要“幸福”得多:每个士兵都有一件御寒大衣和鸭绒睡袋,御寒帽、棉皮靴、烤火炉也非常充足。
即便如此“幸福”,长津湖战役中,美军也被冻死几千人。可见环境的恶劣。

美军士兵
11月27号夜里10点,战斗打响。
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第九兵团迅速包抄,将美军两个师分割成了五块,并企图围歼美军两个团。
恶劣的天气,让美军的高精武器性能大打折扣。这场战争,拼的是军人的意志和胆量。
极寒的夜里,我志愿军作战依旧勇猛,令美军无比惊慌。于是,美军于11月30日开始南撤,但我军不会轻易放过敌人,开始了阻击战,与美军血拼绞杀多日。
最终,虽然敌军成功撤退,但我志愿军也有不小战绩——全歼了美军王牌“北极熊团”,并缴获其团旗。
而美军在长津湖之战中,伤亡高达一万四余人。

光荣的战绩背后,是我军战士沉痛的付出。
据战后统计,第九兵团非战斗损伤极其严重:冻死4000余人,冻伤将近3万人。
在1081 高地,埋伏在雪坑中的125名官兵,保持着战争姿势,被冻成冰雕,被称为“冰雕连”。
在20军4个战斗师中,只有89师冻伤人数最少,仅仅冻伤400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电影《长津湖》中的冰雕连
二、师政委王直的防冻策略
王直,1931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20军89师政委。
当时,收到调令后,89师率先坐火车北上。89师一直在南方打游击,此次北上,战士们参战热情很高。
几天后,部队到达辽宁锦州。时逢天降大雪,天寒地冻。由于走的匆忙,战士们没有换上御寒棉衣,被冻得瑟瑟发抖。
王直看着身着单衣的这些南方战士们,不免担忧——朝鲜那里,只能比辽宁更冷,战士们这样去打仗会要吃大亏。所以,他立即请求上级调配御寒冬装。
也因此,89师停留了一天。这一天非常宝贵。89师全员在这一天都换上了棉衣、大衣,只是棉裤数量不够,棉手套和棉靴更是缺少。
尽管御寒装备并不全,也比20军其它部队强了许多。可以说,王直的行为,挽救了89师许多战士的生命。

王直将军
1950年11月23日,长津湖战役没有正式打响之前,20军上级命令89师的两个团,配合兄弟部队阻击美军。
89师的267团遭遇了美军第七运输队,一场血战后,美第七运输队大败,267团缴获了一批宝贵的战利品——3000多床军用毛毯。
这些军毯并不厚,但对当时的我军来说,绝对是好东西。然而,如何处理这批宝贵的战利品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根据我军的规定,战利品是要上交的,因此,有人提出,将这批毯子上交,由上级安排如何分配。
但王直不同意。

长津湖战役真实照片
王直认为,战役即将打响,上交战利品需要运输,需要时间,在战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恐怕会浪费这批宝贵的军毯。
想到战士们没有御寒的手套和棉靴,王直命令,将所有毛毯裁切成小块,让战士们把双手、双脚包起来,用以御寒。手脚能动,战士们就能保存战斗力。
虽然这个意见遭到了不少干部的反对,认为违反了纪律,而且将这么好的毯子剪开,实在是浪费物资。但王直坚持自己的决定,让89师的战士们包裹住了手和脚。

长津湖战役真实照片
11月27日夜,战斗正式开始。
如前所述,我军向敌人发起攻击。
89师作战勇猛,一番血战后,在美军指挥所俘获7人。之后,又在极寒的恶劣天气下,与敌军拼杀了三天三夜。
12月2日,美军抵挡不住,全线撤退。
当时,我军因为恶劣天气和御寒装备不足,许多战士冻死冻伤。89师成了唯一一支能以建制追击敌军的队伍。
最后,王直亲自率领265团追击敌军,在茫茫雪野和极寒天气下,凭两条腿追上了美军的四个轮子,俘获敌军80人,打死打伤200余人,甚至还击落一架美战斗机。

撤退途中的美军
战后,兵团首长王直的灵活机动受到部队表扬。
1955年大授衔,王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一直为祖国、为军队做着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王直将军的光荣形象还被搬上了大荧幕。
1964年,一部《英雄儿女》成了红色经典影片。观众们发现,电影中,“王主任”这一角色的故事和王直少将十分相像。

《英雄儿女》中的王主任
后来,面对记者采访,王直少将坦言:很多人说我是"王主任"的原型,从经历上看,我们二人确实相似。但"王主任"应该是志愿军干部的整体形象。谁是‘王主任’其实不最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那段历史,记住英雄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所做的一切。
如此谦逊,让人敬佩!
2014年,98岁的王直将军于福州逝世。

2006年的王直将军
多年后,当有人在美国提起长津湖战役,几乎没什么人知道。
这不是因为这场战争不够严酷,不够激烈,不够精彩。
而是因为,这场战役让美军觉得羞于见人。
在严寒面前,美军的战斗力断崖式下跌。面对没有重火力的我军战士,竟然撤退撤退再撤退。
而我军战士却在恶劣天气里,凭着一腔爱国热血,杀出了虎虎之威,作战伤亡远远低于恶劣天气造成的伤亡。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致敬,最可爱的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