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升值计」→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文 | 老贺
本文篇幅较长,共6300字,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美国正在走向分裂,从美国大选的一系列闹剧、已经失控的疫情状况、还有1月6号众目睽睽之下的混乱,已经在证明这一点。围绕特朗普、疫情和大选的种种事件,有太多争议性的话题与之相关,所有问题难以在一篇文章中全部涵盖,因此本文只在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些基本的状况,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理性的思考。
01
特朗普的成与败:谈民粹主义在民主国家的兴起与消亡
特朗普的狂热支持者们一直相信他是天选之子,必将创造历史。某种程度上,他的狂热粉丝们是对的,特朗普的确创造了历史。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输掉普选票的总统。尽管他在2016年赢得了选举人团的多数,但实际普选票数少于希拉里·克林顿。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两次的总统。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位,在四年内,把本党从完全执政的盛况下输到将对方送上完全执政的总统。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其中原因倒不是《左传》里的罪人或罪己的问题,而是民粹主义的问题。
特朗普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民粹主义领袖。我一直认为他是最成功的自媒体,利用个人魅力塑造狂热支持者以攫取权力,进而以非理性的方式摧毁原本已有的稳定运行的系统,即一般媒体所形容的,反精英与反建制。
民粹主义的土壤是建制派和政治精英们的不作为或执政不力,但民粹主义的兴盛不仅不能解决原来的问题,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原因非常简单,靠民粹发家的领袖不会是善于执政和改革的人。特朗普就是典型的例子。
特朗普是一个竞选的行家。
无论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每个人都不得不被特朗普的竞选艺术所叹服。简单粗暴,但是有效。
美国关于总统大选的民调行之有年,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一样是随意改变方向的传声筒或者是一群脑满肠肥的官僚搞出来的玩意儿,尽管研究民调的政治学者一直位于政治学界的鄙视链底端,但它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
民调公司和民调学者计算和公布的数据在预测大选方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甚至成为政客们确定自己竞选方案的重要依据。
2016年,民调黑洞特朗普让几乎所有颇具盛名的A+级民调公司翻车了。就像光经过黑洞会被扭曲一样,特朗普会让民调失灵。
其中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民调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常识是,不愿意接受民调的人普遍投票意愿较低。因此,在过去,尽管有民调不能覆盖的人群,这群人反正不会去投票,自然也就无关紧要。这群人中有一大部分,是住在郊区或农村、没有大学学历的白人农民或工人。
这些民调捕捉不到、不愿意接受电话民调、政治冷感、平时压根不会关注政治的人,都被特朗普独特的「个人魅力」所感染,决定行使被自己放弃多年的投票权。
2018年的时候,民调机构们为了顺应特朗普效应,大幅度增加了无大学学历白人在抽样中的比例,成功预测了中期选举的结果。而在2020年,当很多民调机构直接复制2018年的模型时,在很多摇摆州的预测又出现了错误——特朗普的黑洞效应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
而当特朗普从选票上消失时,民调们又准了,比如前几天乔治亚州参议员的复选,当民主党自己都没觉着能赢的时候,几大A+民调就认为民主党那个几乎算自暴自弃的犹太人小年轻+黑人老牧师的魔幻组合能在乔治亚这个深红州以微弱的优势完成历史性的翻盘。
特朗普并不算一个规模巨大的黑洞,他对共和党其他国会参选人的影响有限。当选票上有特朗普的时候,特朗普的个人崇拜者们蜂拥而出,顺便会投上共和党其他议员一票。而当选票上没有特朗普的时候,特朗普的个人后援会成员们则十分冷淡。
这是十分典型的民粹主义领袖的特质之一——他的追随者们爱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所代表的政治理念,或者说,特朗普和他的追随者们也并没有什么政治理念的概念。他们或许有政治梦想,比如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并没有成熟、可行的实施方案。本质上说,特朗普是一个选秀大师,我一直说他是娱乐明星,将一个应以政治理念为基准的严肃投票变成了选秀节目中的娱乐竞争。
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惊奇的,在特朗普为数不多还算成功的生意里,选秀节目算最成功的一个。
民粹主义领袖如特朗普对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老白男们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
大学同学中有一位是旧金山拜登竞选团队的一员,他多次向我抱怨,认为拜登团队应该像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学习,人家的竞选活动热闹得像轰趴,而他们的竞选活动就像当年我俩不得不8点钟爬起来去上的那节超无聊的历史课。他发给我一段他拍的特朗普竞选现场的视频,特朗普在台上载歌载舞、手舞足蹈地说着笑话,台下粉丝群情激动欢呼雀跃。
反观他们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场合,参议员候选人在台上板着脸陈述他的政治理念,台下保持社交距离的人们一个个戴着口罩看不见表情,但从漏出的眼睛里多少可以看得出昏昏欲睡。特朗普高喊着:「China steals our jobs!I will take them back!!!」 而民主党人则在照本宣科:「The economic rescue package, that should not be controversial in both parties, has been submitted to the congress aiming to redu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好玩好笑的真人综艺秀 vs 冗长严肃的新闻现场,哪一种能够吸引未受高等教育族群的注意力?
特朗普不仅擅长竞选,也热爱竞选。除了特朗普,没有哪一任总统会在自己胜选的次年就成立连任竞选的基金,开始参加各种竞选集会。从他胜选次年直到大选年的前一年,在任总统特朗普就参加了80场竞选集会,平均两周一场。与其说是竞选集会,在我看来,更像是粉丝见面会。
特朗普热爱竞选,热爱参加竞选集会。他对那种众星捧月、万人瞩目的场合欲罢不能,只有竞选集会能让他满足膨胀的表演欲,展现他的「能歌善舞」。他发表的每一次讲话都是为了引起关注,越刺激越有争议的话越要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能博得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至于这些发言的后果,是否对社会造成冲击和影响,他并不在乎。特朗普必然知道他的反智言论会使得疫情进一步扩散,特朗普必然知道他的出言不逊会进一步扩大族群之间的隔阂,特朗普必然知道宣扬「中国病毒」会加剧美国社会对华裔乃至亚裔的歧视,但特朗普在乎吗?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话为他带来演讲台下的欢呼,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特朗普同样不在乎的还有执政。我从来不认为特朗普竞选总统是为了执政,他只是为了赢。赢和执政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两件事。赢让他开心,执政并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特朗普在确诊新冠阳性入院后不久,白宫发了几张照片,是特朗普假装在工作的摆拍照。为什么那么肯定是摆拍?有两张拍摄时间仅间隔十分钟的照片,特朗普就换了衣服和房间,而且放大照片来看,特朗普假装签字的是一张白纸。
即使在他身体健康的时候,他也没有花多少时间来好好工作,比如认真阅读国会和白宫各部门提供的文件。我相信,如果过去四年他真的有每天好好看上8个小时国会文件,他的英文水平不会像如今这样毫无进步。国会文件语法规整、措辞严谨,每天8小时看上三个月,英文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那么特朗普的四年都用来干什么了?比如打高尔夫球,而且一定要在自己家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四年间,他在自己家的两个高尔夫球场里打球约283次,而被共和党疯狂抨击打高尔夫球丧志的奥巴马8年打球的次数不到特朗普四年的一半。
打完球该看文件了吧?不,枯燥的文件哪里有看电视刷推特好玩。为了追踪美国政治的最新动态用于研究,我不得不关注了特朗普的推特,从此特朗普霸占了我的推特首页,十几条保底,几十条常见,一在线就是几小时。
放下手机的特朗普就会看文件吗?并不会。电视不好看吗?特朗普迷恋看电视不是秘密,美国媒体常常讨论特朗普每天究竟看几小时电视,7小时还是8小时?去年某次新闻发布会上,明明在谈疫情,特朗普忽然开始历数昨天自己看过的电视,数了大约七八个,列一列,特朗普总统的一整天几乎就用于看FOX的电视节目。
特朗普从来就是一个只有情绪没有政见的人。在输了大选前,特朗普坚决站在共和党一边,把民主党两万亿的纾困法案和人均2000美元的补贴挤压到9000亿和每人600美元。而当法案磕磕绊绊通过两院、需要总统签字时,输掉大选心情不好的特朗普总统调转枪头抨击共和党,站在了民主党一侧,要求人均还是要发2000美元。
这就是典型的特朗普式的行政思路,是否合理不重要,老子爽不爽第一位。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民粹式领袖可在一夕之间一呼百应,但在任何一个新闻自由、民众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主流舆论由严肃媒体主导的国家,民粹式简单粗暴的宣传和漏洞百出的阴谋论纵然有一部分人买账,始终不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2020年大选中,几乎全美大城市都是一片蓝色的海洋,而红色的选区多是松鼠比人多的大农村。
这次疫情让特朗普更快的显出原形。尽管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但美国学界多数学者认为,没有这次疫情来袭,特朗普或许还能蒙混四年。
由于主流媒体过头的政治正确和部分左派精英虚伪的口惠而实不至的作风,部分左媒和民主党丧失其公信力也不必只归咎于民众的无知。很多中间选民不再相信他们苍白的辩解,如同放羊的孩子,哪怕狼真的来了,人们也不再相信——除非人们真的看到了狼。新冠的肆虐终于让大部分理智尚存的美国人认清了一件事——特朗普是个只会粗俗表演的草包。
尽管草包终有原形毕露的那一天,但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近40万的生命。
民粹式领袖的胜利与辉煌不仅不能长久,其副作用往往巨大,无论是对其国家,还是对其所在政党。在民粹式领袖的带领下,该党派难以避免地会走向极端化,只有极端的表现才能取悦其「铁票仓」,在党内出人头地;同时该党在中间选民中的极端形象也会固化。当一个党偏向一个极端时,那么就注定要丧失绝大多数中间选民的支持了。
共和党在失去乔治亚和亚利桑那后,其铁票仓德克萨斯州也并非固若金汤。一个令共和党人绝望的事实是,哪怕是深红的南方保守州,只要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受教育居民涌入,该城市就会变蓝。不仅仅是亚特兰大和凤凰城,连休斯顿和达拉斯也已是一片蓝色海洋。
共和党,还记得清他们多少年没有赢过总统大选中的普选票了吗?
02
从分歧走向分裂:谈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确
川普和共和党固然是分裂的,然而民主党就好吗?在加深美国分裂这方面,民主党作出的贡献和共和党不相上下。
民主党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身份政治,只有身份政治的政治、造成潜在言论审查的过度的政治正确无益于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民主党从来不是真的在为少数族群努力,他们只不过仅仅是喊几句口号而已。民主党利用政治正确和身份政治骗取选票,但从未真正努力解决根本问题。
举例来说,民主党大力推进大学入学的种族指标,降低黑人族群的入学标准。这种政策真的能提高黑人族群的教育水平吗?并不能。
当一个无法达到大学入学要求的学生靠特殊优惠入学,怎么可能顺利完成学业呢?长期以来,黑人都是大学毕业率最低的族群,事实证明,无法达到入学要求强行揠苗助长,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按种族录取的规定,大量亚裔、拉丁裔等其他有色人种族群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难以避免的引起了亚裔、拉丁裔等对黑人族裔的排斥。
教育是帮助一个族群发展的重要的因素,而要提高一个族群的整体教育水平不应着眼于最末端的高等教育,而应从最开始的基础教育入手。民主党是否有魄力打破如今按钱分配的基础教育体系?像欧洲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推动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
以德国为例,各州、各城市的小学在质量上并无明显差别。小学后初中和高中分为基础职业、实用专科和文理科高中三类,但每一类别下的各个学校在每个城市同样没有明显差别。
这种从基础教育开始的教育平权才是改变种族发展差异的根本办法。然而,推进一个伤筋动骨的大改革,哪里比得上仅仅在大学阶段做个样子来的实惠呢?毕竟被挤压到生存空间的主要是亚裔、拉丁裔等其他少数族裔,而非占绝对优势的白人。
任何一个真正的左派,都不会容忍民主党式的伪左派政策。
大多数偏左派的美国选民并不支持民主党,但无法继续容忍特朗普,万般无奈下,还是捏着鼻子投给了拜登和哈里斯。
这种比烂本身也是民主党的竞选策略之一。
让「白左」「黄左」们将不满转移到特朗普身上也许能够成功一时,但特朗普这个靶子已经不在了。如果民主党不能改变其「伪左」的口惠而实不至的作风,继续玩弄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确,而非踏实地帮助弱势族群、减少收入差距,民粹的土壤始终在那里。
特朗普输了,但特朗普依旧得到了7000多万票。不仅如此,特朗普在全族群中的得票都有上升,包括民主党的铁票仓:黑人和拉丁裔。
03
阴谋论下的谣言产业与华人社群
每当我与在美的一代移民们和一些喜欢翻墙看新闻的朋友谈起大选,提到特朗普的选民多以「低学历、农村人」为主,总会遭到他们强烈的抗议。毕竟华人川粉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
的确,美国主流社会定义「川粉」时主要指的是白人、黑人等群体,华人、拉丁裔等一代移民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华人、拉丁裔等一代移民的投票行为,同以英语为母语的白人、黑人完全不一样。
针对拉丁裔投票行为的研究发现,拉丁裔的投票行为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弱,而同其信息来源相关性较强。以西班牙语新闻为主要阅读内容的人多数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而以英文新闻为主要阅读内容的人多数为拜登的支持者。
这种情况在华人群体中也非常显著。大多数一代华人移民,无论英文是否流利,都倾向于在闲暇时阅读中文内容。微信公众号、YouTube的中文时事评论频道是第一代华人移民的主要信息渠道。这些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往往有着UC震惊体同出一脉的耸动标题,内容骇人听闻,情节曲折离奇,读起来不像新闻更像小说。
大多数母语并非英语的人,在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客等报纸杂志时,恐怕都难以避免地回想起曾经被托福、GRE支配的痛苦。就进行政治学研究的我本人来说,阅读严肃媒体的文章也绝对不是日常消遣的一部分,而是必须完成的工作。
对于并非从事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绝大多数一代华人移民来说,英文的严肃媒体发布的文章绝对不会是日常休闲时把政治当八卦来看的好选择。
纽约时报曾经追踪过中文新闻来源的问题,发现大部分微信公众号、YouTube中文政治评论频道的信息源多数来自一个川普的英语政治宣传广告翻译,因为这在当时是美国社会最博眼球的内容。同时,也有海外中文网站在Facebook上投放了大量阴谋论的政治新闻,可谓是集美国民间阴谋论之大成,中文版的QAnon。
任何一代移民或翻墙网民都难以避免受其影响,只要不是以阅读主流媒体的英文报道为主,而是以阅读中文新闻内容为主,那么被带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相比之下,美国主流媒体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不信任CNN和纽约时报的人可以同时看特朗普总统最爱的FOX,还可以通过英国的BBC、经济学人和卫报在第三视角看美国。
在这样的信息轰炸之下,华人的社群其实已经形成了分裂的事实,就像很多人很难理解华人为什么会有人支持川普,很简单,英语不好,长期阅读海外中文政治新闻的一代移民自然会成为川普的粉丝,英语较好,能阅读英文媒体的会渐渐成为川普的反对者。
美国的分裂,已经间接影响到了华人社群,反过来,华人社群的割裂,也足以证明,由川普和疫情触发的美国社会的割裂,其中既有本身种族和等级造成的老疑难杂症,也有新时代由于互联网信息污染造成的回音壁新问题,这种分裂是全方位的,这也决定了,这种分裂还要持续很久很久。
END
推荐阅读
印度为什么没有成为「世界工厂」?
人到30,出身普通的人怎么逆袭
90后保守?不,他们更尊重游戏规则。
加我私微:shengzhiji201
注明所在地+职业+名称更容易通过
升值出品,必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