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不死,鲁难未已


1
上海的小红楼,河南的胡辣汤,潼关的肉夹馍,还有河南那个校长控诉自己换不了食堂,其实背后都有一个阴影——地方门阀。
地方门阀的崛起,就是这些事件背后的大背景,过去的几十年,很多地方的政商两界,通过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上司部下、司机秘书、亲信左右、校友同僚,把持了地方的很多资源,形成了黑白两道通吃,部分掌握了基层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还记得贾雨村那个护官符吗?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你要想护住你的官,你就要向这些金陵四大家族、城关镇四大家族、象牙山四大家族低头。
上海的小红楼就是当代红楼梦,它的背景还真不见得就大,但是它背后的权力网的盘根错节,复杂程度可能超过想象。
就像《中县干部》里描述的一样,一个县城往往会形成几大家族的权力网络,这个权力网络又跟当地的新富阶层结盟联姻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其中有些家族,甚至可能本身既是这种县城门阀,又是新富阶层。
有些地方,他们彼此联络,形成一个水泼不进铁打不破的堡垒,确保自己的子侄亲戚,可以通过上升成为各个权力的关键节点,或者占据财富分配的要津。
普通人和外地人要想进入,必须通过联姻和各种关系进入,所以以前有粉丝咨询我,可以不可以考外地小城市公务员,我的回答都是绝对不行,因为你面对这种网络,会非常非常憋屈。
2
这是一个费孝通先生描述过的《乡土中国》式的波纹式的社会结构,每个人根据亲疏远近,决定自己能得到的资源分配。
这同样也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早已消灭的封建体系,但现在却悄然死灰复燃。
小红楼、胡辣汤、肉夹馍,都让这个体系不同程度的暴露于公众视野,让人们能够窥见这个权力怪兽的荒唐和无耻,小红楼只是恰好发生在公认治理水平最高的上海,才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一定要警惕资本和地方基层的结合,地方门阀发展下去的极致是什么?
我们历史上发生过,就是司马家,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不要觉得三国是什么好时代,三国是华夏集体劣化的时代,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被世家的铁桶江山缓慢放血直到热血流干的时代,是东方中世纪的开始,是真正的黑暗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开启都是因为一个东西,门阀世家。
所以,这种门阀一定要掐死在萌芽状态。
3
汉武帝元朔二年,武帝要把各郡的富豪迁到长安,资财300w以上者往茂陵居住。其中迁到了河内郡轵县,当地有一个大侠郭解,迁徙的名单上有郭解的名字,但是官吏根本不敢让他迁徙。
甚至当时的大将军卫青亲自找到汉武帝求情:「郭解家贫,不中徙。」
汉武帝一眼看穿其中的猫腻:「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啥意思呢?
一个贫穷的老百姓,能让大将军为他说话,你说他家贫谁信?
结果强行迁徙郭解,郭解离开轵县时,当地的人为他凑钱搬家,就凑了一千万钱,当时提名迁徙郭解的官吏,是轵县一个姓杨的县椽,郭解搬家的当夜,杨县掾就被人砍了头。
《史记》里的游侠,可以「权行州里,力折公卿」,郭解这种游侠,其实就是豪强的雏形,门阀的先声。在东汉就是豪强,在三国就是世家,在两晋就是士族。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敌人是什么?答案就是,门阀。
门阀先是占据社会财富,后来掌握社会评议,最终会把手伸向政治,这是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事。
这也是人性的必然,饱暖思淫欲,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仕,一旦尝过权力的甜头,总想拥有更大的权力。
但是门阀的结果却非常的糟糕,就是赢家通吃,其他人没有得到分配的机会。
所以历史上,门阀无数次的被灭,又无数次的死灰复燃。
如果一旦形成美国和日本那种政治世家,韩国那种财阀,并用制度化保证这种政治门阀财阀的影响力,就是社会的严重板结。看看隔壁韩国的三星就知道了。
应该说,我们建国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底子,很多地方的富豪们,还没有这个气候,但我们必须警惕这种事情的出现,小红楼和胡辣汤,是个很不好的苗头。
这篇文章的观点,其实我很早在群里跟很多朋友讨论过,一直犹豫要不要写出来,今天还是决定写出来,希望能够提起重视。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