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网课以前,每一个自信妈妈,都曾经有过雄心壮志,老娘要把娃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打造一个金闪闪的牛蛙。
开书单、列计划,甚至暗暗窃喜,要趁着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好好给娃娃来个全面提升。
只要更多的陪伴,咱娃也不差。
上网课前三天,妈妈们的想法是,我是谁?我在哪?让我走。
上网课一礼拜,妈妈们的想法是,老师在哪?老师救命!
因为妈妈们发现,对于网课,自己的认知和娃的感受存在根本偏差。
妈妈们对网课的认知是,网课是高效学习。
而娃娃们对网课的感受是,网课好像可以。。。不学习?!
娃们对网课的认知,是从「好像可以不学习」到「居然可以不学习」,又到「真的可以不学习」。
娃们的问题,不是不爱学习,是不学习。
2
但是这也真怪不到孩子们,我自己做过很多成人的课程,其实不止是娃们,其实很多大学生,甚至很多成年人,也难以在网课中保持专注。
所有人在网课的过程中,表面上是上网课,其实只是在「看视频」,除了是教学视频,其实效果与抖音浏览短视频、B站刷视频没有区别。
看视频和上课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沉浸感,真正的学习是需要进入心流状态的。
视频网站也有不少有用的知识,比如做菜、比如健身,但是为什么看过就只是看过?
因为要真正学到一个知识,只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学了就用,就是你学习了以后,拿去练习,操作一下,验证视频里讲的、老师讲的对不对;
一种是学了以后讨论,听到一个知识,去跟其他人讨论探讨一下。
这两种方式都是学习。
最怕的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最怕的就是飘过。
上网课,为什么都是看视频?
因为很容易「飘过」。
你会发现,这两种过程都是缺失的。
尤其是第二种,不要小看上课的过程,任何一个老师跟学生的互动,还有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哪怕是拿学到的生字给其他熊孩子起个外号,都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讨论过程。
但是上网课是没有的,所以,熊孩子的意识一直在漂移。
有很多孩子在上网课的过程中,一直点赞或者发表情、打字,这就造成了意识的二度涣散。
所以,同样是40分钟,上网课看起来是学习内容更多了,还没有其他熊孩子的干扰,但如果你这样想,就是完全被骗了。熊孩子们表面上一个个都在认真学习,但是你不知道他的内心在经历怎样的波澜壮阔。
表面上是波澜不惊,其实是,左耳不听,右耳也不听。
3
还有教师的作用。哪怕再没有经验的教师,她也经历过几十个孩子的教学,也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
而孩子的父母,可能是学霸,可能是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每一代人都必须自己摸过烧红的炉灶才知道烫手。
父母不可能替代老师,网课中的老师也不能替代老师,视频中的老师不可能和你的孩子互动,更不知道你孩子的特点,也不可能知道你孩子此时此刻的状态。
我自己做教育,特别知道一点,一旦开始进入网课,其实就不得不具备一点「媒体属性」。
但是,老师们经过教学训练,但是没有经过媒体训练。他们不是直播网红,不是电影明星、老戏骨,要让他们隔着屏幕把这帮吞金兽的情绪带起来,太难了。
4
众所周知,升值计是一个有关人生和财富的公号。
光分析是没有用的,要给大家一些好用的方法,结合我自己培训和孩子上网课的经验,有三个我认为比较有用的措施分享给妈妈们:
1. 制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学校课堂之所以学习效果好,因为这就是一个天然的学习环境,这等于释放给熊孩子们一个信号:你到了这里,就要开始学习了。
而在家里,不是在卧室,就是在客厅,身边有各种各样让人分神的娱乐方式和水果食物,学习没有任何仪式感。
所以一定要创造一个仪式感,尽可能把一个房间整理出来,创作一个完全独立的学习环境。
2. 使用大屏幕
孩子们之所以不能专注,一个原因就是,当他们想要互动时,直播间唯一能支配的就是对话框,有些好动的孩子就会疯狂点赞、发表情。
而且屏幕越小,越缺乏带入感。
这点我在自己渣娃身上试验非常有成果,最开始我们用电脑上课,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在狂按表情包,到做题的时候,渣娃只会眨巴着blingbling的大眼睛,迷茫地看着我。
后来我们开始选择把网课投放到影音室100寸的屏幕,结果立竿见影,没有了上课发表情包的工具(这点他还没有意识到,不要告诉他),也更容易沉浸到老师的讲课中。
3. 及时使用
一旦学习完,立刻让娃进入实践使用阶段。
我一般习惯让他把上课的内容给我讲一遍,当一回小老师。
我喜欢在上课前告诉他,你今天学的这课我也想听,但是我要工作,我没有时间听,你听完了要讲给我听。
每次下课以后,都让他复述一下。
这是典型的费曼学习法,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上网课充电学习的成年人,快分享给那些被网课煎熬的娃爸娃妈们吧。
END
推荐阅读
考公 熟悉 专家
主动 耐烦 会玩
自肥 外卷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