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做健康赛道的原因,跟很多退役的国家级运动员有接触。
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也算练过体育的人,但是我们普通人接触到的体育训练知识,跟他们得到的体育训练知识和经验相比,是相当匮乏的,甚至几乎全是错的。
可以说,跟他们的谈话,都让我更新了自己对健康和训练的认知。
在我这种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差,大众无知识有需求,运动员有知识。信息差就是利差,但是他们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做。
我后来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市场?
他们表示,没兴趣。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般都是去体制内,带专业队员,或者成为体育管理者,少数不进体制内的,也是想做演员明星,很少有人愿意去教业余,即使还是做体育行业,重点也是放在体育产品。
用他们的话说,我带业余的能得到什么?
我其实非常理解他们,他们其实不少人从小就在体工队长大,进入体制内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确实是最熟悉的选择。而对于他们而言,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出「成绩」,做出成绩,对上负责,他们在体制内可以不用看家长和学员脸色,碰到的都是专业的同事,他们的成绩也会记在各种报告和统计年鉴上,这是在市场中,永远无法给他们的东西。
但是我就是非常可惜,这些人的经验,宁愿束之高阁,也不愿被普通人所知。
民间有高人,完全扯淡,殊不知高手全在大内。
中国的武侠小说,其实有个发展历程,「民间有高人」这个设定,其实开始是没有的,到了民国武侠小说流行,才逐渐演变成,高手都要隐居民间,不求闻达于诸侯,甚至要故意破衣烂衫,越是不起眼的乞丐,越是弱不惊风的老者,越是娇俏无力的妇人,越可能是绝世高手。
但,这其实是为了迎合读者。金庸曾经专门写过一部《鸳鸯刀》来讽刺这种武侠小说,当然他自己也不能免俗,必须迎合读者,去塑造东邪西毒北丐这样的世外高人角色。
但是武侠小说的诞生之初,其实根本没有民间有高手的风气,高手都是来自大内,要么是皇宫的侍卫,要么是王爷的保镖。
因为早期的作者,还比较偏写实,不会动不动奇遇喝蛇血,原地飞升。
这时候的武侠,还处在现实主义文学阶段,还要讲逻辑,讲常识。
哈里斯曾经担任过中国男篮主教练,于嘉带着他考察北京的野球场,野球就是业余爱好者玩的街头篮球。
于嘉问他,美国也有街球,中国的街球跟美国的街球有啥区别?
哈里斯看完以后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中国的街球场,所有人都在追着球跑,但是美国的小学生打球都知道,你要在持球的对侧拉扯,跑出空间,中国的街球,几乎没有人有这个意识,要到专业水平,才开始有跑位和空间的概念。
出现这种差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美国的教练和运动员都下沉到社区,不少业余场,也都有空间配合的概念。
篮球已经算开展不错的运动了,足球就更是如此。
里皮原来曾经抱怨过,他带意大利队,只需要演练战术就行了,但是带中国足球队,需要一点点纠正队员的基本功,而这些训练,是应该他们在童年时代就完成的。
普通人真的很可怜,还在迷信「民间有高人」,还在用各种道听途说的经验,去拼凑拼图。真的有悟性的,能拼凑出一两块,没有悟性的,拼出来的全是错的,而这些经验和技术,体制内俯拾皆是,却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有时候人与世界之间隔的就是一层窗户纸,但是没有捅破的人,就是永远在外面。永远在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游戏的真正玩法是怎么样的,所以再多的勤奋和努力都是无用,因为根本没有窥见,正确的玩法是什么。
而能够得以一窥门径的人,这种真知都是外行所不能梦见,而这种信息轰炸带来的冲击和对人的提升,都是颠覆性的成长。
曾经特别流行一个词,「躬身入局」,我曾经也非常认同,但是现在却觉得,这根本就是一种傲慢。
至少是不符合国情的。
说这话,好像只要你愿意弯下腰,就有现成的机会等着你。
只要不清高就可以了。
言外之意,我就是喜欢站着挣钱,只要我愿意跪着挣钱,就能挣。
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
局,你也配躬身入?
世界上大部分的局,都是你跳着脚都够不上的,需要有人带着你进入游戏,才能登堂入室,去看看大内高手是怎么玩的。
世上最贵的东西,往往就是门票,能用钱买一张门票,领略别人钻研半生的经验,简直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买卖。
升老师的成长笔记今年全部升级,并打通V+和知识星球,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平台付费加入。
小鹅通圈子
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