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升值计」→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大家都知道,我在微博上一直很看好《夺冠》的商业价值,从去年就很看好,因为疫情影响,尤其加上《我和我的家乡》的分流,《夺冠》的票房可能不如预期乐观,但是依然很有竞争力。最近看《夺冠》,想起了巩俐的一件往事。
巩俐在拍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的时候,跟张丰毅、李雪健搭戏。这是一部光剧本就准备了6年的大戏,陈凯歌从拍完《霸王别姬》后就在筹备拍这个戏,以他艺术上的严谨,对演员的要求自然也很高标准。
当时剧组里动不动就会重拍,这些当时的影帝们互相打赌,谁拍戏的条数多谁请客,那时候,张丰毅的外号,叫张三条,李雪健老师的外号,叫李八条,巩俐的绰号,叫巩一条。
《荆轲刺秦王》是个男人戏,巩俐的戏份相对较少。但是毫无疑问,巩俐,是有天分的。
后来的张丰毅,以戏霸著称,对手演员不用心,台词敷衍,就会被他严斥,李雪健老师就不说了,有名的戏痴,在剧组里从来都是一个人闷着头研究台词。拍《中国轨道》的时候,李雪健得了鼻咽癌,一边做化疗,一边跑剧组拍戏,所以,他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跟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张丰毅、李雪健这样的演员搭戏,巩俐能一条过,私底下也没少下苦工夫。
巩俐,毫无疑问,是有天分的,她出道即巅峰,作为第一代谋女郎,从第一部戏《红高粱》开始,就拿下了金熊奖,从此成为第五代导演的宠儿。
初出茅庐就被张艺谋看中,运气肯定非常好,但是,张艺谋为什么看中她,因为她的天赋实在太好了。巩俐在中戏的老师评价她说,巩俐具有一种难得的创作素质和一般演员不具备的特有的真挚,演员容易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加而激情有所递减,巩俐则不会。
《夺冠》上映后,导演陈可辛爆料,中巴大战前夜4分钟的情感戏,巩俐扮演的郎平动情地向女排姑娘们表示:「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全片最重要的台词都在这场戏里,包含整个电影的主题,一共三页纸的台词,而巩俐,拍一条就过了。
所以陈可辛说,这个世界有两种导演,拍过巩俐的和没拍过巩俐的。我幸运地属于前者。陈可辛的拍戏生涯,从来没有拍过一条过的戏,而巩俐让他见识到了,而且是最重头的戏。
一条过,是天赋,更是实力,巩俐虽然经验丰富,天赋异禀,但是排球她是完全不懂的,她自己也说,演郎平特别累,稍微一走神,感觉就错了。所以她在开拍前,每天都跟女排队员们,早上一起报到,中午一起吃食堂,晚上一起下班,从训练场到赛场,再到新闻发布会,巩俐细心地观察、揣摩郎平的一言一行,活脱脱地活成了第二个「郎平」。
用她的话说,「我要天天和排球在一起,和排球过日子了」。巩俐最厉害的不是有天赋,而是有天赋,还在暗中下笨功夫。
郎平自己也是,郎平当年学排球,她亲姐姐朗洪也学排球,但是姐姐苦练5年没有出来,郎平过去就被教练看上,说有天分,有悟性,但是再好的天赋也得苦练,郎平每天早中晚要各练扣球300下,为了加大强度,还要和男陪练练习。那时她就有了一个绰号叫:「朝阳大炮」,她对自己特别狠,然后国际比赛打出名声才有了后来的「铁榔头」。
最高级的智慧,不是聪明,而是笨拙。曾国藩的智慧,说来说去,不过两个字,「抱拙」。能够到达最高层次的人,都胜在一个「拙」字。
因为最高层次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你的境界到了一定层次,比的不是天赋,而是笨功夫,因为在高处跟在低处不一样,低处是没有天赋的人,稍微有天赋就显露出来了,就鹤立鸡群,真正的考验是跟有天赋的人比拼,大家的天赋都很好,即使有差距,也无非是你一条,我三条,他八条,可是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都是完美的。
这就是天赋有时尽,天赋的发挥是有上限的,或者说,跟有天赋的人竞争,大家都回到了一个生态位,你不下笨功夫,别人下笨功夫,你就比下去了。
巩俐第一部戏拍的是《红高粱》,原著是后来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莫言年轻的时候,跟一群作家开会,那时候大家住宾馆,几个人一个屋,有人到莫言那个屋去,发现其他人都在抽烟聊天,还有隔壁屋来串门儿的,搞文艺的天生好动,也无可厚非,只有一个人在墙角写作,于是他就断言,这个人一定会有大出息,这个人就是莫言。
李敖原来说过一句话: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聪明人的毛病,就是总能有取巧的道路,不用下笨功夫,但是往往捷径就是最难的路。世界上最捷的捷径,就是下笨功夫。换言之,你还肯下笨功夫,也就不是最笨的人。
我做自媒体以来,帮过不少人,经常有人问我,我觉得我有天赋啊,文笔不错啊,怎么还没写出来,还没有红呢,我只有一个问题,你一个月更新多少次,有的一个月两次,有的人,一个月5次,我给他们一个数字,一个月少于15次,不要干了,15次,是一个基本。
我当年在知乎上写的时候,见过太多有天赋的人,但是很多人误解了自己的天赋,偶尔灵光一闪,写出一篇不错的,很容易,但是每天写出来一篇好文,才是本事。这就需要你管住自己,每天把最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件事上来。
多数人,做不到。
所以这些有天赋的人,大多都难以为继,只能继续做有前途的社畜了。你会发现,自媒体是风口,这句话喊了七八年了,但是能赶上并抓住的只有少数的人,当年那些有天赋的人,很多在懊悔,我当年就是没有意识到,要早点做就好了。
其实根本不是,再给他一次机会,还是不会做,因为太心疼自己,不舍得下笨功夫。
其实这几年,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没有人的人生是容易的,真正的牛人,都是狠人,舍得对自己下狠手,下笨功夫。世界上最痛苦的,根本不是吃苦,根本也不是下笨功夫,而是有一天你抬头一看,下笨功夫已经晚了,没地方下笨功夫。所以,趁年轻,趁着天分还有一些,下笨功夫才是最重要的。
END
升值君「熵学院」开始招募
详细介绍请点击下方图片了解
推荐阅读
顶尖的赢家都是剩下的
气场强的人都是怎么说话行事的?
吃屎经济学:从小镇学霸到985废物,再到大V,我走错的每一步都拿来换钱
加我私微:shengzhiji201
注明所在地+职业+名称更容易通过
升值出品,必属精品
扫码关注后回复「99」阅读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