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漫谈】周末宅,会致癌?


点击标题下方的蓝字“生命科学教育”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即可订阅。
编辑/周国倩
有人戏言说宅会致癌,因为拼音里说ZhiAi(致癌)——Zhai(宅)......虽是笑话,但如果宅代表孤独这方面意义的话,它确实是伤身体的。在这个周末即将来临之时,且听小编和你聊聊孤独这个话题。
孤独的单身者
喧闹嘈杂的环境中,你还是感觉孤独无比;鼓励支持的目光里,你仍然觉得孤独无助。如果是这样,你得开始为身体健康担心。因为,它是比任何因素都具有杀伤力的健康威胁。
首先说说孤独的个体差异。前阵子北大的科学家发现了“单身基因”,携带5-HTA1 G型基因的人比携带5-HTA1 C型基因的人更容易单身,原因是G型基因携带者分泌的血清素比较少,而血清素是掌管情绪和幸福感的大脑化学物质。血清素分泌少的结果就是这类人更难以与他人形成亲密的两性关系。
当然,说这是结论尚早,单身还有诸如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但对于孤独,我们需比以前更加关注。因为有研究表明,孤独是一种病。
孤独是一种病
芝加哥大学社会心理学家John Cacioppo认为“50%的孤独是可以遗传的,另外50%和 情境因素有关。当感到被社会孤立时,痛苦感程度是可遗传的。”这位研究者发现孤独者的大脑结构和生化反应是与不孤独者有区别的。比如,积极的事情会让正常 人大脑产生反应,无法让孤独者的大脑产生反应。研究人员认为,孤独的大脑可能具有减弱心理化活动的能力,作为一种“社交上的自我保护”方式,保护自己免受 他人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影响。
本次集体研究提出的其他观点还参考了社交孤立对于动物影响的相关报告内容。例如,处在孤立环境中的老鼠,其大脑中维持身体灵活性以及大脑组织健康的重要神经化学物质的含量较少。短期看来,这一不同会加剧老鼠的攻击和避退症状;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我们就能够发现其大脑严重退化,出现痴呆症。(转化医学网)
孤独会降低免疫机能
孤独与健康的相关性由此体现出,那么它们是怎么影响我们健康的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eve Cole与John Cacioppo从153名50岁至70岁的健康芝加哥人中确定8名社会关系最安全的人和6名最孤独的人并抽取血样,分离白细胞中的DNA,发现在总数为22000条的基因中,有209条基因的表达反应在孤独组和非孤独组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这些基因中有很多都与炎症免疫反应有关。孤独会降低我们的免疫机能,这也印证了之前的研究中,为什么孤独的HIV携带者会迅速发病,患有SIV(猴界的HIV)的猿猴如果经常性处于陌生且有压力的环境,会死亡更快。之后对于健康女性社交生活的调研和血样分析中发现,表示有社交压力的女性在6个月后被发现存在基因失衡表达现象。
压力不仅让人孤独,更会催生抑郁
压力容易催生抑郁。女性患有抑郁的风险为20%,高于男性15%的风险率。而这一切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ERT)有关——拥有短型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者比拥有长型该基因人群容易抑郁,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自杀倾向、焦虑症、药物上瘾、酒精依赖、睡眠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长期的跟踪调查表明,在抑郁这个问题上,家庭的爱和温暖能抵消基因的影响。
无法用爱抵消的“生而孤独”
有的却是后天难以改变的,比如自闭症。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患者已超过6700万。自闭症患者表现为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行为模式上的不正常。该病症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但表现出很强的可遗传性及家族聚集性。对于自闭症治病基因的探究,有助于自闭症的早期诊断。
拒绝孤独伤身,你可以“欺骗”自己
有什么办法能减少孤独对身体的伤害呢?有,通过意识的力量。也许我们能“欺骗自己”让自己感觉不孤独。Steve Cole说,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我们能够通过调整环境,来调整基因的活性,用主观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感觉很好,让我们的身体按照感觉很好时的状态来运转。
又一个周末来啦,为了身体健康,丢掉宅的习惯,或用一些不会感觉孤独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给身体一个健康的暗示吧!
文章来源/网络

觉得不错,请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