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死亡”,似乎很多人都会感到不自在,选择主动回避。
因为这个话题太严肃,也太沉重,甚至会让人心生恐惧——害怕心愿未了,害怕亲人伤心,害怕走得痛苦……
那么倘若某天,你被告知生命只剩下最后一个夏天,只能痛苦地走进坟墓,没有奇迹会发生。
你会怎么过?
是放弃治疗,一蹶不振;还是珍惜当下,活好每一天?
为了弄清楚这一点,BBC拍摄了一部“死亡直播”——
他们请来5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让其生活在一栋房子里,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能最直观、最清晰地反映并呈现出人们对待死亡这件事的态度。
五位绝症患者的聚会,应该是什么样的?
悲伤、沉重、互诉衷肠?
所有人,包括摄制组在内,都不得而知。
于是,为了给这些绝症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摄制组特意把他们安排到了英国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里,住在一栋精致、优雅的庄园中。
在这栋庄园中,一楼是公共活动区域。
走进大门,即可到达宽敞大气的客厅,这里整体以强调质朴的英式乡村风格为主。
没有过度奢华的装饰,用色彩更为柔和的粉色、红色来表现自然之感。
往前走,则是餐厨厅。
开放式厨房与餐厅紧密相邻在一起,没有设置任何隔断,通透又敞亮。
墙壁上安装了三层隔板,用来存放各种餐具和酒杯,一目了然,方便拿取。
餐厅中央,则摆放一张超长餐桌,可以容纳下5人在此共同用餐。
紧接着,镜头给到了绝症患者们的房间,不难发现,所有的布置与设计都突出了四个字——
优雅赴死。
首先是洛乌的房间,虽然整体面积不大,但胜在装修简约,洋溢着小清新之感。
奶白色的床架、抱枕、床头柜、梳妆镜,色调统一和谐,搭配纯白床品,干净又温暖。
一盏暖黄色的床头灯,与墙上的欧式壁灯遥相呼应,为这个小房间增添了一分温馨之感。
接下来,是本的房间。
这里与洛乌的房间一样,虽然面积不大,但也简约干净。
毕竟对于独身男性来说,实用、利落才是最重要的,一铺床、一个单人沙发、一组实木梳妆镜就已经足够了。
相较于前两个房间,简的这间则最能体现居家的温馨之感。
明亮的采光、简约干净的床品、一应俱全的化妆镜,处处都能衬托出居住者的优雅。
剩下两位病人,洛乌和朱尼尔的房间,也以简约干净为主,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这五位绝症患者,在简单收拾完自己的行李之后,很快便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度假之旅。
你没听错,即使身患绝症,这五个同病相怜的人,也完全没有分享或议论各自的痛苦,而是悠闲自在地度起了假。
他们像孩子一样,奔跑嬉戏、大声打闹。
毫无顾忌地欢快举杯庆祝。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他们仿佛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在这栋英式庄园里,虽然住着五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但却没有泛滥的同情心,也没有怨天尤人的痛苦。
有的只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心照不宣。
但就算生活在这样生机勃勃、富有希望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在度过生命的最后倒计时。
其实,在相聚在此之前,每个人都有一段关于疾病的不堪过往。
62岁的简,在四年前被确诊为乳腺癌。
即便当时立刻就动手术切掉了双乳,但在数月的治疗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很快,乳腺癌扩散成了骨癌,再后来,她的颅骨、肋骨都被癌细胞侵袭。
不过,身患重病的她,却依旧把小日子过得很充实。在外人看来,她似乎一直都是妆容精致的贵妇。
甚至即使面对死亡,她也如此坦然。
但其实,她的故事是五个人之中最让人心酸的。
17岁的简,曾经未婚生子、惨遭抛弃,不得已将孩子送人抚养。最残忍的是,她的母亲其实一直都知道这些事,却从没有给她提供过任何帮助,只甩下了一句:“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自己解决。”
或许,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如今的简即使面对死亡,也要求自己时刻独立,不麻烦、不寄希望于其他人身上。
48岁的朱尼尔,原本是一名夜店DJ。过去的35年中,他都辗转流连于各种派对。
而当时年少轻狂,又小有成就的朱尼尔,难免在私生活上放纵不羁——
他曾经与10个前女友,生下了11个孩子。
但这样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生活,在他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时,戛然而止。
不幸中的万幸是,与他相识12年、相恋半年的女友索尼娅,依然陪在朱尼尔的身旁,不曾弃他而去。
在人前朱尼尔保持着一贯的乐观和坚强,而在人后,他将所有的软弱都展现给了索尼娅——
怕痛、怕死、怕被人遗忘……他依赖着索尼娅,以至于将所有的决定权都交给她。
或许,朱尼尔对索尼娅倾倒的并不是绝症带来的绝望,而是自己过去48年人生中,隐藏、粉饰着的所有脆弱。
洛乌,在38岁时被诊断为渐冻症。
医生早早就给她的人生“判了死刑”:洛乌会因为肌肉的逐渐萎缩而瘫痪,最后连呼吸功能都会丧失,最多能活一年。
但对于这个「判决」,她并不买账,甚至总是在倔强地反抗着:
我不信,走着瞧。
42岁的安迪,原本和妻儿组成的四口之家,幸福又富裕。
但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加上生意上的失败,让这个小康之家瞬间负债累累,生活急转直下。
生活的重创,让这个原本浪漫、臭美、爱冒险的英俊小伙,如今变得臃肿、消极、沉默寡言。
他无法面对妻子和孩子,总觉得自己辜负、亏欠她们太多,却苦于生命即将到头,任何补偿都于事无补。
本,则与上面的4位不同,肺癌晚期的他,如今孑然一身,没有伴侣和小孩,甚至连朋友都没有。
他的前半生,都在游轮上做餐厅经理,但在查出肺癌后,他也因此被辞退。在那以后,本就不爱社交的他,便变得更加自闭、孤立了。
在五人中,本是个以“孤独”为傲的独行侠。
似乎在他看来,人这一生就是孤独的,任何人都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罢了。
甚至对于自己参与的这个节目,他仿佛也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我们若有人死了,节目会更加出彩。”
不难看出,这几位绝症患者,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都各不相同。
有人无所谓,有人很恐惧,也有人积极又乐观。
那么,对待死亡,到底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就比如身患肺癌的本,面对死亡,他表现得平静而又潇洒。
“死亡是件严肃的事,但我不是严肃的人,所以我不会为死亡做准备,一切顺其自然。”
或许是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孑然一身,无牵无挂,生病了也不用担心给人带来麻烦,更不用安慰伤心难过的亲人朋友。
死亡,对他来说,不过是生命终于顺其自然地走到了尽头罢了,洒脱、随性的面对就好了。
而简对待死亡的态度,与本有一些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的是,她也觉得“死亡是一件需要独自面对的事”,但她希望能走得有尊严。
尊严,是这个女人的一生追求。为了不让朋友看到自己形容枯槁、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她甚至希望在适当的时候主动结束生命。
正如她朋友Alice说的那样,“尊严对她意味着一切”。
除此之外,简对待死亡这件事,她是有规划、有准备的。
为了不虚度剩余不多的日子,她还列了一份遗愿清单,每完成一条就划掉,再多加两条。
不管是平静、坦然、洒脱的等待死神降临,还是有尊严、有计划、有准备的从容赴死。
或许,这个纪录片最后想告诉大家的,其实只是——
对于死亡,悲痛从来不会消失,但区别是你学会了如何与之更好相处。
有人说,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是注定会死亡的。
但房君认为,向死而生没什么不好的。正如电影《死亡诗社》里,英文老师基丁给学生分享了一首诗所说的那样: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
旧时光一去不回
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
明日便在风中枯萎
只有当你真正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时,你才会感受到活着的美好。
假如生命只有一次,它没有理由不是快乐的。倘若等到当死神来敲门时,再感到遗憾,就太晚了。
所以,如何活好当下,可能就是「直面死亡」这个课题的最大意义。
本文图片与素材来源:《我最后一个夏天》
装个好房子开通视频号啦!
“没有一条永远平坦的路”。
作为子承家业的一员,成都“创二代”柏添,拒绝悠闲和躺平,只为传承百年老店,变传统文化为数字藏品,令其在当下重获新生。
精彩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