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居住的房子,似乎有着统一的标准,比如空间宽敞、采光明亮、性价比高。
但偏偏有一部分年轻人,就喜欢在不到30㎡的小家里生活,比如以太。
北漂10年,独居过老破小、合租过五环外,经历过无数次搬家,他在2020年的时候,选择搬进了一间位于东二环的胡同平房里。
这间屋子最初吸引他的,是外面的景色——推开门,就是干净宽敞的马路,和绿意葱茏的公园。
后来住的时间久了,以太彻底爱上了「胡同生活」。
这里既有大隐隐于市的宁静,又有适合年轻人的新生活和温暖的邻里关系。
周围商圈便利,但没有三里屯、国贸的嘈杂和喧嚣,晚上10点过后很是安静,若是想出门喝一杯吃点东西,也有很多小而美的小酒馆和餐厅。
住在胡同里,还总是能体验到小时候才有的那种邻里关系。有一次去上班忘记锁门,回家时发现门缝被折了好几层的报纸卡住,后面才知道是旁边的阿姨看到他家门一直敞开,家里又没有人,怕直接关上他没带钥匙进不去,就找了张报纸给门卡住。
至于影响居住舒适度和便捷性的问题,几乎是没有的,因为他租的房子经过改造,带有地暖和独卫,还有一个小玻璃房和院子,和普通的住宅差别不大。
当然,不完美也是有的。
①空间小:胡同房子空间一般都比较小,以太租的室内面积只有12㎡,加上室外玻璃房和院子也才不到30㎡,不适合囤东西,必须经常断舍离,但这也养成了他理智消费的好习惯。
②隔音一般:胡同一般都是几户挨着,墙面大部分还是以前的墙面,隔音一般,但是胡同里的人都睡得很早,晚上还是非常安静的。
③一层的诟病:胡同都是一楼,夏天会有一些小虫子,所以在夏天和潮湿的天气里,他都会备一些喷虫剂,并且保持房间内的干净整洁。
总体来说,这些弊端对以太来讲,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活法,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但不管怎么说,12㎡的居住面积实在太小了,摆上几件必要的家具,再堆点个人用品,转个身都困难。
于是,为了让自己住得更舒适,以太决定进一步优化空间。
一面白色薄鞋柜和白蓝色的防水地垫,组成了简约的入户玄关。
玄关左侧是浴室,墙面与地面均铺上防水砖,轻快活泼的图案透过玻璃门,营造出一种放松又舒适的氛围。
办公区由一张原木书桌+靠背椅组成,绿植和台灯作氛围点缀。
办公区对面是一字型结构的厨房,操作空间与收纳空间都很充足。
厨房一侧被打造成榻榻米休闲区,可以休息和观影。
顺着楼梯爬上去,就是简易版卧室。
简约的白色床品+灰色床头垫,搭配上铁艺灯,静谧而和谐。
从2020年9月到2022年8月初,以太在这间24m²的胡同小屋里,度过了684天。
他拍了几千张照片分享到自己小红书的社交账号上,让无数人看到了胡同生活的另一面。
而以太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在这间小屋里,他更加深刻地感知到了四季的变化,也更贴近了生活和自然——
「打开入户木门,就能看到花草树木四季的变化,这扇门也犹如一个画框,打开门就将春夏秋冬不同的美,展现在了他眼前。」
春
夏
秋
冬
不过,这个24m²小屋,只是以太短暂的生活空间,前段时间,他又遇到了一个「梦中情房」。
它在一个东二环的胡同里,被房东重新改建成了一个挑高五米多的三层复式,南北共有三面天窗,在客厅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
当时看房,就觉得这个房子建筑结构很奇妙,是他想住进去体验的地方,以太便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它。
建房材料是房东从废品物资部和旧木头市场采购而来,据说二层的玻璃,还是从某银行拆下来的防弹玻璃。
房子保留了胡同里该有的原始感,粗糙甚至有些破裂的墙壁、灰色的水泥地、没有打磨有着粗糙质感的房屋材料,以太觉得,这才是胡同空间应该拥有的模样,本来存在的质感。
于是,他没有破坏原始房屋的感觉,为自己打造出了一个风格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家。
以至于朋友来家里做客,都不知道怎么定义以太新家的风格。
有着残缺的外表,是侘寂风吗?有着工业废墟的斑驳暗淡感,是当下网红的叙利亚战损风吗?有着传统中式和现代的融合与碰撞,是新中式风格吗?有着大量的木质材料,是原木风吗?
以太觉得是,也都不是。
「对老物件有情怀,对现代的物件也偏爱,不追随网红、融合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这是他定义的胡同第二个家。
房东留在房子里的老家具和老物件,都被以太保留了下来。
他将它们擦得干干净净,有序地摆在了一层客厅的C位,同时穿插摆放着一些自己原来购置的物品,新时代产物和老物件融合在一起,让带着历史和生活痕迹美感的老物件们,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一层面积不大,被布置成了客厅、厨卫、办公一体的综合空间。
沙发区域物品不少,但视觉上还是比较空旷的,没有传统茶几,空出了一大块空地,宽敞且舒适。
沙发右侧是工作区,虽然看上去简单,但细节满满。
风格细节:
不管布置什么角落,都要先想好要营造的风格——极简还是氛围感,工业感还是小清新。
新家结构很有艺术感,同时有很多木质材料,所以以太想布置个既有设计感又有氛围的工作区。
他提前在网上找喜欢的布置,将图片收集起来,脑海中先形成了一个清晰的风格。
材料细节:
房子有很多木质材料,以太自己也有很多木质物件,木质能很好营造温暖氛围。竖立的木板是衣柜的门,将木板竖立在书桌前,有一个纵向空间,当作装饰也更有艺术感。
书桌那有一个木制秋千,但这个秋千挺占地方,他将它摆在书桌右侧当置物台,能放台灯、抽纸盒等小东西。
在书桌上摆好看的书和海报,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软装,但书籍海报选择也很重要,他选择的是黑白、木和绿色色系,这样不会太杂乱又有氛围。
摆放物品种类细节:
桌面物品要和营造的风格相匹配,以太想要营造有设计氛围感的书桌,所以物品造型都很简洁,同时又有些小设计,比如muji的台灯和小风扇,DramaDeco的小人雕塑、房子造型的纸巾盒、「休息」小夜灯等。
物品摆放位置细节:
选择好书桌物品后,有序摆放也是门学问。
以太喜欢大小错落的摆放,这样不会都是小物显得杂乱,也不会因为都是大件显得没细节。
书桌、竖立木板和海报、木墨的抽拉柜及地面植物大叶伞,是主要的大物品,能将书桌结构撑起来。
其他的小物件就可以大小错落去摆放,让书桌不管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是无死角设计感书桌。
餐桌摆放在厨房里,离灶台较远的位置是书柜,这样的布局赋予了餐厨区域更多功能。
偶尔办公、阅读、休闲,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二层是个透明玻璃的小空间,镂空的墙壁让室内和室外相互连接。
窗户能连接室外露台,暂时放置了一些植物,平日里以太也可以在这看书、喝茶、休息。
三层是床榻休息区,这里采光不算好,但刚好营造出了舒适、安定的睡眠环境。
这个新的家,给以太带来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与第一个家截然不同(舒适感是一样的)。
他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抬头就能看到天空,晴天的时候,阳光穿过挑高五米的南北两面天窗洒在脸上,雨天的时候,还能看到雨滴滴落在头顶的天窗上,特别治愈。
不用出门,就能感受每天天气和阳光的变化,从日出到日落,通过天窗和玻璃镂空缝隙,阳光洒在家里也呈现不同的形状。
住在这样的家里,让本来就宅的以太更不爱出门了,毕竟在家待着,就足够舒服了。
同时,这间小小的房子,完全治愈了以太工作的辛苦。
他是某大厂的平面设计师,几乎每天都持续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住进了自己喜欢的「胡同房」后,他多了不少享受生活的时间,也能感到彻底放松。
胡同里的这个小家,完全安抚了工作带来的焦虑和疲惫。
但同样,以太现在住的房子,依然是他暂时的生活空间,而接下来,他仍然会选择继续租房,也许还是胡同,也许是那种二楼有露台、能俯瞰胡同景色的房子。
对于他来说,租房并不代表漂泊,反而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流动的生活体验,比起直接买房,这种可以住在不同区域、感受不同生活的经历更为可贵。
本文图片与素材来源:小红书@以太
看视频
新能源车节能环保,是否真的比燃油车更胜一筹?使用新能源车,如何让卡车司机得到真正实惠?
拨开笼罩新能源汽车的迷雾,他是零碳交通的探索者,张少君。
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