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鲁西南轶闻

  @aslin741015 2012-7-17 18:31:00
  老乡你好,鲁西南郓城小妞飘过,写的不错,加油哦。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谢谢老乡支持
  郓城也有座塔
  与永丰塔颇为类似
  
  郓城古塔
  @海原茗漪 2012-7-17 19:51:00
  马蜂菜 粪箕子 都很亲切~
  -----------------------------
  方言 土话
  拉近老乡的距离
  传承千年文化
  @寸VS光 2012-7-18 0:01:00
  郓城老乡飘过,楼主发的图片怎么看都像唐塔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这几处的唐塔颇有渊源
  据说是托塔天王镇河妖
  宝塔断为三节
  塔基驻扎郓城
  塔身流落巨野
  塔尖飘到金乡
  八十四 离奇的车祸
  县城西北通往郓城有一段路,用方言说,比较“紧”。就是爱出事,车祸伤亡不断。
  这条路出来汽车站,就折向西北方,在与洙水河交界处这两三里地处,几乎是年年出事故。
  在我的印象中,有两起车祸比较离奇。
  说起来,这两起车祸都发生在30多年前。
  第一起车祸的遇难者有两位,其中之一是县某局局长的公子(为尊重逝者隐其名),部队转业以后安排在县城西北方乡镇工作。发生车祸前夕,刚刚订婚不久。
  这一天下午五点多,该公子与其同事(家住西关)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回家,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尚不富裕,县城汽车极少,没有什么私家车,摩托车都是稀有车辆,人们能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就如同今天买了宝马一样的感觉。
  当行至洙水河老桥以东,一卡车从后面呼啸而至。这名司机也是有着多年开车经验的老司机,可是那一天,他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方向盘,神使鬼差一般向两位骑车人冲去,慌乱之余,他连按汽笛,希望骑车人躲避。
  两位年轻人还算反应灵敏,听得汽笛声音,扭头观看,那汽车正在迅速接近。情急之下,两位猛转车把向路旁的排水沟冲去。(春天少雨,排水沟没有积水)
  可是,失控的汽车竟然如影随形也转了个九十的方向,司机眼睁睁的看着车辆冲入排水沟把两位年轻人碾在车轮下。
  汽车停了,悲剧也发生了。
  闻讯而来的局长悲痛欲绝,这是他唯一的儿子,马上就要结婚,竟然命丧车轮之下。他对在场处理事故的交警要求一定要严办司机,让他抵命。
  交警队长十分为难,表示要依法办事。讯问司机,并非故意,也未曾饮酒,说是过了桥就发现方向盘和刹车失灵,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经过检查,但没有发现汽车有任何毛病。
  于是,最终以交通肇事罪判了司机三年徒刑。
  数月以后,在这个地方又发生了一起车祸。同样也是两人遇难。
  这两人是县城西北方某村的瓜农,是父子关系。
  夏天到了,西瓜成熟。当时商品流通尚不发达,瓜农只好拉着自家的西瓜到县城叫卖。
  为了占个好摊位,这父子俩头天晚上就到瓜园摘下西瓜,拉着装满西瓜的地排车过了洙水河,来到城郊,停在去郓城去的大路旁。
  已是深夜,父子两人有些疲倦,准备用自备草衫席在瓜车旁打地铺。父亲比较细心,生怕在路旁入睡易招致车祸。就特意安排儿子把草席放在排水沟里(那年天旱,沟中也没有水),爷俩就席地而卧。
  接近黎明时刻,一辆卡车又呼啸而至,司机在灯光中看到路旁有一地排车装满西瓜,上面站着两位年轻人,用手挥舞。急踩刹车,可是发现不管用。于是猛打方向盘,车辆就冲入沟中。
  卖瓜的父子两人被无情的车轮碾了过去,不幸遇难。
  司机挣扎着钻出驾驶室,发现地排车上,哪有什么年轻人?

  后来,有位深谙风水的先生说,此地一桥一河一弯路,正好形成一“歹”字,焉有不出事之理。

  十多年以后,县城就新修了北环路和外环路,去郓城就避开了这一路段。
  八十四 离奇的车祸
  县城西北通往郓城有一段路,用方言说,比较“紧”。就是爱出事,车祸伤亡不断。
  这条路出来汽车站,就折向西北方,在与洙水河交界处这两三里地处,几乎是年年出事故。
  在我的印象中,有两起车祸比较离奇。
  说起来,这两起车祸都发生在30多年前。
  第一起车祸的遇难者有两位,其中之一是县某局局长的公子(为尊重逝者隐其名),部队转业以后安排在县城西北方乡镇工作。发生车祸前夕,刚刚订婚不久。
  这一天下午五点多,该公子与其同事(家住西关)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回家,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尚不富裕,县城汽车极少,没有什么私家车,摩托车都是稀有车辆,人们能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就如同今天买了宝马一样的感觉。
  当行至洙水河老桥以东,一卡车从后面呼啸而至。这名司机也是有着多年开车经验的老司机,可是那一天,他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方向盘,神使鬼差一般向两位骑车人冲去,慌乱之余,他连按汽笛,希望骑车人躲避。
  两位年轻人还算反应灵敏,听得汽笛声音,扭头观看,那汽车正在迅速接近。情急之下,两位猛转车把向路旁的排水沟冲去。(春天少雨,排水沟没有积水)
  可是,失控的汽车竟然如影随形也转了个九十的方向,司机眼睁睁的看着车辆冲入排水沟把两位年轻人碾在车轮下。
  汽车停了,悲剧也发生了。
  闻讯而来的局长悲痛欲绝,这是他唯一的儿子,马上就要结婚,竟然命丧车轮之下。他对在场处理事故的交警要求一定要严办司机,让他抵命。
  交警队长十分为难,表示要依法办事。讯问司机,并非故意,也未曾饮酒,说是过了桥就发现方向盘和刹车失灵,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经过检查,但没有发现汽车有任何毛病。
  于是,最终以交通肇事罪判了司机三年徒刑。
  数月以后,在这个地方又发生了一起车祸。同样也是两人遇难。
  这两人是县城西北方某村的瓜农,是父子关系。
  夏天到了,西瓜成熟。当时商品流通尚不发达,瓜农只好拉着自家的西瓜到县城叫卖。
  为了占个好摊位,这父子俩头天晚上就到瓜园摘下西瓜,拉着装满西瓜的地排车过了洙水河,来到城郊,停在去郓城去的大路旁。
  已是深夜,父子两人有些疲倦,准备用自备草衫席在瓜车旁打地铺。父亲比较细心,生怕在路旁入睡易招致车祸。就特意安排儿子把草席放在排水沟里(那年天旱,沟中也没有水),爷俩就席地而卧。
  接近黎明时刻,一辆卡车又呼啸而至,司机在灯光中看到路旁有一地排车装满西瓜,上面站着两位年轻人,用手挥舞。急踩刹车,可是发现不管用。于是猛打方向盘,车辆就冲入沟中。
  卖瓜的父子两人被无情的车轮碾了过去,不幸遇难。
  司机挣扎着钻出驾驶室,再看地排车上,只有满车西瓜,哪有什么年轻人?

  后来,有位深谙风水的先生说,此地一桥一河一弯路,正好形成一“歹”字,焉有不出事之理。

  十多年以后,县城就新修了北环路和外环路,去郓城就避开了这一路段。
  八十五 养金鱼的秘方
  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同学,和我做了半年的邻居。
  这位同学姓李,听口音不是本地人,随父母调动工作来到我县。
  他们搬家来时,我也曾亲眼目睹。来了一辆绿色的大卡车,拉着一些诸如大立柜、高低橱之类的家具,比较显眼的是还有一口大水缸,工人小心翼翼的抬下来,我走近观看,里面竟然有许多如同鲤鱼般大小的金鱼(锦鲤和金鱼的分别我还是明白的,长着蛤蟆水泡眼,后面拖着孔雀开屏似的尾巴,肯定是金鱼而不是锦鲤)
  后来,小李插班来到我们班,与我是前后位。课下经常在一起玩,关系比较好。
  由于是好朋友,放学以后我经常到他家去玩,去看看那些大金鱼。
  小李家是租来的房子,三间平房二分大小的院子,院子虽不大,但收拾的非常干净。院中靠着影门墙,就放着那口大鱼缸。我当时上小学二年级,那时的身高约莫一米三左右,要踮起脚尖才能看到缸里的金鱼。
  缸是深褐色的,生满了绿色的水布子(方言,指苔藓),绿莹莹的水中飘着一株株的水草,如同柔软的松叶。一尾尾大金鱼在水中悠闲的游来游去,或沉于水底歇息,或浮于水面觅食。
  小李介绍说,那黑色长着蛤蟆眼睛的叫黑龙睛,头上有一个大绣球的叫狮子头,鳞片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叫珍珠。小李还说,有几个金鱼肚子挺大,应该快要做鱼妈妈了。
  我听说后,很感兴趣,就央求小李到时候送我两条金鱼,小李爽快的答应了。
  大约一个月后的星期天,小李来到我家,拿着一个罐头瓶,盛着半瓶水,里面有两条小金鱼,一黑一红两个小龙睛。
  我十分高兴,吃鸡蛋时留下鸡蛋黄,定时换水精心喂养;可是,小金鱼依然一天比一天瘦弱,最后奄奄一息,甚至有时肚皮朝上,眼看就要死去。
  我拿着盛着小金鱼的罐头瓶找到小李,让他想想办法救救小金鱼。小李想了想,“找我妈妈,她有办法”
  我随小李来到客厅,小李妈妈听说后笑笑说,“随我来,我们养金鱼有秘方。”我们又来到西边的小套间,房内靠北墙有一陶瓷神像(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是观音像),像前放着一杯清水,小李妈妈双手合十,对着神像口中念了一大段我听不懂的咒语,然后拿起那杯清水倒入我的罐头瓶中。过了一会儿,小金鱼又生龙活虎,活泛起来了。
  半年后,小李父母在单位分配了一套房屋,他们就搬走了,带走的还有那口金鱼缸,小李也随之转学了。
  一年以后,听小李的原房东说,小李上街购物,遭遇车祸,却毫发无损。原来小李的自行车被一辆卡车撞倒,小李正落在卡车的车轮中间,汽车从小李头顶呼啸而过,他只是受了惊吓而已。我们听说以后,还到医院探望了他。

  再后来,听说小李随父母调回原籍,离开我县。我们从此也就失去了联系。

  现在回忆起来,小李母亲当时念的咒语可能是《大悲咒》吧。
  八十五 养金鱼的秘方
  在我上小学时,有一位同学,和我做了半年的邻居。
  这位同学姓李,听口音不是本地人,随父母调动工作来到我县。
  他们搬家来时,我也曾亲眼目睹。来了一辆绿色的大卡车,拉着一些诸如大立柜、高低橱之类的家具,比较显眼的是还有一口大水缸,工人小心翼翼的抬下来,我走近观看,里面竟然有许多如同鲤鱼般大小的金鱼(锦鲤和金鱼的分别我还是明白的,长着蛤蟆水泡眼,后面拖着孔雀开屏似的尾巴,肯定是金鱼而不是锦鲤)
  后来,小李插班来到我们班,与我是前后位。课下经常在一起玩,关系比较好。
  由于是好朋友,放学以后我经常到他家去玩,去看看那些大金鱼。
  小李家是租来的房子,三间平房二分大小的院子,院子虽不大,但收拾的非常干净。院中靠着影门墙,就放着那口大鱼缸。我当时上小学二年级,那时的身高约莫一米三左右,要踮起脚尖才能看到缸里的金鱼。
  缸是深褐色的,生满了绿色的水布子(方言,指苔藓),绿莹莹的水中飘着一株株的水草,如同柔软的松叶。一尾尾大金鱼在水中悠闲的游来游去,或沉于水底歇息,或浮于水面觅食。
  小李介绍说,那黑色长着蛤蟆眼睛的叫黑龙睛,头上有一个大绣球的叫狮子头,鳞片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叫珍珠。小李还说,有几个金鱼肚子挺大,应该快要做鱼妈妈了。
  我听说后,很感兴趣,就央求小李到时候送我两条金鱼,小李爽快的答应了。
  大约一个月后的星期天,小李来到我家,拿着一个罐头瓶,盛着半瓶水,里面有两条小金鱼,一黑一红两个小龙睛。
  我十分高兴,吃鸡蛋时留下鸡蛋黄,定时换水精心喂养;可是,小金鱼依然一天比一天瘦弱,最后奄奄一息,甚至有时肚皮朝上,眼看就要死去。
  我拿着盛着小金鱼的罐头瓶找到小李,让他想想办法救救小金鱼。小李想了想,“找我妈妈,她有办法”
  我随小李来到客厅,小李妈妈听说后笑笑说,“随我来,我们养金鱼有秘方。”我们又来到西边的小套间,房内靠北墙有一陶瓷神像(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是观音像),像前放着一杯清水,小李妈妈双手合十,对着神像口中念了一大段我听不懂的咒语,然后拿起那杯清水倒入我的罐头瓶中。过了一会儿,小金鱼又生龙活虎,活泛起来了。
  半年后,小李父母在单位分配了一套房屋,他们就搬走了,带走的还有那口金鱼缸,小李也随之转学了。
  一年以后,听小李的原房东说,小李上街购物,遭遇车祸,却毫发无损。原来小李的自行车被一辆卡车撞倒,小李正落在卡车的车轮中间,汽车从小李头顶呼啸而过,他只是受了惊吓而已。我们听说以后,还到医院探望了他。

  再后来,听说小李随父母调回原籍,离开我县。我们从此也就失去了联系。

  现在回忆起来,小李母亲当时念的咒语可能是《大悲咒》吧。
  
  
  黑龙睛
  
  
  红珍珠
  @青云十二臣 2012-7-18 16:54:00
  好美的鱼儿啊~
  -----------------------------
  金鱼虽美
  却如温室之花
  难以喂养
  @大炸蟹先生 2012-7-18 17:48:00
  谢谢楼主的辛苦整理,文笔很精彩,尤其楼主有很多点评,寓理于内,发人深醒!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过奖了
  我不过是有感而发
  @放牧的牧民 2012-7-18 19:18:00
  金鱼太娇贵了,有闲功夫可以养养。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就是太难伺候了
  长时间不换水不行
  换水太勤了也不行
  @独饮酒易醉 2012-7-18 19:18:00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吧,大概是06年,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车流量很大的十字路口。当时我们市的公交车有两种,一大一小,小客车在我们市是出了名的快,闯红灯什么的都常事,车开的就跟发飙似的。 大客车比较稳当,基本都是老司机。
  事情发生在一天的上午,有个初中的学生在十字路口过马路,直接过去的,没走人行道。也不知道咋回事儿,就被一辆小客撞飞了六七米外,那小子滚了几圈,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要走,司机跟售票员说.....
  -----------------------------
  凡事必有因果
  只是我们肉眼凡胎
  看不明白罢了
  八十六 隐士王秀才
  这是我一初中同学对我讲的,说的是他曾祖父的故事。
  同学姓王,城南某镇王庄人氏。他的曾祖父是清末秀才,饱读诗书,并不热衷功名,甘愿做陶渊明式的隐士。
  王秀才喜欢种花养鱼,在他的庭院中建了一个茅草屋,叫做竹草堂。
  草堂后挖了一个大池塘,喂养着数百尾大金鱼。在草堂前又放养了十余箱蜜蜂。
  为方便采花酿蜜,他在庭院里密密麻麻种满了玫瑰月季等花木,交织成篱笆,用花墙篱笆分出了内外两院。
  内院里摆放着数十盆精致的花木盆景,春天花开时节,引来蜜蜂蝴蝶前来采花酿蜜。
  外院则种植上千竿竹子,在竹林深处摆放一个圆石桌四个石凳子。当有客来时就在这竹林下石桌旁会客;闲暇时就在此地写字或者画画自娱自乐。
  在大门口,有一株大梧桐树,春天时节开满鲜花,香气逼人。夏天时节,绿叶成荫。王秀才在树下坐竹椅乘凉,吟诗诵歌,颇有南朝隐士之风。
  有一年夏天,鲁西南大旱。梧桐树竟然枝枯叶萎,奄奄一息。王秀才从井中取水来浇灌,也不顶用,最后竟然枯萎而死。但王秀才不忍心砍伐,只盼来年桐树再生。
  一天,一道士来到王秀才门口化缘。王秀才让至竹林石桌旁,让道士坐在石凳上,与道士取来斋饭。
  道士穿着破道袍,好像很久没有洗过脸,蓬头垢面赤红脸膛,如同喝醉酒一般。吃完斋饭后,看了看那枯死的桐树,说“我能救活它,快取水来!”
  王秀才毕竟是读书人,并不以貌取人。连忙取来一瓢凉水,递与道士。
  道士接过水来,用剑指在水中虚画一符,然后口中念咒,把水噙在口中,对着桐树喷了过去。
  过了片刻功夫,桐树表皮变为绿色,树枝上竟然发出了新芽。
  王秀才大奇,连忙请教道士姓名,道士却唱了一首歌:“木有根兮根无枝,人有眼兮眼无珠;我来桐树活,我去人不识;人不识真可惜,上天下地游八极;翻身跨起云间鹤,朗吟飞过蓬莱侧。”说完哈哈大笑,出门即不见影踪。
  王秀才怅然若失,回家就亲笔记下这段经历,然后闭门谢客,专心研读道家之书。
  后来,王秀才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去世。出殡时,棺材轻若无物。前些年,城市大开发,他的后人在迁坟时,发现棺材里面只有一根竹拐杖。
  或许王秀才追寻那位道士去了。
  八十六 隐士王秀才
  这是我一初中同学对我讲的,说的是他曾祖父的故事。
  同学姓王,城南某镇王庄人氏。他的曾祖父是清末秀才,饱读诗书,并不热衷功名,甘愿做陶渊明式的隐士。
  王秀才喜欢种花养鱼,在他的庭院中建了一个茅草屋,叫做竹草堂。
  草堂后挖了一个大池塘,喂养着数百尾大金鱼。在草堂前又放养了十余箱蜜蜂。
  为方便采花酿蜜,他在庭院里密密麻麻种满了玫瑰月季等花木,交织成篱笆,用花墙篱笆分出了内外两院。
  内院里摆放着数十盆精致的花木盆景,春天花开时节,引来蜜蜂蝴蝶前来采花酿蜜。
  外院则种植上千竿竹子,在竹林深处摆放一个圆石桌四个石凳子。当有客来时就在这竹林下石桌旁会客;闲暇时就在此地写字或者画画自娱自乐。
  在大门口,有一株大梧桐树,春天时节开满鲜花,香气逼人。夏天时节,绿叶成荫。王秀才在树下坐竹椅乘凉,吟诗诵歌,颇有南朝隐士之风。
  有一年夏天,鲁西南大旱。梧桐树竟然枝枯叶萎,奄奄一息。王秀才从井中取水来浇灌,也不顶用,最后竟然枯萎而死。但王秀才不忍心砍伐,只盼来年桐树再生。
  一天,一道士来到王秀才门口化缘。王秀才让至竹林石桌旁,让道士坐在石凳上,与道士取来斋饭。
  道士穿着破道袍,好像很久没有洗过脸,蓬头垢面赤红脸膛,如同喝醉酒一般。吃完斋饭后,看了看那枯死的桐树,说“我能救活它,快取水来!”
  王秀才毕竟是读书人,并不以貌取人。连忙取来一瓢凉水,递与道士。
  道士接过水来,用剑指在水中虚画一符,然后口中念咒,把水噙在口中,对着桐树喷了过去。
  过了片刻功夫,桐树表皮变为绿色,树枝上竟然发出了新芽。
  王秀才大奇,连忙请教道士姓名,道士却唱了一首歌:“木有根兮根无枝,人有眼兮眼无珠;我来桐树活,我去人不识;人不识真可惜,上天下地游八极;翻身跨起云间鹤,朗吟飞过蓬莱侧。”说完哈哈大笑,出门即不见影踪。
  王秀才怅然若失,回家就亲笔记下这段经历,然后闭门谢客,专心研读道家之书。
  后来,王秀才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去世。出殡时,棺材轻若无物。前些年,城市大开发,他的后人在迁坟时,发现棺材里面只有一根竹拐杖。
  或许王秀才追寻那位道士去了。
  @焚修 2012-7-19 0:11:00
  也说两个有点离奇的车祸吧
  八十年代,俺村里有个年轻人买了手扶拖拉机搞运输。有一天拉了满满一车砖头,路边有几个小孩子在追打着玩。当他路过时,正好一个小孩子倒下来,他躲闪不及,前轮从这个孩子的肚子上压过去了。孩子竟然没事,爬起来跑了。他赶忙追上去看,孩子肚皮上的车轮印痕清晰可见,然后找到孩子的父母说明情况。当时的社会风气很好,人家也没有讹诈他。过了几天,他买些礼物去看,孩子仍然活蹦乱跳的,没有.....
  -----------------------------
  吉人天相
  神灵护佑
  八十七 新宅怪事
  写个短篇,这也是刚刚发生的经历。
  我自从零六年搬迁至今天的住址,就怪事不断。倒是没有什么恐怖色彩,只是有些灵异。
  首先,在刚刚装修时刻,我独居此房看料。只要是一合眼,就会招致鬼压床。意识很清醒,就是手脚不能动。那时,我也刚刚接触佛法,会背诵几首短小的经咒,于是在心中默念,说来也奇,压力顿时消失。经过几次交锋,约半年后,就没有了梦靥现象。
  其次,家中有的物品会自动消失,隔上一段时间会在眼皮底下出现。记得消失的物品有西瓜霜喷剂、电动刮胡刀、游戏书籍,(所幸银行卡和人民币等还从未消失过,)上个星期还丢失了一个保温杯。不过隔上数日或者数年,一般物品还会出现。就在昨天午夜,我去厨房倒水,打开电灯,就发现丢失的那个磁化保温杯出现了,它稳稳地坐在菜板上。我为了找它曾经询问妻子和儿子,回答是没有见到。也曾翻遍饭橱和冰箱,谁想就在我天天做饭切菜的菜板上。我想这么大的物品,一家人绝对不会视而不见的,视觉盲点一说可以休矣。
  还有一件怪事,自从搬家以后,煤气罐的煤气竟然使用了两年半。我和妻子都非常纳闷,十公斤的煤气,以前做饭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用完。以前曾经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农村人家粮食囤的麦子总也吃不完,不过要心里知道但嘴里不能说,说破了就完了。我的妻子就说了那么一句,“煤气用了那么久,质量还行吗?”得!第二天煤气就用完了。
  @善为至宝1968 2012-7-19 11:21:00
  煤气用了两年半,你们天天使用煤气做饭吗?是很怪异。
  -----------------------------
  除了偶尔在外边吃饭
  几乎都用
  我也觉得很怪异
  @青云十二臣 2012-7-19 11:24:00
  @麟州异尘 518楼
  金鱼虽美
  却如温室之花
  难以喂养
  -----------------------------......
  -----------------------------
  用方言说你就是我们鲁西南的客(kei)
  握手致敬
  @结桃的杏树 2012-7-19 11:53:00
  六月初一在鲁南那一带也叫小年的
  -----------------------------
  中午刚吃完水饺
  @天龙八部AA 2012-7-19 12:00:00
  有谁知道前几十年巨野金山核桃园那块‘汉朝金缕玉衣古墓被盗的详细经过。。。。。好像是嘉祥人干的。
  -----------------------------
  汉朝废帝昌邑王的墓葬好像就在那里
  @寒雪夜归人2011 2012-7-19 13:33:00
  @麟州异尘 2012-7-17 10:34:00
  八十二 古塔探险
  县城东南的一方水塘之侧,有一座古塔。
  在我上小学时,古塔尚未整修,也没有名字。
  只听得老人说,那座塔上有一种奇怪的燕子,与普通的家燕不同——翅膀要大很多,但是脚很短,几乎是没有。......
  -----------------------------
  庞涓孙膑马陵之战的古战场就在牡丹园附近吧
  @寒雪夜归人2011 2012-7-19 13:34:00
  @麟州异尘 2012-7-17 21:37:00
  @aslin741015 2012-7-17 18:31:00
  老乡你好,鲁西南郓城小妞飘过,写的不错,加油哦。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
  另一截落在金乡
  @寒雪夜归人2011 2012-7-19 13:25:00
  @麟州异尘 2012-6-24 21:46:00
  四十六 麒麟
  麒麟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古人称为仁兽,瑞兽。
  一些砖家则说它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
  可是民间自有说法。......
  -----------------------------
  孔子的老妈颜征遇麟而生的孔子
  @天龙八部AA 2012-7-19 12:08:00
  巨野田桥乡北面传说地下有座纣王城,谁知道都啦啦。还说有个 妲己池,现在还在
  -----------------------------
  那里还有一座比干庙呢
  @山东一棵葱 2012-7-19 15:53:00
  单县的姑娘曹县的媳妇路过,楼主写的挺好的。
  我也说个我小时候的事情。
  有次爸爸骑车带我丛亲戚家回来,在个小路上突然遇到平地起的旋风,那时候还是土路,风起的急而大,刮的土啊草啊叶子啊乱飞,睁不开眼,当然也没办法骑车了,只好停下等。好在旋风一会就过去了,风平浪静的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再仔细一看,停下来的地方正对着老外爷爷(我妈的外公)的坟,回家一问,果然,我妈因为忙,忘记给她外公烧纸了,.....
  -----------------------------
  谢谢支持!
  单县有许多牌坊
  一个牌坊就是一个故事
  今夜又听到一些故事
  明天整理一下
  发出来
  八十八 乡村鬼事(一)
  这是我昨夜从妻子那儿听来的,故事的讲述者是我妻子的同事,姓庞,城东某村人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善长聊天,而在一起聊天三个人是最合适的。正巧,妻子要好的女同事有两位,一位姓庞,一位姓孔,都比我们年长,那就尊称为庞姐和孔姐吧。
  以前她们三位闲聊的话题无非是“东家长,西家短”“老婆婆与儿媳妇大战”之类的话题,对这一类的话题内容我不感兴趣,听了就忘了。不过在昨天,这三位在一起聊天的话题竟是发生在身边的鬼故事,并且都是她们本人的亲身经历,我很感兴趣,就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这第一个故事是庞姐说的。
  庞姐矮矮胖胖的,很和善的一个人。在村子里比较喜欢操心,爱管闲事。
  她的邻居有一位老头,爱喝酒,喝完酒以后就爱发酒疯。摔东西,打老婆,那是家常便饭,子女也不敢劝,谁说话一样被打。每当老太太被老头暴打时,庞姐必然去劝架,护着老太太,责骂老头。老头本着“好男不和女斗”的原则,干瞪眼生闷气,不敢再动手打人了。
  老头由于长年吸烟酗酒,最终患了肺癌,身体日渐消瘦,最终是皮包骨头,不治身亡。
  老头出殡时,由于是邻居,庞姐也去帮忙料理丧事。“好奇害死猫”,庞姐想看看这凶神恶煞般的老头死后什么模样,就悄悄地掀开蒙脸纸的一角,看到老头那骷髅般的面孔,塌陷下去的眼窝,庞姐倒吸一口凉气。
  老头的棺木入土了,丧事也结束了,忙活了一天的庞姐回家后早早卧床休息了。
  午夜时分,朦胧之间,庞姐只觉得左脚腕一阵剧痛。说不出话,喊不出声,浑身也不能动弹,只觉得一副枯骨般的手在抓住她的左脚,死命往地下拽去。
  庞姐大为恐慌,心中暗想,莫非是那位老头的鬼魂来了,活的时候就不怕你,死了又何妨。想到此,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发现右脚还能动弹,就用右脚拼命地向那鬼手踹去,一下、两下、三下,最终那鬼手松开了,庞姐浑身也能活动了,就坐起来,拉着电灯,发现床头哪有什么鬼手。庞姐的丈夫也从睡梦中惊醒,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庞姐实情相告,他丈夫倒是紧张了一阵子,生怕是贼,打着手电筒东寻西找,一无所获。
  第二天,庞姐就发现左脚腕发乌发青,有被手掐过的印迹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方才消失。
  八十八 乡村鬼事(一)
  这是我昨夜从妻子那儿听来的,故事的讲述者是我妻子的同事,姓庞,城东某村人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善长聊天,而在一起聊天三个人是最合适的。正巧,妻子要好的女同事有两位,一位姓庞,一位姓孔,都比我们年长,那就尊称为庞姐和孔姐吧。
  以前她们三位闲聊的话题无非是“东家长,西家短”“老婆婆与儿媳妇大战”之类的话题,对这一类的话题内容我不感兴趣,听了就忘了。不过在昨天,这三位在一起聊天的话题竟是发生在身边的鬼故事,并且都是她们本人的亲身经历,我很感兴趣,就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这第一个故事是庞姐说的。
  庞姐矮矮胖胖的,很和善的一个人。在村子里比较喜欢操心,爱管闲事。
  她的邻居有一位老头,爱喝酒,喝完酒以后就爱发酒疯。摔东西,打老婆,那是家常便饭,子女也不敢劝,谁说话一样被打。每当老太太被老头暴打时,庞姐必然去劝架,护着老太太,责骂老头。老头本着“好男不和女斗”的原则,干瞪眼生闷气,不敢再动手打人了。
  老头由于长年吸烟酗酒,最终患了肺癌,身体日渐消瘦,最终是皮包骨头,不治身亡。
  老头出殡时,由于是邻居,庞姐也去帮忙料理丧事。“好奇害死猫”,庞姐想看看这凶神恶煞般的老头死后什么模样,就悄悄地掀开蒙脸纸的一角,看到老头那骷髅般的面孔,塌陷下去的眼窝,庞姐倒吸一口凉气。
  老头的棺木入土了,丧事也结束了,忙活了一天的庞姐回家后早早卧床休息了。
  午夜时分,朦胧之间,庞姐只觉得左脚腕一阵剧痛。说不出话,喊不出声,浑身也不能动弹,只觉得一副枯骨般的手在抓住她的左脚,死命往地下拽去。
  庞姐大为恐慌,心中暗想,莫非是那位老头的鬼魂来了,活的时候就不怕你,死了又何妨。想到此,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发现右脚还能动弹,就用右脚拼命地向那鬼手踹去,一下、两下、三下,最终那鬼手松开了,庞姐浑身也能活动了,就坐起来,拉着电灯,发现床头哪有什么鬼手。庞姐的丈夫也从睡梦中惊醒,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庞姐实情相告,他丈夫倒是紧张了一阵子,生怕是贼,打着手电筒东寻西找,一无所获。
  第二天,庞姐就发现左脚腕发乌发青,有被手掐过的印迹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方才消失。
  @海原茗漪 2012-7-20 11:19:00
  @麟州异尘 2012-7-19 11:11:00
  八十七 新宅怪事
  写个短篇,这也是刚刚发生的经历。
  我自从零六年搬迁至今天的住址,就怪事不断。倒是没有什么恐怖色彩,只是有些灵异。
  首先,在刚刚装修时刻,我独居此房看料。只要是一合眼,就会招致鬼压床。意识很清醒,就是手脚不能动。那时,我也刚刚接触佛法,会背诵几首短小的经咒,于是在心中默念,说来也奇,压力顿时消失。经过几次交锋,约...........
  -----------------------------
  你的U盘还能使用吗?
  如果浸过水
  恐怕就报废了
  @不知2012 2012-7-20 14:42:00
  楼主水平很高 真心佩服 读起来既亲切又过瘾因为
  我是山东滕州的 咱们离得不远 为老乡加油
  -----------------------------
  过奖了
  谢谢支持!
  @海原茗漪 2012-7-20 14:58:00
  @麟州异尘 577楼
  你的U盘还能使用吗?
  如果浸过水
  恐怕就报废了
  -----------------------------......
  -----------------------------
  看来那U盘被借用了一段时间又完璧归赵了
  八十九 乡村鬼事(二)
  这个故事依然是庞姐说的,还是她的亲身经历。
  庞姐家住县城东郊,距离上班的地方有十多里路,下了公路往东还有一段土路,还要经过一座老林(本地方言,意思是某村的公墓)。
  庞姐的公司生意兴隆,往往要加夜班。庞姐忙活完以后,下班时刻大约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公路上尚有路灯照明,可是土路上就要靠天然照明了,有时靠月亮,有时靠星光,若是阴雨天就要靠车灯了。
  故事就发生在这段土路上,靠近老林处。
  去年冬天的晚上,阴云密布,乡间土路上漆黑一片,伸手难见五指。庞姐加班到大约晚上十一点,骑车来到小路上已是夜深人静,前后皆无人迹,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经过老林公墓时,庞姐不免有些害怕,加快了骑车的速度。就在不远处的前方路旁,现出一白色身影。庞姐以为是临近村庄的夜行人,想凑过去做个伴壮壮胆。接近以后,在电动自行车的灯光的照耀下,发现白色身影如同一团雾气,竟然还没有头,手脚飘动欲扑过来。庞姐大惊,右手旋转车把加速,脚下用力蹬着,电动车飞速闯了过去。扭头观看,那白色身影倒也没有跟过来。
  回到家中,庞姐已是满身大汗,气喘吁吁。庞姐的丈夫见状询问,庞姐就告诉了他路途所见。他沉思片刻,说道,上个星期,邻村有一年轻小伙子,酒后骑着摩托车在国道路口与大卡车相撞,不幸身亡,由于车速过快,小伙子的头甚至被卡车撞碎了,肝脑涂地,现场很惨。由于尚未结婚,不能入林,只好埋在路边,莫非就是他作祟。
  第二天,庞姐上班打此地经过,发现离乡间土路不远处的确有一个新坟头,只是以前没有留心罢了。不过从此以后,只要晚上加班,庞姐的丈夫都要来到土路与公路的交界处迎接,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八十九 乡村鬼事(二)
  这个故事依然是庞姐说的,还是她的亲身经历。
  庞姐家住县城东郊,距离上班的地方有十多里路,下了公路往东还有一段土路,还要经过一座老林(本地方言,意思是某村的公墓)。
  庞姐的公司生意兴隆,往往要加夜班。庞姐忙活完以后,下班时刻大约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公路上尚有路灯照明,可是土路上就要靠天然照明了,有时靠月亮,有时靠星光,若是阴雨天就要靠车灯了。
  故事就发生在这段土路上,靠近老林处。
  去年冬天的晚上,阴云密布,乡间土路上漆黑一片,伸手难见五指。庞姐加班到大约晚上十一点,骑车来到小路上已是夜深人静,前后皆无人迹,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经过老林公墓时,庞姐不免有些害怕,加快了骑车的速度。就在不远处的前方路旁,现出一白色身影。庞姐以为是临近村庄的夜行人,想凑过去做个伴壮壮胆。接近以后,在电动自行车的灯光的照耀下,发现白色身影如同一团雾气,竟然还没有头,手脚飘动欲扑过来。庞姐大惊,右手旋转车把加速,脚下用力蹬着,电动车飞速闯了过去。扭头观看,那白色身影倒也没有跟过来。
  回到家中,庞姐已是满身大汗,气喘吁吁。庞姐的丈夫见状询问,庞姐就告诉了他路途所见。他沉思片刻,说道,上个星期,邻村有一年轻小伙子,酒后骑着摩托车在国道路口与大卡车相撞,不幸身亡,由于车速过快,小伙子的头甚至被卡车撞碎了,肝脑涂地,现场很惨。由于尚未结婚,不能入林,只好埋在路边,莫非就是他作祟。
  第二天,庞姐上班打此地经过,发现离乡间土路不远处的确有一个新坟头,只是以前没有留心罢了。不过从此以后,只要晚上加班,庞姐的丈夫都要来到土路与公路的交界处迎接,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的好友能给他开传送门^_^,如:@天涯论坛九十 乡村鬼事(三)
  故事的讲述者是孔姐,也是她的亲身经历。
  孔姐家在县城西郊某村,她有一子,故事就发生在她的儿子身上。
  十多年前,孔姐所在的村庄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孔姐邻居一老头癫痫病发作,把睡梦中的老伴给活活掐死了。清醒过来以后,老头悔之不及。子女闻讯赶来以后,也是为时已晚。考虑到自己的父亲是在发病时杀害了母亲,也就没有报案,只是把老头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治疗。
  老头所在的宅院也就空了下来,子女也无人搬过来居住。大门紧锁,一片荒芜。
  孔姐的儿子那时只有七八岁,俗话说:“七岁八岁万人嫌,惹得鸡狗不待见 。”七八岁的小男孩正是最顽皮的时候, 打鸡骂狗,翻墙跳院,即使作为父母也难以制止。
  有一天,孔姐的儿子对邻居这座空院子发生了兴趣,虽然父母一再警告不得入内,但是玩到兴头上的小孩早已把父母话语置之于脑后。孔姐的儿子和小伙伴竟然翻墙来到这个院子里,搭人梯在屋檐下掏麻雀蛋。小男孩们掏了许多鸟蛋,甚至还有刚出壳的小麻雀,然后在院中用碎柴火生起一把火,拔下毛烤一烤吃下肚,玩得是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孔姐的儿子就发起高烧,满嘴胡话,口音都变了,听起来就像那死去的老太婆。并且很激动,又蹦又跳,边哭边闹,孔姐夫妻两人竟然按不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就在此时,白天与孔姐儿子一起玩的小伙伴的母亲也赶来了,说自己的儿子也犯病了 ,症状相似。两个家庭一商量,连夜去找邻村看事的明眼人。最终,经过一番折腾,烧了许多银箔元宝、黄纸铜钱。待到黎明时分,小男孩们才清醒过来。他们回忆说,朦胧中看到一个老太婆在掐他们的脖子,责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扰她的安宁。
  听完妻子转述的故事,我想起前段时间的邻县一起案件。也是一丈夫精神病发作杀死妻子,最后判无罪释放。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呢,值得我们深思。
  九十 乡村鬼事(三)
  故事的讲述者是孔姐,也是她的亲身经历。
  孔姐家在县城西郊某村,她有一子,故事就发生在她的儿子身上。
  十多年前,孔姐所在的村庄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孔姐邻居一老头癫痫病发作,把睡梦中的老伴给活活掐死了。清醒过来以后,老头悔之不及。子女闻讯赶来以后,也是为时已晚。考虑到自己的父亲是在发病时杀害了母亲,也就没有报案,只是把老头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治疗。
  老头所在的宅院也就空了下来,子女也无人搬过来居住。大门紧锁,一片荒芜。
  孔姐的儿子那时只有七八岁,俗话说:“七岁八岁万人嫌,惹得鸡狗不待见 。”七八岁的小男孩正是最顽皮的时候, 打鸡骂狗,翻墙跳院,即使作为父母也难以制止。
  有一天,孔姐的儿子对邻居这座空院子发生了兴趣,虽然父母一再警告不得入内,但是玩到兴头上的小孩早已把父母话语置之于脑后。孔姐的儿子和小伙伴竟然翻墙来到这个院子里,搭人梯在屋檐下掏麻雀蛋。小男孩们掏了许多鸟蛋,甚至还有刚出壳的小麻雀,然后在院中用碎柴火生起一把火,拔下毛烤一烤吃下肚,玩得是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孔姐的儿子就发起高烧,满嘴胡话,口音都变了,听起来就像那死去的老太婆。并且很激动,又蹦又跳,边哭边闹,孔姐夫妻两人竟然按不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就在此时,白天与孔姐儿子一起玩的小伙伴的母亲也赶来了,说自己的儿子也犯病了 ,症状相似。两个家庭一商量,连夜去找邻村看事的明眼人。最终,经过一番折腾,烧了许多银箔元宝、黄纸铜钱。待到黎明时分,小男孩们才清醒过来。他们回忆说,朦胧中看到一个老太婆在掐他们的脖子,责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扰她的安宁。
  听完妻子转述的故事,我想起前段时间的邻县一起案件。也是一丈夫精神病发作杀死妻子,最后判无罪释放。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呢,值得我们深思。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九十一 三足金蟾
  这段故事的讲述者是我的一个同事,他是东明人,老家在黄河岸边一农村。
  故事的亲历者是同事的祖父,年代应该在民国时期。那时的东明县尚且属于河北省管辖,他祖父的职业就是牛经纪,往来于东明县与滑县之间,贩卖牛马驴骡等牲口。为方便讲述,姑且称其为甲。
  这一日,甲正赶着牛行走间,天色骤变。此时正是阴历六月,俗话说:“六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乌云密布,霹雳一声,暴雨倾盆而下。甲连忙把牛赶到路旁一小树林里避雨,等待雨停以后再出发。
  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甲抬头观看,只见一道金光倏尔远逝,好像一个带爪的物体落在了前边不远处,发出沉重的撞击地面的声音。
  不一会儿,雨停了,空中出现了两道彩虹。一道在天空中,七彩颜色,分外清晰;另一道却在前边不远处,比较模糊,好似一团雾气。
  甲好奇心起来,就驱牛前行,走到小路的拐弯处,牛的犟脾气上来,四蹄刨地,说什么也不走了。甲只好把牛拴在路旁一棵树上,自己向前探路,看看有什么古怪。
  就在前边不远处,路旁一小溪中,一只似脸盆大小般的金色怪物伏在岸边,甲定睛观看,原来是一只蛤蟆,它对着天空张着大嘴,原来那道小彩虹是从它的口中吐了出来。蛤蟆见到有人前来观看,慢慢合上嘴,小彩虹也随之不见。然后,蛤蟆慢吞吞的向前爬去,这时甲才注意到,蛤蟆只有三条腿,前边左右各一只,屁股上有一只。
  甲看的是目瞪口呆,直到三足蛤蟆远去无影无踪,方才回过神来,回头继续赶牛上路。
  到了河南滑县,甲把自己所见与熟人讲了。一老经纪说道,那是三足金蟾,生财宝物,如果能够活捉,如同聚宝盆一般,可使主人巨富。甲说,外财不发命穷人,自己就是个劳碌命,众人一笑了之。
  九十一 三足金蟾
  这段故事的讲述者是我的一个同事,他是东明人,老家在黄河岸边一农村。
  故事的亲历者是同事的祖父,年代应该在民国时期。那时的东明县尚且属于河北省管辖,他祖父的职业就是牛经纪,往来于东明县与滑县之间,贩卖牛马驴骡等牲口。为方便讲述,姑且称其为甲。
  这一日,甲正赶着牛行走间,天色骤变。此时正是阴历六月,俗话说:“六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乌云密布,霹雳一声,暴雨倾盆而下。甲连忙把牛赶到路旁一小树林里避雨,等待雨停以后再出发。
  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甲抬头观看,只见一道金光倏尔远逝,好像一个带爪的物体落在了前边不远处,发出沉重的撞击地面的声音。
  不一会儿,雨停了,空中出现了两道彩虹。一道在天空中,七彩颜色,分外清晰;另一道却在前边不远处,比较模糊,好似一团雾气。
  甲好奇心起来,就驱牛前行,走到小路的拐弯处,牛的犟脾气上来,四蹄刨地,说什么也不走了。甲只好把牛拴在路旁一棵树上,自己向前探路,看看有什么古怪。
  就在前边不远处,路旁一小溪中,一只似脸盆大小般的金色怪物伏在岸边,甲定睛观看,原来是一只蛤蟆,它对着天空张着大嘴,原来那道小彩虹是从它的口中吐了出来。蛤蟆见到有人前来观看,慢慢合上嘴,小彩虹也随之不见。然后,蛤蟆慢吞吞的向前爬去,这时甲才注意到,蛤蟆只有三条腿,前边左右各一只,屁股上有一只。
  甲看的是目瞪口呆,直到三足蛤蟆远去无影无踪,方才回过神来,回头继续赶牛上路。
  到了河南滑县,甲把自己所见与熟人讲了。一老经纪说道,那是三足金蟾,生财宝物,如果能够活捉,如同聚宝盆一般,可使主人巨富。甲说,外财不发命穷人,自己就是个劳碌命,众人一笑了之。
  
  风水宝物 三足金蟾
  @天龙八部AA 2012-7-21 16:22:00
  @麟州异尘 2012-7-20 10:21:00
  八十八 乡村鬼事(一)
  这是我昨夜从妻子那儿听来的,故事的讲述者是我妻子的同事,姓庞,城东某村人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善长聊天,而在一起聊天三个人是最合适的。正巧,妻子要好的女同事有两位,一位姓庞,一位姓孔,都比我们年长,那就尊称为庞姐和孔姐吧。
  以前她们三位闲聊的话题无非是“东家长,西家短”“老婆婆与儿媳妇大战...........
  -----------------------------
  人要与鬼斗
  全凭胆气壮
  @放牧的牧民 2012-7-22 14:51:00
  鬼和中阴身是一个概念吗?一直纠结这个问题.按说人死后受业报六道轮回该干嘛干嘛去.可鬼属于哪道?纠结
  来自UC浏览器
  -----------------------------
  鬼这个概念应该分属于六道中的地狱道和饿鬼道
  九十二 河神
  这段故事的讲述者仍然是祖籍东明的同事。
  同事所在的农村在过去有一座河神庙,祭祀黄河的河神老爷。身为黄河岸边的老百姓,面对变化无常时不时发个脾气的黄河,除了加修堤防之外,那就是虔诚的烧香敬神。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一天早上,河神庙的庙祝刚打开门,见一条黑色大蛇蜿蜒而进,长约丈余,粗似碗口。庙祝吃了一惊,看这条大蛇却无伤人之意,也放下心来。连忙找乩童扶乩,求问大蛇的来意。
  那大蛇伏在香案上好似昏睡,乩盘上龙飞凤舞,上写四行大字“吾乃河神,在此闭关,速找静室,闲人莫看”。庙祝赶快把一僻静的放杂物的东厢房收拾干净,那条大黑蛇就来到此屋盘踞,庙祝关上房门,叮嘱庙中乩童等人切勿打开门或者在窗户偷看。
  当天晚上,乌云密布于庙宇上空,雷电声声连绵不断。忽然,头顶上一个炸雷,震得屋顶上的土簌簌而下。在闪电光中,一条黑色的物体从东厢房的窗口处腾空而起,有首有角有尾,四爪宛然,好似一条蛟龙。转眼间,隐没在乌云之中。
  大雨如注,倾盆而下。两个时辰过去,竟然不见停歇。村上有查看堤防的传来消息,黄河水汹涌澎拜,逼近堤岸,眼看就要漫过河堤,通知大家准备撤离到高处去。这时,一乩童突然闭目进入状态,在沙盘上写:“还我盔甲,杀妖治水”。庙祝连忙来到东厢房,只见大蛇盘踞处只剩下一具空蛇蜕,他连忙和众人把蛇蜕送到黄河岸边,扔进水中。
  不一会儿,只见水中波涛汹涌,似有巨大物体在水中游动、撞击、搏斗。空中闪电不断,霹雳一声,一个好似车轮般的大王八仰面朝天浮在水面,身首两分,黄河水也渐渐消退了。有眼尖的人看到在水面之下,一条黑龙慢慢向远方游去。
  九十二 河神
  这段故事的讲述者仍然是祖籍东明的同事。
  同事所在的农村在过去有一座河神庙,祭祀黄河的河神老爷。身为黄河岸边的老百姓,面对变化无常时不时发个脾气的黄河,除了加修堤防之外,那就是虔诚的烧香敬神。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一天早上,河神庙的庙祝刚打开门,见一条黑色大蛇蜿蜒而进,长约丈余,粗似碗口。庙祝吃了一惊,看这条大蛇却无伤人之意,也放下心来。连忙找乩童扶乩,求问大蛇的来意。
  那大蛇伏在香案上好似昏睡,乩盘上龙飞凤舞,上写四行大字“吾乃河神,在此闭关,速找静室,闲人莫看”。庙祝赶快把一僻静的放杂物的东厢房收拾干净,那条大黑蛇就来到此屋盘踞,庙祝关上房门,叮嘱庙中乩童等人切勿打开门或者在窗户偷看。
  当天晚上,乌云密布于庙宇上空,雷电声声连绵不断。忽然,头顶上一个炸雷,震得屋顶上的土簌簌而下。在闪电光中,一条黑色的物体从东厢房的窗口处腾空而起,有首有角有尾,四爪宛然,好似一条蛟龙。转眼间,隐没在乌云之中。
  大雨如注,倾盆而下。两个时辰过去,竟然不见停歇。村上有查看堤防的传来消息,黄河水汹涌澎拜,逼近堤岸,眼看就要漫过河堤,通知大家准备撤离到高处去。这时,一乩童突然闭目进入状态,在沙盘上写:“还我盔甲,杀妖治水”。庙祝连忙来到东厢房,只见大蛇盘踞处只剩下一具空蛇蜕,他连忙和众人把蛇蜕送到黄河岸边,扔进水中。
  不一会儿,只见水中波涛汹涌,似有巨大物体在水中游动、撞击、搏斗。空中闪电不断,霹雳一声,一个好似车轮般的大王八仰面朝天浮在水面,身首两分,黄河水也渐渐消退了。有眼尖的人看到在水面之下,一条黑龙慢慢向远方游去。
  @郎白红 2012-7-22 21:30:00
  贴切又朴实的故事
  -----------------------------
  不善于使用华丽的辞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