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大幅下降,早上开车是否需要热车成为众多车友们的疑惑,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发动机已进入电喷时代,热车这个行为还有必要吗?
为什么说电喷时代不需要热车?
当发动机启动的那一刻,就需要把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体吸入气缸中燃烧,它才能开始正常的工作,但空气是气体,汽油是液体,如何将它们混合是个技术活!这需要一个辅助汽油雾化、喷射的喷油装置:2000年之前,我们国家主要依靠的是化油器,2000年之后便进入了电喷时代。
图丨化油器
化油器的技术弊端非常明显,它混合气浓度控制技能很差,除了会导致燃烧不充分、排放超标之外,车子的油耗还会特别高。在冬天汽油的流动性变差,化油器无法稳定的供油,导致启动困难,需要长时间的热车。
而现在替代化油器的是电喷、直喷两种供油技术,因电喷更加普遍下面以电喷为例。电喷全称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它分为单点电喷和多点电喷,目前普遍采用的都是多点电喷。
图丨电喷工作原理
电喷比起化油器就要高级多了,它由电脑控制,把喷油嘴分别安装在每个气缸的进气管上,配合传感器,由电脑来精确控制喷油时机和喷油量,在这样精准操作下,多点电喷的排放、油耗都比化油器的表现更好。通过电脑精准控制喷油量,可以保证良好的雾化效果,在汽车启动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稳定转速,并且受外界的温度影响也很小。因此,电喷系统并不需要热车。
冬季热车仍有必要,热车目的不一样!
汽车发动机在运作的时候,缸体内部温度会非常高,起润滑作用的机油在高温下更加活跃,变得粘度低、流动性好,但在长时间停车后机油会滑落至油底壳,逐渐变得粘稠。可以这么说,曾经热车是在“热汽油”,现在热车是在“热机油”!
1、刚发动的时候等机油回位
发动机熄火后,经过长时间停放,一部分机油因为重力的作用,回到发动机最低部的机油壳。车辆刚刚启动时,发动机的上半部分就会缺少机油,需要机油泵将机油重新再送到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表面,全面覆盖形成一层稳定的油膜。这个起动过程大概在10-30秒左右,期间发动机内部磨损是相对比较严重的,不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2、热油温和水温
启动的环节完成之后,车子还会有一个暖机阶段。虽然发动机已经被充分润滑了,但是机油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不能提供充分的保护。而当发动机温度逐渐升高,机油的温度也会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润滑条件改善,磨损随之降低。这个过程一般是1-5分钟,温度越低,维持时间越久。 而同时,水温也是比较低的,也需要加热。
这些特殊情况下要热车才能走
1、手动挡挡位不好挂
如果车子冷启动,挡位是不太好挂或者挂不进去,就需要热车再走。
这是由于随着气温降低,变速箱油的粘度变大,这虽然有利于保护金属表面,但也会造成齿轮运转困难、浪费能源的问题,这就需要先原地热车了。
2、自动变速箱有冷保护
如果车子的变速箱有低温保护程序的,也是需要原地热车再走的。
比如日产的CVT低温保护在环境温度低于0℃、水温在40℃以下时,就会限制挡位在1、2挡,时速40km/h以内,另外斯巴鲁、三菱等等这些品牌的CVT变速箱同样也是有低温保护的。
这种情况下,不热车就走,路上车速上不去,开起来感觉没动力,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如果是上高速或者快速路,有可能更加麻烦。
3、车窗有雾、霜
另外,车窗起雾有霜也是不少朋友选择原地热车的原因。尤其对北方的朋友来说,冬天刚上车不是发动机热不热的问题,就前面根本没法看,看不清楚。
总的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行车预热,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让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自己动起来的一种热车方式。
普通车主热车,最保险的办法是遵循车辆使用手册,通常我们可以在发动启动后,转速降低至怠速并保持 稳定后方可起步,以不超过2千转的转速低速缓行,待水温上升至正常工作温度即可恢复正常驾驶。
不过,冬季热车应根据不同车型、不同排量、不同气候环境而略有不同。
但我们只要掌握一个重要原则——不宜长时间原地怠速,初始起步后,一定要先低转速缓行,切记不可有过早深踩油门、急加速、急刹车等剧烈操控行为。
END
活 动 专 区
球分享
球收藏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