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了一组晚清时期人们所乘坐的各种交通工具趣照。众所周知晚清末年奈斯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由古转近的奇妙时代,因此彼时的人们昔日的传统生活方式、细节,亦是开始逐渐发生翻天覆地、甚为奇妙的大变化。其中以出行交通工具来说,更是明显地体现了新时代的萌芽与进入等等。
晚清1906年的北京城内,一名青楼老鸨子与妓女乘坐马车出门拉客。古时候的的马车带着棚顶,一来可以位乘坐之人遮风挡雨,二来比寻常大轮车看起来更加的美观、气派。
晚清1907年时期的老北京城内,一辆巴黎汽车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其实当时的汽车最早出现在上海的租界,直到晚清1902年时期,袁世凯自己出钱置办了一辆汽车,然后送给慈禧太后以表忠心。于晚清1903年后,上海街头更是出现了各种汽车出租、汽车零部件销售等等洋行。
晚清1909年时期,京张铁路上的人们合影旧照。于晚清1870年之时,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就开始上书奏请修建铁路一事,然而没想到却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同僚反对。后来清廷就此事争论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晚清1889年时期,清廷政府才真正意识到修建铁路的重要性,于是慈禧太后才下令海军衙门受任修建铁路事宜。
晚清年间的老百姓们乘坐独轮车出行时场景旧照。独轮车在古时候的农村、郊区使用率非常普遍,其特点既可以载入,亦是可以运输大量货物。即便是在坑洼不平、狭窄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独轮车行驶起来亦是仍能轻便、平稳前行。
晚清时期的骡马驮轿旧照。其实这种驮轿乃是改进于人力抬轿,其主要原理是讲驮轿的轿杆子固定在骡马背上,行驶途中亦是比人力抬轿更为宽阔、安稳。而且这种骡马驮轿成本较低,行驶的路途亦是更远,相比起费时费力的人工轿子更为价廉物美。
骑着自制木头自行车的男子旧照,面对外国摄影师惊奇不解的目光,老照片中的魁梧壮汉奋力骑木头车,好似在说自己所制的木头车并不比洋人的自行车差多少。于晚清1868年之际,上海从欧洲进购了几辆洋人的自行车,一时之间引得各地群众惊奇羡慕、争相模仿,于是就有了民间壮汉自制木头车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