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晚清老照片:儿媳与婆婆踮着小脚串门,乡村男子站路边好奇围观!


晚清1906年到1909年时期,一位名叫约瑟夫的法国铁路工程师在河南省内任职工作。于此段时间内,约瑟夫经常带着照相机四处拍摄河南的民风习俗,真实而细节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河南社会景象风貌。

晚清时期的河南乡村,一户人家的儿媳与婆婆踮着小脚带孩子们去邻居家串门玩耍。众所周知河南之地乃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汴洛铁路的所经之地更是历史渊悠久,极富考古、文化价值。而正是这历史悠久、切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之地,深让法国工程师约瑟夫为之好奇、着迷,他在工作时经常带着照相机去铁路线附近拍照,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历史影像资料。

驻华的法国工程师约瑟夫与他的翻译谢钦敬的合影旧照。于晚清1903年的12月11日之时,清廷与法国比利时联合企业合作,该企业将助益清政府在开封至洛阳修建铁路,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汴洛铁路。于晚清1905年之际,此工程终于开始动工,于次年的1906年之时,年仅27岁的约瑟夫被法国铁路工程公司派往前来监督工程建设工作。

晚清时期河南洛河边的乡村旧照。众所周知,洛河与黄河的交汇之处被世人称之为“河洛地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几千年来,洛河浇灌了两岸的大片农田之处,对当地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等,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晚清1907年的2月春节之时,一群乡村百姓们正在敲锣打鼓地喧天喜庆。或许古时候的人们觉得打鼓欢庆更具传统年味,然而却从未有人记得那时候时代有多么的残酷、贫穷、痛苦,多少人因为战乱、贫穷、天灾人祸而家破人亡、流落街头。

一百多年前的开封城门旧照。于清朝时期,开封乃是河南的省会之地,其社会地位一度超过郑州,即便到了民国时期亦是如城。后来直到新中国成立数年后,河南省才将省会之地从原本的开封市,西迁到了郑州市。然而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开封曾经的繁华与历史地位,却永难替代与忘记。

1907年的2月,河南的乡村男子站路边好奇围观前来拍照的外国摄影师。在当时的老百姓眼中,拍照留影乃是一件非常好奇、新鲜之事,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闪着白光的笨重照相机,他们更是惶恐地认为此乃“摄魂取魄”的妖魔机器,因此一般人都不敢上前去细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