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了一组关于百余年前晚清时期的女性肖像旧照,其中不但有头戴抹额身穿裙袄的大户人家原配与小妾合影,亦是可以一窥烟花柳巷里的青楼女子出门陪客时的心酸场景。而在本组六张晚清女子老照片,无论其颜值美貌如何各异不同,然而却有一个经典的特征——头戴各种黑布条,也就是我们在众多影视剧里看到的“抹额”发饰。
晚清1880年4月,一户汉族权贵人家的后院女眷合影。老照片中的原配与小妾皆都生得貌美惊艳,其头戴抹额身穿裙袄的样子,更是将古时候汉族女子的经典优雅展现得一览无遗。
晚清1900年的冬季,一位京城里的新婚夫妇的合影旧照。其实古时候女子所佩戴的抹额有着千百年之悠久历史,甚至在很多文物出土中皆有片面记载讲述。后来晚清灭亡,然而其汉族女子佩戴抹额的习惯却一直深有延续,直到二十一世纪时,笔者在诸多乡村之地仍旧看到很多年迈老人佩戴抹额,亦是其身份端正与气质。
晚清1906年4月,一位家境富裕的上层社会的贵族女子肖像旧照,其实晚清时期的女子抹额千花百种,不同的款式与图案皆是其出身和家境的象征代表。例如若是抹额上绣有牡丹花,便是表示其富贵花开的意思。而若是绣有福、寿等字,则为吉祥喜庆之意。
晚清1900年3月时期,三个穿着宽袖裙袄的汉族女子合影老照片。自明朝末年到清朝时期,其民间妇女无论权贵或贫穷,皆有佩戴抹额的风俗习惯。而彼时的女子抹额通常有繁花多种:既有用纱罗裁剪成的条状抹额,亦是有用布条围勒于额前的黑布条等等。
晚清1900年的山东烟台一带的农家妇女。古时候女子们在冬天所佩戴的抹额亦是有所不同,其抹额材质通常以毛皮、绒毛等厚实保暖的为主。而有钱的大户人家女眷还会用珠玉翠石缀满抹额,以示自己的珠光宝气之富贵身份。
晚清1907年之时,两个戴着抹额的青楼女子坐车出门陪客时留影旧照。其实抹额在汉朝初期就已经出现,当时多以刺绣与珠玉装饰为主。而后来到了明朝与清朝时期,其抹额发饰尤为盛行。而抹额亦是有三大重要作用:一是用来束发:二为装饰象征身份;三则是为女子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