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艺述史 主播|雅鑫
艺述史官方原创
很多人总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我们反而有一种更加坚固的祖先崇拜,上到三皇五帝,下到自己家故去的老人,人们认为去世的祖先仍旧有灵魂存在,而且会对活着的后代产生影响,他们虽然不是神灵,却比神灵更加的亲切、有用。
这种祖先崇拜也体现在我国从古至今的丧葬礼节上,直到现在虽然丧葬已经简化了许多,对祖先的尊重还能在墓碑上找到一点痕迹,比如墓碑上常用的称呼,“故先考”“显妣”这些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该怎么用呢?
首先这些词的主体是“考”与“妣”,就是指人的父亲和母亲,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如丧考妣”,就是形容人的悲伤如同失去了父母。就像《礼记》中说的:“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我们看“考”的字形和“老”比较相似,而“老”正是一个象形字,最早的字形就像是拄着拐杖的老人,而妣在字形上看是女字旁,在墓碑上通常父亲在左,母亲在右。
在考妣之前的修饰词“先”含有一种逝者已成为先祖,人已逝去,留待后人追思的意思,还有一个用法是“故”,这就是一种比较含蓄的亡故的说法。
特别是“先”和“显”比较常用,显除了已经的意思,还有一点显赫的意味,表达着先人的德行优越,声名远播。那到底怎么区分呢,我听过一个说法是,只有自身已经没有长辈,而且还有孙辈的逝者,才可以用“显”字;还有另一派专家认为,伴侣双方,一方健在就用“先”,双方都故去才可以称“显”,在本质含义上,“先”“显”“故”并没有本质区别。
认真地对待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种祖先崇拜式的认真被称为“慎终追远”,是儒家文化中德行的体现。这种根植于血缘的崇拜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其实我认为作为一种值得崇敬的信仰没有什么不好,偶尔还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精神支持。好了,那墓碑上的这几个字,下次看到可别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