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团员青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守护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建头条”(ID:gh_2b73191d3abb)

编者按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近日,共青团中央作出表彰决定,授予670个团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称号,授予457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予341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表彰对象中,有的修通连接汉藏的“连心路”,有的用星火点亮大西北,有的勇担铸魂育人使命,87个集体、151名个人参与疫情防控、表现突出……他们奉献火热的青春,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赞歌。
体贴入微,携手汉藏学生同行
邢台现代职业学校
有三百多名藏族学生
牵动着团委书记曹伟谦的心
一想到他们千里迢迢
来到陌生的城市追梦
她就暗暗下定决心
要尽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
 

在她组织的汉藏文化交流月中
学生们同庆春节和藏历新年
包饺子、做胡突
体验民族文化之美
她还带领能歌善舞的藏族学生
参加才艺大赛
亲手为学生们梳头发、换服装
 

 
新冠疫情期间
藏族学生不得不隔离在校
她连夜解决校内紧缺的物资问题
还组织心理咨询师团队
帮助藏族同学解决心理难关
坚定藏族学生抗疫必胜的信心
厚植热爱祖国、建设西藏之情
 

 
她还带领同学们
为邢台老年养护中心的老人
举行爱心公益演出
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
举办阳光助学活动
推动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成长
 
倾听青年呼声
引领青年成长
把关怀带给藏族学子
倾情守望“格桑花开”
这是全国优秀团干部曹伟谦的使命
  
热诚满腔,心系青年
关怀少数民族青年
引领学生成长发展
她是全国优秀团干部曲拥措姆
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创始人
 

 
工作室成立七年来
致力于多民族互帮互助
累计招募206名授课志愿者
为少数民族青年开展
《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多门课程集中辅导和小组答疑
经过精心辅导
加上互帮互助
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实现快速提升
工作室还对接多个学院
打造民族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推出主题微团课
有力促进了校园内的文化交流
 

为了成为青年信任的朋友
她曾每天走进一个寝室
一起晨跑、一起聊人生
她还请困难同学吃饭
分享自己的故事
为青年排忧解难
鼓励他们微笑面对人生
作为少数民族区外就业典型
她还为想要来内地就业的西藏青年
答疑解惑
她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是团员青年的领路人
她用满腔的热诚
为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贡献青春力量

一条铁路,连接“汉藏一家亲”
在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
“出行难”是困扰藏民生活的痛点
切洼乡藏民次央说
“孩子们每天要走6公里的山路上学
路面坑洼不平
还很狭窄
孩子安全没保障”
 
中铁四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团委
了解到仁布县藏民的实际需求后
成立了专项帮扶组
为了打通藏民出行壁垒
他们组织团员青年
白天晚上轮班施工
仅用半年时间
改善既有道路36.9公里
永久性道路12.6公里
通达安全的道路
既保障了居民的生活
也盘活了城乡资源
藏民有了发展致富的新希望
 

 
仁布县的困难学子
也和崎岖的道路一样
牵动着团员青年的心
切洼乡中学生拉珍
因为父母腰痛干不了重活儿
家里经济条件捉襟见肘
拉珍和弟弟放学后
就主动承担起繁重的劳动
为了帮助拉珍和其他困难学子
他们设立专项助学金
“我一定会珍惜这笔助学金
把它真正用到自己的学习上”
拉珍坚定地说
 

 
藏地环境相对闭塞
许多藏民没有技术可以傍身
只能靠苦力勉强维生
他们便安排了“师带徒”“岗前培训”等
传授藏民钢筋绑扎、电焊等专业技能
已累计免费培训2400余人次
根据沿线农牧民技能水平
结合实际用工需求
累计聘用藏族农牧民400余人
帮助沿线农牧民创收2000多万元
带领藏民青年亲手开拓美好未来
而他们与藏民的“千里之缘”
还在继续书写
……
 

 
到西北去,星火点亮新疆热土
 
要去就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团委
组织起了这样一群“星星之火”
在祖国边疆发光发热
 

这些来自“星火计划”的团员青年
是新时期的“疆一代”
他们像大漠胡杨
又像戈壁红柳
服务于新疆各地
不少人已经在当地安居乐业
用真诚和热情
筑牢与少数民族同胞的团结纽带
 

中文系毕业生徐秋阳
在报名结束前一天
毅然决定参加“星火计划”
此前她很少出远门
但在逐步了解新疆后
她决定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争取有所作为”
 

以徐秋阳为代表的团员青年们
成为了坚韧的螺丝钉
在兴疆、稳疆、建疆中持续发力
疫情防控中,“网络安全无小事”
2月5日
北京冬奥会正式举办的第一天
下午6时许
北京健康宝遭到
境外组织恶意攻击
微信端响应缓慢
甚至无法访问
 
北京市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中心的屈伟晨
立即排查系统内的流量
汇总攻击情况
协助排查封禁
直到凌晨两点
为冬奥的疫情防控工作
提供技术保障

97年出生的屈伟晨
是一名保障网络安全的信息安全工程师
更是一名勇于担当的共青团员
“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
就要不打折扣
圆圆满满地去完成”
这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使命

疫情防控期间
他与保障团队共同构筑
7×24小时网络安全屏障
累计发现
针对北京市政务相关网站攻击
达百万余次
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预警通告
保障了重要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为网络安全保障
注入青春力量
挑战,从零开始的生产
2月5日
正月初一的深夜
他们接到上级指令
应国家所需
尽快完成医用防护服保供任务
没有设备
没有原材料
没有生产经验
……
一道道难题
摆在柒牌集团有限公司团委面前
团员青年们要挑战的
是一次从零开始的防护服生产

起初
每天产量仅有500件
团委立即号召
40多名团员青年火速返岗
一支战“疫”生产青年突击队
迎难而上
实现了日产1500件的飞跃
保质保量
共计4万件防护服
按照国家标准
全部检测合格
 

生产线上的团员青年
摇身一变
化身“安全守护者”
从零开始的转型挑战成功
为一线抗疫
提供了最坚固的“铠甲”

同样挑战转型的还有
经纬公司棉纺机械总装厂团支部
他们勇担责任
承担了KN95全自动口罩机的
研发和生产任务

没有师傅指导
没有安装工具
没有装配图纸
“三无”的情况下
他们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终于成功研发口罩机
创造了奇迹

为了保障后期安装调试
棉纺机械总装厂团支部
派出了一支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
安装调试青年突击队
如今
他们仍然奋战在
全球各地的安装现场
为抗疫贡献着“中国力量”

坚守,只因使命在心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一个逆行而上的坚定选择
一次七十六天的奋战坚守
 
从电力机车钳工
到一线抗疫志愿者
中国铁路武汉局的徐俊
用行动诠释着
新时代共青团员的责任与担当

武汉即将封城时
听到消息的徐俊果断决定
从老家回到武汉
回到车间
回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检修、消杀运输抗疫物资的机车
公交、地铁停运
拦不住他坚守岗位的心
一辆自行车
每天近两小时的骑行
却风雨无阻
他充分运用自身技能
为防疫工作保驾护航
他在自身的平凡岗位上
践行着共青团员的使命

机场
是外防输入的一线“战场”
在防范境外输入的
严峻形势面前
首都机场的团员青年
在航站楼管理部团总支的组织下
实现了
12小时谋划决策
24小时清场开工
48小时精准落实
72小时正式启用
成功改造10万平米机场处置专区
展现了抗疫战场上的“中国速度”

为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
航站楼管理部团总支
再次成立青年突击队
在正月阖家团圆的日子里
团员青年们毅然选择返岗

16天完成
140000㎡专区清场
提前3个月
搭建起1600米的围挡
为冬奥的安全举办
贡献青春力量

不仅是他们
还有千千万万的团员青年
坚守在平凡一线的岗位
党有号令,团有行动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中
飘扬着共青团的旗帜
处处有共青团的身影
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
肩并着肩
共同努力奋斗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各民族团员青年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共同守护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长盛不衰


编  辑丨陈雨荷(中国人民大学)、史静怡(中国人民大学)、徐一凡(北京大学)、肖博文(宁夏大学)、李吕、谢胡超、刘家铃、敖国强
校  对丨李思睿
校  审丨高雅娟、石国卿、高姗姗、王小美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

点亮“在看”,我们是共青团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