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个“好友”、32个“群”,“点赞”就没停过!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国资小新”(ID:guozixiaoxin)、“新华网思客”(ID:sikexh)、“新华国际头条”(ID:interxinhua)、“中国一带一路网”(ID:ydylgov)、“中埃网”(ID:egghgs)、“国际在线”(ID:crionline)、“参考消息”(ID:ckxxwx)、“中国中铁”(ID:CREC-CN)、“中阿联合商会”(ID:gh_ae6abc290491)、“进出口银行”(ID:gh_afd7203eb00d)、“中交二航局”(ID:snebxcb)、“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河北国资”(ID:gh_af6c0866e5d1)、“中国驻希腊大使馆”(ID:chineseembassy_gr)、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一座座“连心桥”
一道道“发展带”
一个个“繁荣港”
一条条“幸福路”
近十年
这个“豪华朋友圈”
不断扩大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
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
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2013年,也是在金秋9月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发表重要演讲
在那场演讲中
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此后不到一个月
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
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一条陆路,一条海路
在世界版图上
两条始自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壮阔而恢弘
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
重现世界视野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
在撒马尔罕举行的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进行国事访问
时光如梭,岁月作笔
9年来,从理念化为行动
从恢宏磅礴的“大写意”
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一带一路”
正成为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
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
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欧洲的“南大门”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作为欧洲的“南大门”
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命运几经波折
自2010年中远海运正式参与运营
比港进行扩建升级
重新焕发生机
近几年,比港还成为中欧贸易
另一条重要通道的起点
这条通道被称为“中欧陆海快线”
南起希腊比港
中间途经马其顿和塞尔维亚
一直往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
伴随着专列的相继开通
中欧贸易通道再次提速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图片来源:新华网)
只是,罗马非一日建成
比港同理
今天的繁荣兴盛已很难让人想起
该港口当年的寂寥
此前,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比港经营状况艰难
年亏损额一度超千万欧元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码头有限公司(PCT)
商务经理塔索斯·瓦姆瓦基季斯说道:
“我在最初的两到三年里,还会试图拿当下的发展和过去作比较,三四年后我就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们所说的比港早已今非昔比,完全变了一个模样。现在的比港,拥有最新的设备、基础设施和创新技术。”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
比港交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
增长至2019年的565万标准箱
全球排名从93位跃升至32位
坐上了地中海第一大港的交椅
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2019年11月
习近平主席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
共同参观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
习近平主席指出:
“百闻不如一见
今天亲自来看一看
中国所提倡的‘一带一路’
看来不仅是一句口号
不是一个传说
它是一个现实的、精彩的合作的范例”
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瓜达尔港
巴基斯坦重要的深水港
是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必经之地
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
20年前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由于远离内地,交通不便,土地贫瘠
瓜达尔地区十分贫困
当地人口80%以上靠打渔为生
2013年2月
巴方将瓜达尔港运营权
正式转交给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在这里安装了
日处理能力达550万加仑的海水淡化设施
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免费供水需求
在当地建设了学校和奖学金
帮助当地学生前往中国学习
2017年,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
在当地援建了首座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该气象站的成立将为港口提供气象服务
日后还将开展海运、航空、环境等
全方面气象服务
有利于港口货物运输

多瑙河畔的“钢铁交响曲”

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
一度面临破产
2016年
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斯梅代雷沃钢厂
给这座钢厂和它的5000名员工的生活
带来了巨大变化

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工人
达尼耶尔·格拉瓦什回忆道:
“8年前和现在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时候我们没有未来。”

这是2021年5月17日拍摄的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内部。新华社记者 石中玉 摄
这家钢厂也成为塞尔维亚
第一出口创汇大户
截至2020年
钢厂三年蝉联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
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弗拉丹·米哈伊洛维奇自豪地说道:
“你能想象吗?短短的5年半时间里,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将要成为欧洲这个地区最棒的工厂之一!”

这是2021年8月16日拍摄的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新华社发(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供图)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2021年2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公司挽救了这座濒临倒闭的钢铁厂
并且保留全部5000个工作岗位
加上合作伙伴
一共可以提供5万个岗位
对于塞尔维亚
这样一个体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
这个数字巨大”

2016年6月
习近平主席到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
进行参观
参观时他说道:
“我相信,在双方密切合作下
斯梅代雷沃钢厂必将重现活力
为增加当地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没有电厂
就没有现在的斯坦纳里市”

中波两国建交以来
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合作项目
——斯坦纳里火电厂
该项目不仅是
中国企业在欧洲独立设计和承建的
第一个火电总承包项目
也是波黑近30年来最大的火电能源项目
还是首个使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
100亿美元专项贷款额度
且第一个竣工投产的项目

斯坦纳里火电厂
10多年前在煤矿工作的
电气工程师克尔希奇说:
“到火电厂工作后,工作条件变好了,薪酬水平也大幅提高。他不仅整修了房屋,还能经常外出旅行。”
更令他欣慰的是
他的儿子也在火电厂当起了电工
在克尔希奇独栋小楼的客厅里
摆放着印有熊猫图案的袖珍屏风
外间墙上还挂着一幅
浓浓中国风的剪纸挂历

波黑斯坦纳里火电厂用煤。新华社发
高运行率与高环保标准并行
是让斯坦纳里人为电厂
感到自豪的原因之一
中方利用最先进的技术
变废为宝
建造了一座高效而环保的电站
在斯坦纳里市市长杜尚·帕尼奇看来
“没有电厂
就没有现在的斯坦纳里市”
斯坦纳里火电厂
带来的收入帮助当地
修建了公路与学校
改善了医疗与教育水平
更带来对家园未来的信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

中白工业园作为
中白两国之间
最重要的经贸合作项目
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核心节点之一
更是被白俄罗斯政府批准为
其境内首个区域经济特区
为促进欧亚各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领域合作
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招商局和国机集团
参与中白工业园的开发
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兴业、活力、创新
五位一体的国际新城
被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
两国政府于2011年9月
签署关于中白工业园的协定

2015年5月
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
在卢卡申科总统陪同下
考察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
中白工业园为中白双边合作
注入了新的动力
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对于白俄罗斯人基里尔·卡罗杰耶夫来说
中白工业园项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基里尔·卡罗杰耶夫
是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副总经理
他回忆说
“两国元首高度关注工业园项目,我当时充满希望,毫不犹豫投身到工业园项目中来。”

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
中白工业园正在逐步发展成
一个基础设施完备
具备全面招商引资条件的现代化园区
一口“幸福井”

位于“西非之角”的塞内加尔
很多地方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村
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常年得不到保障

巴林村
就曾是这样的一个缺水村落
以前,村里只有一口井
人们每天凌晨就要开始排队打水
邻村的居民
甚至要走两公里多的路
来这里打水
排队时间会从凌晨持续到午夜
村子里很多年轻人
因此都没法去上学
  
巴林村新凿的这口井
是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
塞内加尔乡村打井工程的一部分
这个工程,是2016年中塞两国元首
在杭州会晤时确定的项目之一

2017年3月5日
这项工程在塞内加尔正式开工
给当地数百万缺水民众带来了希望
2018年7月
在对塞内加尔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在塞内加尔《太阳报》发表
题为《中国和塞内加尔团结一致》的署名文章
文章中提到
中方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
将建设251口水井和1800公里管线
解决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中地海外塞内加尔公司
市场运营部经理魏锐介绍说
“在非洲开展打井项目是非常艰难的,这里的地质情况是很复杂的。”
经过数年的努力
打井供水工程于2021年3月
完全移交给塞内加尔政府
这一工程包括251口水井和1800公里管线
惠及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
工程还为当地300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水井协调员迪奥姆
真诚感谢中国政府
为村民们修建这一口“幸福井”
“很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村里带来幸福
感谢‘一带一路’倡议
衷心希望塞中友谊地久天长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
“不是穿行在洞中
就是穿行在空中”

老挝
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
是位于中南半岛的一个陆锁国
这里的人们
一直渴望能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铁路
他们将希望寄托于中老铁路
这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

中老铁路被称为
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
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全线167座隧道
一隧更比一隧难
301座桥梁
一桥更比一桥长
“公网覆盖”实现全程语音通信质量平稳
多种运输手段畅通物流运输渠道
……

2015年底
由多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
中老铁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17年11月
习近平主席访问老挝
两国代表在领导人见证下
签署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等一系列合作文件
中老铁路成为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
中老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
习近平主席在老挝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
“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老挝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2021年12月3日
16时44分许
中老两国领导人下达发车指令
中老铁路通车
北起中国昆明
南连老挝万象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
由国内昆玉段、玉磨段和
老挝境内磨万段组成
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首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运营
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
使用中国设备与中国铁路网
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项目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
开辟了老挝铁路运输新纪元
深刻改变了老挝交通运输格局
实现了老挝
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

中国高铁全生产链
走出国门“第一单”!
印尼雅万高铁项目
是中国高铁
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
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是中印尼两国
共建“一带一路”的
标志性工程

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
共设桥梁57座
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
2018年6月全面开工

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后
雅加达至万隆的列车运行时间
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对助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中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2016年10月5日
由中国中铁等单位
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的
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正式通车

亚吉铁路
全长752.7公里
设计时速120公里
共分布45个车站

亚吉铁路是继坦赞铁路之后
中国中铁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
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来源:新华网)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曾表示:
“亚吉铁路可以说是我们的生命线。吉布提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伙伴,大约80%到90%的货物需要从吉布提港口运输到我国。在未开通铁路之前,从吉布提运输货物到埃塞俄比亚要用卡车,需要大约两天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10个小时。开通铁路后,不仅货物运输时间缩短了,运货量和乘客数量也大幅增加,两国的合作也更加广泛。这不仅是地区合作的一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因此不仅我们两国能从中受益,还有更多的国家将从中受益。”
即将刷新整个非洲的天际线的奇迹

在尼罗河畔的一片沙漠中
一座新的城市正在建设中
由中建集团承建的
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
是迄今中国企业在埃及
承接的规模最大的项目

中建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
安全总监刘景昆回忆道:
“这项工程开始于2016年1月21日,那天我们公司(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与埃及住房、公共设施和城市发展部,在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的见证下,签署了埃及新首都建设一揽子总承包合同。”
这是2021年6月17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埃及新首都项目
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
及配套市政工程
其中的标志塔项目高385米
建成后将刷新整个非洲的天际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项目进展顺利
标志塔项目更是创下多个工程建造的纪录

“38小时便完成了18500立方米筏板基础浇筑,一举创出非洲建筑史上单体建筑最大基础底板、浇筑超大型基础底板的最快纪录、高峰期单日最大混凝土浇筑量新纪录。”
在建6年
非洲最高的摩天大楼
在沙漠中拔地而起

“这个项目无疑是一个奇迹
它不仅将成为埃及的标志性建筑
也将成为埃及现代化的象征”
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说

“钢铁驼队”

有着“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班列
自2011年开通以来
由多家中国国有企业参建的中欧班列
已成为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纽带

2016年6月
习近平主席同波兰总统杜达
在华沙共同出席仪式
见证统一品牌后的
首趟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

中欧班列的“朋友圈”也在持续扩大
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
欧洲24个国家的190多个城市
一条条中欧班列线路
已经“编织”成了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

2022年5月,第500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义乌铁路西站发车,驶往西班牙马德里。
中欧班列这个跨国“带货王”
之所以如此受欢迎
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
就是和传统海运相比
中欧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了

波兰阿格罗斯托普公司
总裁兹季斯瓦夫·安德罗休克说道
“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业务会持续增长。事实证明,中国发展了,我们也会发展,中国和我们都因‘一带一路’倡议而受益。”
“未来之城”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一座“未来之城”正在海上崛起
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
科伦坡港口城2014年开始建设
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

2014年9月
习近平主席
和时任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一道
为科伦坡港口城奠基揭幕
为开工剪彩
这项大型工程
由一家中国企业与斯里兰卡政府合作开展
被称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

2019年1月16日
中国与斯里兰卡共同开发的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
填海造地工程顺利完工
在2年时间里
该项目共完成269公顷的土地吹填
是印度洋上最大的单体填海造陆工程
也是中斯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务实对接的重点项目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航拍图(李佳伟摄)
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其评为
“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
2020年9月
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在港口城视察时表示
这是斯里兰卡的一个里程碑项目
将创造超过8万个就业机会
吸引超过150亿美元的投资
“衷心感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和中国政府给予的支持”

2021年11月26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内拍摄的人行桥附近区域。新华社记者 唐璐 摄
中巴友谊的名片

2020年开通运营的橙线地铁
由兵器工业集团等中国企业承建
是巴基斯坦第一条
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城铁线
橙线地铁项目
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项目之一
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2015年4月
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
双方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
其中包括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合同
橙线项目
位于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市
全长27公里,设有26个站点
于2015年4月20日正式签约
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巴经济走廊
首个签约实施的大型轨道交通项目

拉合尔橙线项目全部采用
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
首次实现我国城市地铁
从设计、制造、建设到运营维护的
全产业链完整输出
如今
橙线地铁已经成为
一张象征着中巴友谊的名片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表示:
“有一句话经常被用来
形容我们(巴中两国)的友谊
那就是
‘(巴中友谊)比海深,比山高,比蜜甜!’
这是对过去70年(两国关系)的
一个非常恰当的描述
这份甜蜜和两国关系的深度在持续加深
两国未来关系和合作的高度也持续在提升”
阿根廷人长久以来的梦想

利用圣克鲁斯河水发电
是阿根廷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如今,由中国与阿方企业
组成的联营体
在南美洲大陆最南端
建设的两座水坝
正在帮助阿根廷人
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

2014年7月
习近平主席与阿根廷时任总统克里斯蒂娜
共同见证了基塞水电项目
融资协议的签署
标志着这个阿根廷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基塞水电站项目公共关系经理
马里亚诺·穆索介绍说:
“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这意味着阿根廷电力装机总容量可以提升约6.5%,这是一个对于阿根廷能源需求来说非常重要的数字。”
2019年初,阿根廷前总统马克里
将新年的首次考察选在了基塞水电站

2022年2月
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访问的
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
此次访问期间
双方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
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马里亚诺·穆索说道:
“‘一带一路’倡议带给当地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阿根廷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中阿之间的‘一带一路’合作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阿根廷和拉美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马尔代夫的一张新名片
风景旖旎的马尔代夫
以蓝天碧海、白沙椰影闻名世界
作为中国与马尔代夫
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项目
中马友谊大桥
于2018年8月正式开通
全长2千米
成为马尔代夫向世界展示的一张崭新名片

从卫星图上看
中马友谊大桥好似一根扁担
挑起了两端的马累岛和机场岛
作为马尔代夫有史以来第一座大桥
同时也是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
当地百姓和赴马游客
可通过大桥
5分钟内往返于马累岛和机场岛之间

这是2018年8月30日拍摄的即将开通的中马友谊大桥。新华社发(王明亮摄)
开创了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
珊瑚礁地质条件下
特大型桥梁建设的先河
建成后的大桥不仅联通了交通
还推动了环马累生活居住圈的发展
“梦想之桥”建成通车

2022年6月25日
历时8年艰苦建设
由孟加拉国投资
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大桥院参与勘察设计
中铁大桥局承建
中铁工业参建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
建成通车
2022年6月29日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
中方祝贺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通车
这将给孟加拉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
起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站
经帕德玛大桥至杰索尔终点站
全长约7.7公里
连接首都达卡和南部21个地区
把原本七八个小时的过河通行时间
缩短到10分钟
帕德玛河被誉为
孟加拉国的“生命之水”
将孟加拉国分成西南与东北两个部分
此前
帕德玛河仅在上游有一座公铁两用桥
下游因为河道过宽
水流湍急、洪水频发
一直没有建造桥梁
两岸居民过河只能依赖舟楫
因此,帕德玛大桥也被当地居民
称为“梦想之桥”

“10分钟过河,千年摆渡历史结束了!”
通车仪式现场
孟籍员工乌兹扎激动地喊道

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
“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
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
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截至2022年7月4日
中国已经同
149个国家
和32个国际组织
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
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
截至2021年底
中国已经和8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支持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
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
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
共建“一带一路”
追求的是发展
崇尚的是共赢
传递的是希望

编  辑丨骆丞承
校  对丨陈虞文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董俊杰

点亮“在看”,共建“一带一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