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到底为何那么的备受重视呢?
的确对于许多人而言,考古就是一项非常不道德的工作,毕竟是挖掘死人的墓葬,为何就不能安心的让古人沉睡下去呢?可是这必须要牵扯到一个群体了,那就是盗墓贼,盗墓贼就是为了古墓而生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古墓中偷盗宝贝,从而将宝贝拿出去卖钱,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导致了中国古文物的流失,质疑考古的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吗?
显然是不乐意的,为此考古确实是极为的必要,而且我们能从考古中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有人说历史不是可以从史料中查阅吗?说出这种话的人确实是年轻,其实很多历史古籍记载的历史资料都是虚假的,就算是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有许多虚假的成分,因为史书就是人写的,人写的东西是非常有可能参杂各种私人的情绪,这样自然是会掩盖真正的历史,考古中已经不断证实过了。
下面这篇文章中我们要介绍的这件事也是一度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就是因为这一块残缺的石碑出土,没想到却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失踪近千年的南宋皇族遗脉,并且还揭开了许多的历史谜团。
01
老农挖出一块残碑,却震动了考古界
时间回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地点就在福建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张家堡村,而发现这块残缺石碑的人就是住在张家堡村的一个老农民,当时这个老农在自家的菜园里挖掘,结果一锄头下却却发现了一个意外,其实就是挖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老农自然是联想到了石头,可是没想到不停挖掘之后,映入在眼前的却是一块石碑,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了,但是隐约能在石碑中看到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迹。
老农自然是看不懂石碑上写的什么文字,但是他也懂得地底下挖出文物该上交的道理,于是他就立马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当地文物部门,希望让文物部门来揭开石碑的来历。
没一会儿功夫,文物局的专家就赶了过来,然后开始对石碑进行了研究鉴定,结果却让专家极为的震撼,为了求证,专家还特地的向老农讨教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寻问他的祖上情况、村里头的一些情况等等,
可是没想到老农的回答却再度让专家们感到了吃惊,从老农口中得知了原来这个村里头有一本族谱,清楚的记载了他们的祖上情况。
接下来专家们自然是马不停蹄的开始进行了考察,然后就在一户村民家中找到了一本《赵氏宗谱》,查阅了家谱之后,专家们的心那是不停的在跳动,特别是看到了“汴京国族”4个字之后,专家那是彻底的惊呆了下巴,估计心中在想难道张家堡村里头住着的村民都是南宋皇族的后裔?
02
“赵若和”的出现,澄清了一段历史事实
在一步步的查阅之后,专家们还看到了许多关键的字眼,像“赵若和”,这名字可是不简单,历史学家介绍这个赵若和可是赵匡胤弟弟赵匡美的后人啊,而且历史记载道赵若和曾在南宋时期做过闽冲郡王呢。
只不过后来赵若和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因为南宋再度发生战争,而赵若和则是跟着南宋赵昺南逃亡到了崖山,不过最终还是被元军给包围了,无奈之下这个南宋遗帝赵昺南投海自尽了,至于这个赵若和自然也是跟着皇帝死在了这里,其实这段关于赵若和的信息都是从史书中得到的,可是《赵氏宗谱》中记载的赵若和却是另外一个历史,并且算是彻底为我们后人澄清了一段历史事实。
崖山之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么到底当年的崖山之战中发生了什么?而赵若和又是如何成功的逃脱了出去?《赵氏宗谱》中自然是为我们揭开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
《赵氏宗谱》中有一篇叫做《赵氏本末序》其实就是赵若和本人写的,让我们慢慢的回到了历史,当年宋太祖兵变称帝,到了1125年却遭到金国入侵,后宣布北宋灭亡,随后赵构在应天称帝,自此南宋正式开启,可是南宋的朝廷其实更加的脆弱,没多久之后蒙古兵就开始选择了入侵,宋元战争一触即发。
没多久之后宋恭宗遭到了俘虏,所幸的哥哥哥哥赵昰与弟弟赵昺则是成功的逃了出去,两个人最终选择投奔到闽冲郡王赵若和,然后赵昰也称帝了,可是刚没当上皇帝几天,元军又杀了过来,无奈之下赵若和只能是跟着赵昰等人南逃,期间皇帝赵昰病逝,其弟弟赵昺被拥立为皇帝。
接下来自然是再度的逃跑,到了广东崖山之后没多久就被元军包围了,赵若和和其他将领们选择突围,本来想着先去福州,再待来日东山再起,结果途中船却遭遇了狂风暴雨,随后大家只能是被迫弃船。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若和明白了大势已去,再这样执迷不悟下去到头了就是个死,为了保全性命他选择将自己的“皇”改成了“黄”,后选择居住在了积美一带,自此以后南宋皇族后裔正式开启了一段长达数百年的隐姓埋名的历史。
专家们在得知了这样一段历史之后,这才开始不得不对这个赵家堡村无比重视了起来,并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考察行动,希望可以得出更多的历史线索。
03
对赵家堡进行勘测,愈加发现它的不同寻常
确实赵家堡村和其他村落是完全不同的,它分为外、中和内三个部分,并且还有四座门楼,每座门楼都非常的宏大,气势非凡啊,不过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唯独南门这里用巨石堵住了出路。
赵家堡的城内才是赵家人居住的地方,并分为了两个部门“南三堂”和“ 北三堂”,房屋部门还雕刻着极为精美绝伦的龙凤装饰,这自然是能体现出其与众不同之处,接下来府邸前面还有一个“汴派桥”,西侧有一座高5.9米的“聚宝塔”。
而赵家堡的内城才是真正的核心,突然说到这里有点想到了《斗破苍穹》中萧炎进入迦南学院内院的画面,内院里头的那座完璧楼更是不同凡响,据鉴定是由糯米、红糖和沙土铸成的,并且里头还设有暗道,估计很可能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有外敌入侵可以用来转移人员目标等作用。
其实考察到了这里为止,专家们的内心已经是豁然开朗,这赵家堡无疑是模仿了北宋边梁的构造模式,至于说最前面提到的那个南门被巨石堵住,其实就是告诫赵家堡的后人们绝对不能南逃,要汲取前人的教训啊。
04
“黄”姓为何后来却突然被改回了“赵”姓?
这里必须要回到大明朝开始说起,那还是在洪武18年,当时赵家堡的一个族人被人告到了官府,说他们同姓间存在通婚的现象,没想到这件事后来居然闹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中,朱元璋得知后却作出了一个很不同寻常的举动,他不但没降罪赵氏族人,反而还提出让他们改回原来的姓氏,就这样“赵”姓再度被改了回来。
别说明朝时期赵氏族人还出现了人才,那是万历年间,当时赵若和的九代孙赵范高中了,后还担任了浙江按察司副使等职务,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赵范提出要将族人给迁移到漳浦湖西硕高山下,其实是为了避免和当时的一些其他族人产生矛盾和避免倭寇的袭扰,而新的地方其实更加的好,不但能远离倭寇的入侵,而且环境优美。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范开始间断的修建赵家堡,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族人不能忘记先辈曾经的荣耀,另外这个赵家堡建筑确实也是为了我们后人保留了更多的宋代文化遗产。
05
赵家堡历史被公开之后,引发极大反响
随着赵家堡的特殊历史被公开之后,自然也是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毕竟这种历经数百年还能保存完好的古迹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它的存在对于后人发掘历史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没多久之后连国家文物局都开始重视了起来,并且派遣了文物调查组开始重点对赵家堡进行考察研究,1986年赵家堡还成为了福建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更是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当然了赵家堡的村民虽然都是皇族后裔,但是如今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一丝皇族的气息,在他们身上能体会到的只是普通的村民的气息,和乡下的老百姓一样过着朴实简单的生活。
还有一个好消息,赵家堡被当地政府打造了一个旅游品牌,确实其存在的旅游价值是无比巨大的,这会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赵家堡的村民们自然也是会因为旅游开发而得到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赵家堡探秘》《赵家堡南宋皇族遗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