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域研究》2010年第3期
新疆洛浦县山普鲁乡出土的人物纹栽绒毯
2008年10月,新疆洛浦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文物盗窃案,收缴了5条织有人物纹样的栽绒毯。经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这批栽绒毯的时代为3~5世纪,为于阗国早期时代的遗物,1号毯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余4条为国家二级文物。这5条栽绒毯出土于洛浦县山普鲁乡县总闸口巴什贝孜村东南的戈壁冲沟中,距巴什贝孜村直线距离70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6°53′10″,东经79°57′02″,海拔1522米。栽绒毯埋藏于用石头砌成的一个长方形坑内。这5条栽绒毯中,两条呈长方形,三条为方形。
1号毯(图1)为红地人物纹栽绒毯。长265、宽150厘米,四边均有些残破。该毯从外向内有3层边框:最外为蓝色窄条边框,主边框红地上遍布变体动物纹,内框由浪花纹和红、黄、蓝色直线构成。毯面中央有7排32身人物图像,人物姿态各异,男女老幼俱全,人物均深目高鼻,佩耳环。在第6排前4身人物头侧之间织有3个蓝色婆罗谜字母,转写如下:ha dī vä,目前尚不明确这三个字母所示意义。该毯背面织有长绒毛,质地厚实。
图1
2号毯(图2),红地人物纹栽绒毯。长220、宽119厘米。残破较严重。该毯边框、纹样与1号毯相似。毯面中央有5排15身人物图像。图2-1为2号毯上保存完整的第二排3身人物图像;人物以高大的树木相隔。左边男子头戴花帽,佩耳环,身着黄色上衣,斜挎蓝色带,穿短裤,赤脚而立。中间女性佩耳环、项链和腕镯,穿V字领短上衣,两色宝塔形长裙。右边为一蓝肤色小孩,双手上举,着红色短衣,赤脚。
图2-1
图2
3号毯(图3),方形红地带翼人物纹栽绒毯。长123、宽119厘米。毯背后缝有两层白毡。从外向里共有3层边框:外层边框纹样为藤枝莲叶纹,主边框内充斥变体动物纹,内边框由三角纹图案构成。毯面中央为带翼男女人物图像,上男下女,头顶相连,两人均作奔跑状,双手持长带,男子全裸,女子身着蓝色短上衣。两身人物之间织有蓝色的婆罗谜字母于阗文,转写如下:Spāvatä meri sūmä hoḍä,意为“将军Meri献给苏密(月天)”。
图3
4号毯(图4),方形红地带翼人物纹栽绒毯。长114、宽119厘米。边框及纹样与3号毯相似。毯中央人物图像上女下男,头顶相连,均有双翼,手持长带,男女人物图像之间织有黄色的婆罗谜字母于阗文,转写如下:Spāvatä meri sūmä hoḍä,意为“将军Meri献给苏密(月天)”。图4-1是4号毯中部的于阗文文字特写。
//
图4-1
图4
5号毯(图5),方形红地带翼人物栽绒毯,有些破损。长117、宽116厘米。此毯边框、纹样及毯中央图案均与4号毯极为相似,上下人物之间亦织有婆罗谜字母于阗文,转写如下:Spāvatä meri sūryä hoḍa,意为“将军Meri献给苏利雅(日天)”。
图5
以上5件栽绒毯均以棕白色合股毛绒为经(S-2Z),灰白色合股粗毛绒作地纬(S-2Z),经、纬线交织成一上一下的平纹组织,每隔一道地纬栽一排绒头,结U型扣,绒头致密。
(北京大学东语系段晴教授转写并释读了以上栽绒毯中的婆罗谜字母于阗文,特此感谢!)
(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排:杨春红
审核:陈 霞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