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女子晚上回家,洗漱完换上睡衣准备睡觉,突然发现,窗外有黑影一闪而过,她以为眼花了,打开窗户后,却被吓了一跳,只见一架无人机盘旋在空中,正好对着她家卧室,吓得她赶紧穿好外套,并拉上了窗帘。
你说白天拍摄建筑,还说得过去,可这大晚上的,这无人机想干嘛?
女子当时正在床上休息,由于天气较热,刚洗完澡,又穿的比较少,而且没有拉窗帘,这样更透风,可是,她在床上玩了一会儿后,突然发现窗外有东西在动,她一开始,还以为自己眼花了,毕竟,自己家的楼层也不算低,所以,她也在意。
过了会儿,她又看到了,这次她走到窗户边,果然发现了猫腻。
更让她感到后怕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原来,她在几个月前就发现,有人在自己家门口放飞无人机,但当时是白天,她以为对方是贪玩,在拍着玩的,所以并没有阻止,也没有报警。
直到这次晚上遇到,她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这大晚上的,外面黑漆漆的,无人机能拍啥?况且,女子家周围也没有什么漂亮的风景,也没有特别的建筑,都是些老旧小区,若说你拍就建筑吧,那也是360度的拍吧,这一直停女子窗户外,就有点过分了。
无人机频繁出现,无外乎2个可能:
首先,单纯地拍摄城市夜景。
其次,有目的性的偷拍(小偷或者特殊爱好者)。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看,无人机可以这样拍吗?操作者会涉嫌违法吗?
有人说:“自己不拉窗帘,怪谁?”
“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你穿那么少,活该”。
这类说法都是错的,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我不拉窗帘,你就能肆无忌惮地偷拍吗?银行门也是打开的,你能随便进去拿钱吗?
女子在屋子里属于私密空间,而且是在卧室里,本是回到家可以放松的场所,但是,却因为无人机的存在,导致她精神紧张,不仅不能好好休息,还要担心被偷拍,殊不知,无人机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女子的隐私权。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任何公民的住宅私家都是不允许其他人进行拍摄的,如果发现其他人有拍摄行为,或者拍疑似拍摄行为均违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这还有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无人机飞临我家窗前,我有权击落它吗?
先说三个知识点:
一、你要告他侵犯隐私就得去起诉他,然后提供证据(谁主张谁举证)。
二、故意损害他人财产属于违法行为。
三、个人没有领空权。
所以,打掉别人的无人机属于不合法行为,无人机如果被击落,掉下去砸到人了,那自己也会承担责任,得不偿失。
对于此事,一位网友说:这个难说啊,有可能只是拍城市夜景,只是人多了啥人都有,不排除有人乱拍,也不排除有人忧虑过度。
也有网友说:人家可能就是拍夜景,想多了吧?一般无人机都是广角数码变焦镜,放大的话也没啥可看的,想偷拍得离近点才行。
个人认为,如果有一架无人机已经多次出现,很大概率是在偷拍,也不建议自己打。可以找保安物业,也可以报警解决。
在城市当中飞行无人机,通常距离不会很远,在可视范围之内应该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努力地去找一找,找到后,只需要将其扭送到派出所。
对了,还有一条规定,无人机放飞管理规定有要求。无人机离地面(有人群)必须30米以上,所以如果你住在10楼以下,这无人机拍摄你家100%违法。
客观来说,女子的质疑,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撑的,可以选择报警处理。
单从女子曝光出来的画面,也无法确定无人机是在偷窥,还是在拍夜景。毕竟现如今确实有许多无人机爱好者,偏好于拍摄城市夜景。
而在事实的真相出来以前,也只能提醒大家事关自己的隐私,最好把窗帘给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