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女生从家步行5分钟到大学报到,00后心态早已改变,已不向往远方


如今在西安也有这么个女孩杨雨晨。9月17日,是西安理工大学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很多别的同学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赶来报到,杨雨晨倒好,自己家距离所要上的大学相距只有五六米,从家收拾收拾出门到校,也就几分钟的事。她上大学就像小朋友上幼儿园那样近的不能再近了。

有人说,这样很好。女生要富养,在家门口上大学,可以吃住在家,省去校园生活的许多生活上不便和艰苦。但更多人却认为在家门口上大学的孩子,错过了大学时期的成长,缺少一个人在外摸爬滚打的历练,缺少了独自处理矛盾问题的机会,影响到自己尽快走向成熟。
我倒觉得,就近上大学不是想上就可以上到的。如果是一所名校,就设在自家附近,那么很多人即使想上也不一定能考入该校的。而如果这所高校不咋地,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就是再近,学生情愿舍近求远另攀高枝的。
所以学校远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进入到心怡的理想校园,并在那里刻苦学习,学到受用一生的真正本领。

还有人说:在家门口上大学应该是有利有弊。你上的这所家门口大学如果是一所令人向往的好大学,你会天天收到邻居们羡慕的眼光,长辈们欣赏你是“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这所学校太普通不过甚至是聊胜于无,往往会被邻居在教育子女学习的时候威胁“你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像某某一样上家门口这所学校”,也会被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用于自我安慰的比照对象。
该新闻说的是被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录取的新生杨雨晨,家距离学校仅600米,走路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这是一所虽非顶级但还不错的大学,预计学校边一些“学渣”家长十分希望孩子通过努力能进入这所大学。

杨雨晨作为女生,其家长肯定对孩子能在身边上大学感到非常满意,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样天天能看到宝贝女儿,确实很开心,因而会有限选择本地大学。
但对于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杨雨晨而言,因为少了“异地生活”体验,少了脱离父母单独生活的体验,或许也是人生的一种遗憾。有最典型的案例,是上父母任教的大学幼儿园,随后是上这所大学的附小、附中,然后考入这所大学就读完本科、研究生,最后在这所学校任教。

这种经历看似一帆风顺,但我总感觉不够精彩。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圈层里混,很容易导致一个人阅历匮乏,处理问题时容易“不食人间烟火”。
也有很多网友说:这并不稀奇,在省会城市,乃至地级市,学生就考进家门口的大学多的是,对于上大学的选择,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有的希望读大学时距离家远一点,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有的则希望就在当地,不愿意出省、出城——这种选择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总体看来,拓宽地域选择面,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到外地求学,也可以给自己更多的锻炼,另外,从交通角度看,由于高铁已经四通八达,就是到外地求学,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回家也很方便。
我觉得是太多人不懂得时代变了,现在的00后心态和80后天差地别。
以前孩子选大学都是哪里远去哪里,总是有很大的抱负要去实现,或者要脱离父母的管束,再或者出去流浪和历练证明自己的人生阅历。

孩子愿意考家门口的大学,起码证明她很喜欢现在的家庭的氛围,愿意选择离家很近的地方生活!
以前80后的大学生估计都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全国各地的光景,心中已经有很好的鉴别和筛选,反而选择待在自己的家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