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佛门是清净之地,佛门是看破红尘的人修行的场所,因此,商业化气息浓厚对寺庙来说好像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当网上流传着“中国佛教协会发报告说中国超20%的寺庙被商业化”的说法后,中国佛教协会马上坐不住了,回应说没有发布过这样的报告——对于佛协的这个回应,我们表示相信。
但问题是,中国的佛教寺庙到底有多少被商业化了?我想着肯定没有权威数据,不过从一般老百姓的日常感受来说,很多寺庙的确是商业化气息很重、金钱味很浓,至于这个比例有多少,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反正我是觉得20%这个数据很保守。
当然了,寺庙商业化气息浓,不代表里面的僧侣就是很市侩,老实说还是有不少真正的修行人和坚持不受俗世影响的寺庙。
事实上,只要看看历史,就会发现在历史上其实中国的寺庙、汉传佛教并不能真正的彻底和社会摆脱关系,很多寺庙也是商业气息很浓,毕竟寺庙也要生存。因此,我觉得,商业化气息浓并不是根本性的,根本的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千万不能一商业化了,就真的把寺庙当成了经营主体了。
也有人说:什么商业化的寺庙越来越多,其实佛教协会的数据是否正确与寺庙商业化并无直接关系。在我看来,目前寺庙商业化愈演愈烈,20%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这个数字可能还更大,像浙江乌镇的寺庙,放生一只龟动辄上千。
其实寺庙也跟社会一样贫富不均,有些发达城市的寺庙富的流油,有些山区寺庙穷的叮当响。小寺庙没什么经济来源卖点土特产自养,也可说商业化,有些大寺庙烧一柱头香几万块钱也可以说成商业化。再说如今疫情原因,经济下滑情况下,小庙日子更加难过。
我觉得其实寺庙商业化是指那些承包寺庙,卖高香,年初一烧头炉香几万几十万,敲下钟几千几万这才是商业化。假如庙里种了粮,卖粮算商业化?
也有网友说:佛教协会应该有所作为,不能让商业化经营盖过甚至背离宗教本义,应引导和纠正不良倾向,正本清原,还佛教清净的环境。寺庙回归本性回归自然将更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人们精神健康和心灵美好!
问题是面对商业化如此严重的局面佛教协会有没有做过类似调研?做鸵鸟更不可取!坦率地说20%都是严重低估的!还把锅又摔到经济发达地区,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寺庙商业化也很严重,比如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
但我认为,中国目前的不管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90%都存在不同的商业化,5A景区里寺庙全部已经商业化了,就是小地方的寺庙,也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得。
五台山的和尚到周边地区做一场超度法事,起步十万元。少林寺近几年引起的社会争议,比比皆是。
目前很多地区好多村里面都在修庙,这些庙基本都是当地有钱有权人修建的。一有佛教节日,有人就会到寺庙上香,捐功德,我们村长就盖了一个庙,听说一年能收几百万呢。大家还知道寺庙的那些商业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