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后的亲身经历,摆脱烂人,远离烂事,才是人最大的成熟



01
有人说过,人生很宝贵,请不要将它浪费在没意义的人与事上。
为了不爱自己的人而哭泣,这是在消耗自己的真心;为了伤害自己的人而生气,这是在放大自己的情绪;为了跟自己没关系的人而操心,这是在消耗自己的时间。
当然,我们都明白这些道理,可我们就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在社交场上,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伤心不已,这真的有必要吗?没必要。别人怎么想,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们何必纠结那么多呢?
在职场上,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不理睬而怀疑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没必要。别人做什么,有什么脾气,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们没必要怀疑自己的选择。
对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经常陷入到“人际关系”的死循环当中呢?
一句话就能概括,人不狠,站不稳。过分婆婆妈妈,扭扭捏捏,妇人之仁,丝毫没有果决的性子,那他又怎么可能过好这一生呢?
有些人,没必要在乎。有些事儿,没必要关注。做好自己的本分,随心所欲,听从内心而活着,那就可以了。

02
一位70后的亲身经历,摆脱烂人烂事,才算成熟。
朋友张先生的性格一直比较软弱,既不敢得罪人,也不敢跟别人撕破脸皮,所以他一直被人骑在头上,根本不敢反抗。
记得有一次,有个同事往他身上泼脏水,还让他背黑锅,张先生也选择忍气吞声。在张先生看来,能够忍就忍,千万不要多事。
就是他的这种“退让”心理,让无数同事都瞧不起他,甚至刻意欺负他。慢慢地,他身边的烂人和烂事就多起来了。
如果说是同事这么做就算了,那他们至少是外人,没啥感情。可是,就连张先生的亲戚都欺负他,总是蹬鼻子上脸,让张先生很为难。
你说对亲戚狠一点,又怕伤了感情。你说过分忍让,又怕遇到那些得寸进尺的小人。如此,又该如何是好呢?
后来,张先生实在忍无可忍了,就直接跟亲戚和同事翻脸,多年积累的怒气一下子爆发了出来。那些人怕了,觉得惹不起,也就远离张先生了。
如今的张先生,虽然朋友很少,跟亲戚的关系也不好。但是,他却活得轻松自在,没有人敢欺负他,也没有人敢编排他,反正越活越薄情,越活越硬气,丝毫不再妇人之仁。

03
人,越成长,越狠心。
年轻的时候,我们活得就跟“鹌鹑”一样,不仅不敢反抗别人,还习惯性地思考这段关系如果不好了,自己该怎么办。
尤其是对于朋友和亲戚的关系,我们过分看重,越活越纠结,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从而困死了自己。
这,真的有必要吗?
余华说过,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
有些关系,需要我们“卑微”地去渴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自贱”的行为;有些人,一直践踏着我们的尊严,而我们却不会反抗。很遗憾地说,这是一种懦弱。
人,为什么会活得狠心且薄情?因为岁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与其继续忍受,越活越卑微,不如突破那心底的界限,狠心一点,为自己痛痛快快地活一场。
对于某些人,如果我们真的不喜欢,那跟他们挥手再见就好;对于某些关系,如果我们真的看不惯,那我们绝情抛弃就行。
这人,不会因为没了谁而活得不好。也许,摆脱烂人烂事,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04
人活一世,别为了别人,只为了自己。
元代的高明说过:“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们把一片真诚之心托付给了明月,谁知道这清冷的明月竟然把月光照在了沟渠当中。这,不就是一种讽刺吗?
有些人,真的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体谅,那我们也没必要计较了。因为他们跟我们并非是一路人,那我们又何必想那么多呢?
有些事儿,真的跟我们无关,也不值得我们去做,那我们也没必要委屈自己。因为烂事太多了,我们特别容易深陷于烂事的漩涡当中,逃不出来。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应该对社交,保持怎样的态度呢?
如果别人真的对我们好,那我们也真心相待。这就是常说的“真心对真心”。反之,那就可以说再见了。
如果别人真的跟我们没缘分,那我们狠心斩断这段缘分就好。一切的孽缘,都是你我活得痛苦,愈发纠结的开始。

要坚信,真爱,永远都会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而虚伪的感情,永远都像狗皮膏药一般,粘在我们的身上。前者,是命运的礼物。而后者,则是人间的污垢。
一切,断舍离就好,切勿为难自己。
文/舒山有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