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设计师弄一个LOGO,咋搞???



我们的老朋友一么多,又搞事了。
一筑一事的老粉们应该还对这家名字乖、性子更乖的平面设计工作室有印象,它曾入选一筑一事2020年度《一张成都清单》的「10个年度“小而美”品牌」。新朋友可以回顾我们之前的文章《一么多Design:吃得苦人不土,成都最“水”设计工作室》。
前情提要,成立7年的一么多,至今沿用的都是创始人CC(陈成)和花花(王婳)当初用几分钟画的随意logo。一个空心的六边形,“一 么 多”,三个大字简单粗暴塞进去,搞定。
随着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品牌向一么多伸来联名的橄榄枝,原先的logo稍显朴素,CC和花花终于把优化logo这事儿提上日程,并提出了一个全司上下包括行政、财务在内45人共同来设计的想法。
还,挺疯狂的。


217s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你将看到的不是一张图片,而是一个长达217s的逐帧动画。
Logo更新能怎么做,现如今已经不限于“纸上谈兵”这一种形式。像是去年小米花两百万请原研哉来设计新logo,最终整成一次品牌营销事件,另辟蹊径获取了声量,这回一么多是把logo升级玩成了一场实验:设计接龙。
我们先看看视频,等下再揭露这么大阵仗折腾之后,一么多的新logo变成了啥样。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影片中,你会看到六个硕大的关键词:黑色、无视、棱角、边界、分裂、先锋。

设计接龙的流程图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作为创始人,CC和花花只负责游戏规则的制定,不直接参与创作,这六个词就代表着他们对一么多的定义。公司其他的45个伙伴,则依照这六个词分为6组,根据拿到手的命题接龙创作,以动画的形式描绘他们心中的一么多。

关键词-黑色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黑是一么多最爱的颜色,它囊括了许许多多的矛盾性,严肃&反叛、高冷&谦逊、纯粹&复杂,在这群设计师眼中,再没有其它颜色的呈现效果能与之比较。
而且莫名其妙地,所有设计师都喜欢穿黑色,一么多的日常也是如此,除了头发和口红五颜六色,工作室放眼望去总黑压压一片。

关键词-无视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无视则是一么多的一条工作基准线。“为什么这么多元化的市场发展,却发展出当下这么一致的平面审美”,要保留自己的风格,一么多出新之前必须推陈,至少得不被风潮一直带着走。


关键词-棱角、先锋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棱角与先锋是这种工作风格下顺其自然的成果,能穿透冻土的就得是刺。一么多原先的logo图形就是充满棱角、摩登且锐利的,呼应了他们的工作理念:不那么圆滑,不那么屈服,不能是甲方说啥他们就做啥,得有所坚持。


关键词-棱角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边界和分裂,则代表着一么多的前进方向,探索平面设计突破纸面的可能,永远保留自身的矛盾性,可以拥有核裂变般巨大的能量。
由关键词划定6个小组后,组内再以探索事物的必经阶段为纲,按认知规律分出6个主题:当我们凝视它、当我们走近它、同它一起生长、我们随它而行、一同留下痕迹、它无处不在蔓延于未来。
小组内的每人分一个,后头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人画的结尾,得自己想办法把画面衔接上,于是出现了诸如吃下地球的恐龙生下一颗蛋被人当球踢的诡异场景。


来踢恐龙蛋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在45人的创作中,一么多那个标志性的六边形,偶尔是门,偶尔是天外陨石,还有水滴、瞳仁、宝石、果实、神秘入口、闪动的星星各种变体。
有人想象为钻石;有人觉得它是遥远的一扇窗,“冷静、克制、疏离”;有人看它联想到眼花;有人解读它是一扇空间大门,想象一束白光会从中照射出来,非常空灵;有人描述它是一种感觉,平静,或者恐惧,或者救赎。



各种六边形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怎样理解都行,花花觉得这也是她期望达成的效果,一么多不只是她和CC的公司,而是要所有人的共创才能构成一么多。“大家看到是什么,理解的是什么,都可以,我们不想去定义太多。”

释放

现在可以来看看新logo了。

一么多新logo / 图片©一么多YIMEDUO
其实和原版差不太多,瘦长的六边形空心变实心,文字部分被挪到了外面,整体更显简洁。
那这么大费周章做个动画接龙,有啥用呀?我直接表达了我的疑惑,花花也毫无顾虑地肯定,是啊,logo本来就不该有更大变化啊,这本就是一件看起没啥意义的好玩事呀!
现实角度考虑,一么多有7年的品牌积淀,这个六边形的图案是工作室的视觉资产,业内对这个形象已有印象,大改反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浪费,违背了logo基本的辨识功能。
“对我们来说,logo是一个视觉识别符号,简单、好记、稍微独特,就已经足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一么多设计师对logo的演绎
好玩角度考虑,一么多其实老干这种事,在繁忙的业务中给自己圈一片自留地。
时间和精力总共就那么多,本质上仍是一个商业设计公司的一么多,平日里其实很难尽情施展一些自己主观上想要发挥的东西。CC和花花希望能时不时提供一些释放时刻,提醒大家不要忽略掉自己的感受,“只有考虑到这些,你才能够让设计本身有一些不确定性,才能做出一些有想象力的好东西。”
这种时刻,一么多称之为“下作业”。
CC和花花会在不定的时间给设计师们布置一些任务,比如周日下午召集大家用半小时创作一个脑内正在进行的画面,比如之前一么多搬家,需要一些海报来装点墙面,一份主题为填充一么多logo的设计作业就下发到每个人手中了。

这次的logo接龙游戏也是这样。平面设计做腻了,那就试试动画,加入动态和音乐。一个人设计没意思,那就试试一大群人一起做。甲方下brief乙方做执行太死板了,不如试试开放式玩法,做到哪儿算哪儿,反正是给自己做的。
一些纯粹的叛逆和爱玩。

花花说,他们还想把这个接龙的玩法继续下去,探索这个六边形还能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表达,估计以后会做个书,目前还没想好要不要对外公开。

就是玩

做完这次接龙,一么多说他们安排了一次团队内采,会议室中央的电视上放出新logo,45个设计师轮流进去,在电脑上敲下他们看到这个成果的即时想法。
以为能看到什么理性阐释、冷静分析的我,又一次被一么多这群人摆了一道。
乱七八糟的,莫名其妙的,又和整个接龙游戏的风格无比契合。“这就是艺术跟设计最大的区别,艺术是取悦自己,但是设计是在取悦别人。”

保持自己的创造力,保留自己珍贵的感受力,品宣层面来看,花花觉得这样也能展示出一么多本身的可玩性跟开放性。
一大堆极个人的感受和冲动融汇冲撞到一起,就仿佛一么多自己,本身就是一群不整齐划一的个性人的共同体,多变中孕育可能。

一个彩蛋,这个视频的BGM是Anti-General的MY SWAG IS X。又是“风格无法定义”,安将军本人又被叫做“成都之光”,一么多还蛮会玩暗喻。(以上为本人不负责任的解读,一么多自己说的,大家看到是什么,理解的是什么,都可以!)
-
创意对话
ZSDC×一么多Design
ZSDC:怎么看待设计中先锋与实用的关系?
一么多:先锋性,我们的理解是对“尚未发生”的探索。
它通常会被理解为是实验性,而实验性一直以来都被打上了“不实用”的标签,二者被放在了一个极端对立的位置。通常大家会觉得过于先锋或过于实验的视觉或行为是小众的,难以被理解和传播的,是极度自私和自嗨的。
近年来,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先锋性品牌出现了,我们能切身体验到这个时代正在慢慢改变,实用性/商业性和先锋性/实验性不再是绝对的对立。
虽说依然有很多创作欲望难以在商业设计中开展和表达,但这种困境在众多创意从业者的努力之下逐渐过去了,这个对立面正在被逐渐打破,而我们都是投身于这场革命的参与者。
帮助品牌个性化,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而帮助品牌商业化是我们的义务,并不冲突,共生共存,一家好的设计公司能更好的去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也是在两者之间横跳。
未来的发展,审美的附加值更能满足精神需求,一么多也会持续保持艺术性,坚持下去。
ZSDC:当设计作为行业与职业,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一么多:解决了商业与市场之间交流与传播的问题。
我们建立情感共鸣的消费场景,激发了更多潜在的消费驱动力,搭建了更好的交流环境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
简单来说,我们能让产品更好的卖出去,也能让消费者更快速的选到自己满意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工作。
ZSDC:一家好的设计公司应当是怎样的?
一么多:一家好的设计公司首先需要拥有的就是丰沛的创造能力,要时刻谨记设计本身是在传递信息、情绪以及美的。不能掉入某一种固有审美的陷阱,建立自己的审美以及判断标准,不能丧失感知和感觉的能力。
对内部而言,团队应该重视每个个体的情绪感受,然后找到能够激发大家兴奋点的事情一起创作下去,因为兴奋才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有灵魂的好作品,才可以保持热情保持对设计的热爱。
总而言之,好的设计公司可以创造价值,而非一份执行的工作。
-
关于一么多Design
一么多Design,创立于伦敦,致力于前沿国际化视觉设计,业务涉及艺人、时尚、艺术、商业地产、住宅地产、酒店、科技、前沿医疗、教育、新媒体、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范围涵盖了伦敦、纽约、洛杉矶、西雅图、苏格兰、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墨尔本等地区。
一么多努力打造最符合国际审美标准的视觉体系,尝试多元化的跨界合作及复合板块打造模式。作品连续三年被收录发表于亚太设计年鉴 ASIA PACIFIC DESIGN 。同时,一么多涉猎IP设计、装置展陈、动效新媒体视觉、视频拍摄及制作、当代艺术品、等多个板块,也致力于打造线下多元艺术空间。
关于ZSDC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建国
图片:来自一么多YIMEDUO
校对:慧莹
设计:龙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