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策展式”突然成为热词,作为一个极其好用的标签,被打在很多旧词之上,摇身变成新概念,比如策展式零售、策展式商业、策展式书店,乃至策展式生活。
2015年知名公众号《一条》发布秦皇岛阿那亚“最孤独的图书馆”,这个标志性事件让“网红建筑”得到一次强有力的正名,一时间各式各样吸附着流量的建筑、空间、人物、事件以“网红”之名层出不穷。
当它们最终出现在人们绞尽脑汁的朋友圈九宫格、小红书或抖音推送中时,俨然成为了一件件可供陈列的“展品”。
德国社会学家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在2019年出版的《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中,以“策展式生活”对新中产生活方式进行了精妙的总结。我们或许已身处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之中。
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让广场舞大妈和村头大叔都熟练参与了抖音、快手的素材获取和提供,并投身家族微信群关于健康、医疗、猎奇等话题的编辑组织工作。
“你就是你生活的策展人”,“人人都可以是策展人”,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矩阵或成为了培养平民策展人的大熔炉,人人都以一种“策展式”的状态生活着。
采集素材,编辑整理,发表,跟踪受众的反馈,迅速了解阅读量、点赞、评论、转发的数据,为下一轮策展做复盘和准备……而一个人的素材采集工作,又自然成为了其他人的受众阅读量,循环往复。
人们不只是精心策划自己的生活,还费尽心机晒出来让别人看。大家相互依存,倒卖着各式各样的二手信息,为流量和转化率而奔波劳累。
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在2019年出版的《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已被策展了
关注度的竞争和展演式的愉悦,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正是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现状,导致人们以一种编辑、策展的挑剔眼光观察世界,并越来越对具有独异性的内容充满好奇。换言之,那些没有独异性的内容将越来越走向没落,直至沉入数据的海底。
以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解释诸多层出不穷的热点。
直播带货,可理解为对电视购物频道的策展式演绎,凸显了主播个人具有独异性的选品和叫卖。
网红打卡点,是对构筑物的策展式演绎,使建筑具有了艺术馆展品的属性,而建筑师/艺术家在媒体采访中的解说,正是替代了策展语和导览语的功能。
成都远洋太古里路易威登之家的虎年特别装置展 / 摄影:Simon©ZSDC
更为诡异的是,面对一次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在去中心化的传播链路中,围绕一个单一读者所构建起来的矩阵:微信群热议、大数据定制化推送、点赞最多的评论、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正是对过去填鸭式和中心化新闻播报的策展式演绎。
最终,每个人对同一事件所获取的信息和建立的认知,都已千差万别。
北京木木艺术社区 / 摄影:©夏至
一个事实是,人们借由智能手机这个超级工具,真的开始以策展思维和视角获取、观察、解构现实的一切。
本文无意探讨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刻原理,而是观察在文化创意与生活方式领域,“策展式”已出现哪些代表性案例,以及他们具备怎样的共性和要素。
那些新生代“策展人”的故事
知名策展人亚德里安·乔治在《策展人工作指南》(The Curator's Handbook)一书中提到,“策展人”一词首度出现于14世纪中叶,意指监督者、管理者或维护者。其字源是拉丁文动词curare,意为“照料”。
但如今的策展人,“更融合了制作人、行政专员、展览规划者、教育工作者、经纪人以及组织者的职权”,以及“负责撰写展览的墙面标示牌、画册专文”,以及“能够与新闻媒体及社会大众互动,接受采访,并发表谈话”……
知名策展人亚德里安·乔治的工作片段 / 图片来自其Instagram
这些描述,像极了如今的品牌创始人在项目发展和社交媒介中所扮演的角色。“策展人必须整合实现展览所需的各项条件,与展览团队协力合作,并帮助艺术家一展身手。而后,策展人必须知道何时及何事应该放手。”
以下是几位知名建筑空间项目策展人的故事。
茑屋书店
“增田宗昭的生活方式提案力”
2015-2018年是大型书店在国内最火热的几年,从方所到言几又,再到诚品书店,但他们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鼻祖式的存在——日本茑屋书店。
增田宗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知日出版的第39期《知日·谁是增田宗昭?只有梦想值得实现!》率先系统揭示了茑屋书店的奥秘。“从实体书店、到图书馆、再到购物中心,他将以怎样的企画,改变你我未来生活的城市?”
创始于1983年的茑屋书店背后,是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团,一个历史更长的企划公司,是它成就了茑屋书店的“生活方式提案力”。
首先在书籍类目上就与众不同,比如在社科人文区,传统书店的类目标签不外乎是文学、政治、经济、管理、历史、社会等,而在茑屋书店,人们可以在“传染病与社会”、“风险社会”、“银发社会”、“异乡人”、“女性与性别论”、“消费主义”等主题下查阅相关书籍。
茑屋书店代官山店 / 摄影:牧之©一筑一事
这些关键词的背后能看到选书人的思考和路径,从而让同样的书籍具备了经过策展之后的新状态。
针对不同地点的店面,无论是拥有大量外文书的东京代官山店,还是杭州天目里店、上海上生新所店,都在店内策划了因应场所特点的不同场景。例如位于上生新所老建筑的茑屋书店,完整保留了原建筑的壁炉、螺旋形状的柯林斯柱、地板、窗户、楼梯、天花线脚和其他特色装饰。
茑屋书店天目里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目里
“伦佐·皮亚诺与所有参与者的荣光”
茑屋书店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落在杭州天目里,据说招商对接的过程非常单纯,就是直接通过官方的联系途径。
策展式项目很大的特点,就是能让受邀参与者感到荣幸,这就完全超越了传统招商的维度,并不是通过租赁条件诱惑,以及反复商务洽谈的试探,而是以策展人的策展思想,以及既有参与者的背书,就能不断聚集难以触达的资源。
江南布衣在做天目里之前并非招商专业,但天目里最终交出的答卷里除了茑屋书店,还包括了%Arabica、Seesaw、HARMAY話梅、失物招领和B1OCK、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等不断入驻的知名品牌和自营品牌。
天目里 / 摄影:©张闻涛,图片由OōEli天目里提供
天目里超前的策划构想,以及世界级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担纲设计,应该为这次“策展”的达成起到了很大作用。
2022年8月,天目里宣布与美的在佛山合作占地3.7万平方米的“青春+”项目,定位为多元生活体验“乌托邦”,邀请了知名文化人许知远的单向空间等参与,让策展式的方法论得以输出,这又是不小的一步。
最终落地情况将交给市场来验证,但至少这样的新模式已被传统企业主所广泛接受。
天目里 / 图片由goa大象设计、OōEli天目里提供
阿那亚
“马寅手机里的清单”
一句“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就像展览主题语一样,吸引着海边“最孤独图书馆”同类的品牌和建筑师纷纷加入。
从孤独图书馆的建筑师董功,到马岩松、李虎、柳亦春、如恩、青山周平、庄慎、张轲、华黎……阿那亚聚集了中国当代最知名的建筑师中的半壁江山,全国各个城市最活跃的一批主理人,都以开店到阿那亚作为品牌的某个里程碑事件。
阿那亚孤独图书馆 / 上图摄影:©在野照物所,下图摄影:ICY©ICYWORKS
这都与创始人马寅狂热的策展式激情有关。
据说他谈合作品牌和设计师,都是直接、迅速地飞过去,往往第一次见面就谈成。
沟通效率极高,像极了策展人在策展时与拟邀参展艺术家的沟通,高效、投入、信任。
阿那亚艺术中心 / 摄影:ICY©ICYWORKS
设想马寅的一天,打开手机,刷社交媒体,发现他认为阿那亚需要和大家喜欢的项目,让助理预定机票,两天后就坐在这个项目背后的品牌主理人或设计师桌前。
又过了几天,官宣阿那亚新的合作。
难怪有人形容马寅是“温柔的暴君”,让原本容易矫情的艺文届拥有了“效率”这个市场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要素。
TX淮海
“司徒文聪的自我革命”
被媒体称为“商业地产教父”的司徒文聪,从1995年进入零售地产行业,2000年参与的上海新天地与2005年参与的上海正大广场,均成为不同时代的业界典范,引发众多效仿。
新一代的产品终于出现了,2019年9月的上海,司徒文聪宣告TX淮海的诞生,定义为“策展型零售”——中国首个创新体验零售与沉浸艺术融合的智能空间,他提出:“改造淮海路,首先要忘掉购物中心的概念,把公共空间打造成美术馆、展览中心、秀场。”
TX淮海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之相邻的淮海路Gentle Monster,也是几年前以策展式综合体引爆全国的SKP-S的主要参与方,掀起了一股模仿学习的潮流。
TX淮海在2020年底正式开业,一众先锋潮流品牌被聚集起来,也传出与国内顶流的ART021当代艺术博览会建立互动合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依次为:TX淮海内外景、即将开业的国内首家NIKE STYLE概念店 / 图片来源于X HUNTING、kaga©商业咔
大南坡
“左靖的杂志及所倡导的地方设计”
在做大南坡之前,左靖已在安徽碧山耕耘数年,其碧山工销社早已为众人所知。
他出版的mook系列《碧山》成为很多人了解乡建的案头书,而身为教授、学问气息很重的左靖,在项目实践中却表现出少有的平衡各方关系的果断。
乡村建设与城市开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各种关系的复杂性,政府、开发者、技术参与者、当地村民、新村民、游客……乡村的场景考验着策展人的知识纵深。
碧山书局 / 摄影:Simon©ZSDC
*更多详情可点击查看《碧山:守望乡土,自在耕读,从田间地头走出“文艺乡建”之路》
2021年大南坡面世,作为一个全新的乡建项目,它让人们完整看见了如何以策展思维和地方设计,手术刀般地精准切入河南焦作市修武县的一个村子。
开幕式的“南坡秋兴”让人印象深刻,不仅能看见关于当地人文的展览,包含书店、杂货铺在内的各个空间单元,整个项目的路演非常像一场大型展览的开幕。
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包括方所文化的创始人毛继鸿、景观设计师唐子颖、建筑师叶思宇、艺术家张克纯、产品设计师张雷、平面设计师马仕睿、 策划人顾青等,上台分享创作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依次为:大南坡鸟瞰图、流动市集、老村小馆、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艺术中心、茶室展厅入口 / 摄影:©大南坡,花花©一筑一事,夏至、朱锐©左靖工作室
左靖本身就是一名策展人,大南坡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广泛讨论,有点像一位教授带着研究生们做着一个课题。
这样的策展式乡村振兴模式,也在全国其他几个地域以不同参与深度得以实践,如成都彭州小石村、湖北荆门等。
大南坡小学的孩子们在创作黑板报 / 摄影:朱锐©左靖工作室
*更多详情可点击查看《大南坡:活了618年的豫北老村,现在搞起了“文化复兴”》
Regular源野
“源自成都的主理人势力”
2021年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Regular源野甚至还未正式开业(事实上也没再正式开业过),其中的几家先开张的小店就已刷爆朋友圈。
无论是北上广的同行,还是成都人,甚至就是身在大源的当地人,都不曾料想到这个荒废已久的下沉公园,会摇身一变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生活方式目的地。
Regular源野北入口 / 图片由Regular源野提供
如果没有操盘手Luke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工作近十年后,对原创生活方式品牌的熟悉和理解,如果没有方所在文化创意领域的策划力加持,很难能有一个团队会想到,把这样一个与地下车库连通的5000多平米拿出来改造成:
中国当代最有调性的生活方式mini综合体。
不知道最初的合作方们听到这个概念时,会不会觉得Luke这次真的有点过了,但当他们第一次踏进那个下沉空间时,一定会再一次相信,一个好的组局人,加上差不多20个很有想法的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就几乎战无不胜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UID Café、Rainy & Winy、tazaTe 大地茶场、Crescendo@FIELDS 十域、Saucerful、面包会有的、LANLIZI、荒石公园、% Arabica、FINE·PARK
*更多详情可点击查看《隐藏在公园下的19个宝藏空间,吃喝玩乐一步到位!》
Regular源野最初的招商清单,就是按照“成都最头部的20个主理人”设定,其最后的完成度也非常高,除了成都本地的UID、烂李子、十域、荒石公园等以外,布局全国的%Arabica、来自北京的面包会有的加入,让Regular源野这场展览变得妙趣横生。
策划团队在中间区域设定的展览和快闪空间,更是直接地表明了策展式在这个项目中的重要性。
随后的一年里,他们与朱毁毁、梵几、凡几等众多小而美品牌或主理人策划小展。
Regular源野的gregarious举办过的快闪展:“ok center 声音公园“ 装置、梵几“椅子戏法”、凡几“圆桌上”、HOJA×Open Object“Rhythm律” / 摄影:Simon、邹邹©ZSDC,©凡几,©Regular源野
Regular源野最大的成功,不是把原本空置的物业变得租金不低,也不是吸引了社交媒体持续的高关注度,而是像一个展览一样,推出了类似于“成都及其他城市的20个主理人群展”这样的企划。
对于很多项目的策划机构而言,那些向业主方表达不清楚的方案,终于可以简单说,“除了像Regular那样,我们还会……”
甚至有业主说,“可否帮我们策划一个Regular那样的……”
Regular源野公共区域 / 图片由Regular源野提供
MC HOUSE
“时尚大刊的高企与逆袭”
2018年孙赛赛从《悦游》主编的任上离开,担任时尚五大刊之一《嘉人Marie Claire》的主编及CEO。
国际时尚大刊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弊病,孙赛赛准备一项项排除,一系列面向社交媒体时代的新举措,让《嘉人》中国版迅速在一线大刊中跻身影响力前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MC HOUSE上海 / 图片由MC HOUSE提供
*更多详情可点击查看《MC HOUSE:似剧场,如梦境,懂内容的团队如何打造新型零售业态?》
创造性的业务拓展在2021年的MC HOUSE计划中达到高峰,背后是传统杂志机构重构线下商业空间的野心。
孙赛赛把MC HOUSE定义为一本立体杂志,但区别在于它具有更强的策展属性和多维度传播的可能性,他也把正在MC HOUSE里发生的事描述为一场“慢闪”。
在上海首秀成功之后,MC HOUSE来到了成都的远洋太古里,占据了一整栋的地上地下共三层。这栋楼是太古里整体性最强的一栋楼,在这之前是梅赛德斯奔驰的Me生活方式空间。
MC HOUSE成都 / 图片由MC HOUSE提供
*更多详情可点击查看《MC HOUSE时室:靠编辑思维,如何撑起一个商业空间》
时尚大刊在近年来的时尚博主冲击以及潮牌纷纷崛起之下,要如何应对?孙赛赛给出了从编辑到策展的答案。MC HOUSE看上去完成了杂志、博主、商场都完成不了任务:
调动头部明星资源,持续不断地在一个上千米的空间里做展览和活动,同时实现线上线下转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依次为:朱茵、董洁、孔雪儿、杨英格、檀健次、Cici项在MC HOUSE上海 / 图片由MC HOUSE提供
可以预见,未来以策展式成名项目将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种已知,而未知的则是策展人是谁,以及他/她这次带来了怎样的方案。
更大的未知,是他/她能否一直持续策展下去。事实上很多项目的无以为继,大概就是没有预料到策展式应该是一个持续战,而不是符号化、表演式和一次性的。
做一场展也许不难,难的是以多场展塑造一个空间/品牌的精神。
HiSwing、卡地亚活动在MC HOUSE成都 / 图片由MC HOUSE提供
“策展式三要素”
策展式被广泛运用,但策展思维并不是新鲜事,那些充分体现个体意志的地方都具备这样的共性。
你排了一年的队,终于预定上哥本哈根Noma餐厅的位置——一年中Noma仅仅释放三次预定窗口,官网下单后你必须提前支付全部餐费。
Noma 2.0餐厅坐落在丹麦哥本哈根Christiania的两个湖泊之间,场地原先是一个军用仓库 / 摄影:©Rasmus Hjortshoj
沿着美丽的林荫大道,走进这个由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经过开放式厨房到达餐桌之前,所有员工都会向你致意。
在这里,20分钟内提供5道精致的菜肴,并在随后的三小时内变化用餐的节奏。服务生会用心解释每一道菜的故事……就连丹麦的历史课程都会融入其中。
这个“米其林三星”和“全球50家最佳餐厅榜首”让你慕名远道而来,你的整个体验就像是一场朝圣般的艺术观展。你一定要记住它的策展人——Noma创始人René Redzepi,而每一道菜和每一个流程,就像一个个展品一样,让你如数家珍。
Noma 1.0餐厅隐藏在丹麦哥本哈根Christianshavn一座码头旁的250年古建筑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Noma名字由丹麦语中nordisk(北欧的)和mad(食物)两个单词组成,也就是“北欧的食物”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的《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第一次提出了“体验经济”这个概念: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作道具,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
“策展式”正是实现体验经济的重要手段。
那么,策展式的工作方法论有哪些要素呢?
No.1 “参与式”的协作方法
与灌输式的工作套路不同,策展式由策展人提出概念,但强调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所能带来的超预期贡献。
无论是策划的合作方(类似于联合策展人或分策展人),还是参与的品牌方(类似于参展者),抑或是到访的用户(类似于观展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MC HOUSE成都开展过的工作坊 / 图片由MC HOUSE提供
这更像是一种学习型和研究型的工作方法,提出问题,不过早下结论,开展工作坊,在共创中推进。
策展人不再是甲方或老板的角色,也不同于只谈条件的招商经理,更像是一个召集人。
No.2 可召集足够多的“参展者”
这一点也是策展人的基本素养,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与一个切实可行的策展方案,最大的不同,是策展人内心已经有了“谁将来跟我们一起玩”的腹稿。
“1993-2022回答玉林城市更新特展”论坛现场 / 摄影:邹邹©ZSDC
换句话说,即使不跟参与者提前沟通,策展人也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
No.3 建立持续输出的“策展机制”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场展览是限时的,但一个项目往往要持续更长时间。如何保持层出不穷的策展输出能力,是把策展式彻底与公关营销活动区分开的重中之重。
这需要把这种策展思维融入成为项目的基因。如果没有策展人这样的角色存在——不管是创始人、CEO还是精神领袖般的艺术总监,所谓的“策展式”就仅仅是空中楼阁。
A4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李杰和小朋友在第八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展览8月14日已正式开幕。iSTART儿童艺术节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成为A4美术馆10余年历程中最受欢迎的项目 / 图片来源于麓湖A4美术馆
最大的区别就是自我翻新和迭代。
在这个策展时代,热搜不过48小时,网红不过3个月,策展力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基本能力。
这会不会又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另一个陷阱呢?
可能这个问题要交给策展人们去回答,但要注意:
无论是出品方还是观众,都已经是策展人。一些粗陋的“策展式”将越来越快被识破,观众的功力越来越深了。
在“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时代,人越来越不好忽悠,大家相互抄作业,都看太多了。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撰稿:抿儿
编辑:花花
图片:详见图注
校对:花花
设计:甜心©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