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田园生活,很多人会以为在距离城市很远的野外。而位于成都郫都区三道堰的“诗里田园”却是个例外。从成都市区出发,驾车0.5小时至1.5小时,就可以直达这片清新盎然的所在。
绕过一片森森竹林,大片的油菜花和稻田最先吸引了人。满目绿意的风光,云天明朗,远离尘嚣的氛围让我这个城市人感到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由和快乐。
诗里田园产业营销及品牌负责人郑婷婷说,“虽然常言道,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本就有诗意,何必远方?”
诗里田园凭借尊重自然地理环境和兼顾人文精神的理念,以及具有审美和现代性的建筑设计,再现了真正的诗意生活,在林林总总、千篇一律的度假区之中,成功脱颖而出。
戏水、玩泥、划船、摘菜、喝酒…
回归原乡,风景就在眼前
没有城市的高楼林立和复杂的街区,大自然为人类的筑造活动提供了更为自由而广阔的天地。
但诗里田园,并不想在自然里造一个乡土味十足的场所满足城市人的猎奇心理,也不跟从大流将一个时髦的人工景象“搬”到郊外,而是利用本有的条件,将田园风光与现代空间结合起来,可谓在城市味和自然味之间找到了平衡。
鸟瞰诗里田园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仅仅在景观设计上,为了呈现那份“诗意”,诗里田园就绝不草率,在选址上就有专门的考虑。
“之所以选在程家船村,有两点原因。一个就是它的水系,项目位于两条大河,也就是柏条河、徐堰河之间。作为成都的母亲河府南河的上游河流,这两条河不仅水质非常优良,而且水量充沛,河水面开阔。在河道上还有分水堰头和矮坝形成的瀑布,不仅极具历史文化的价值,从景观上来看在成都周边也算少见。加上河道沿岸,是成都市政府打造的绿道公园,本身就是良好的郊游目的地了。”诗里田园规划设计部总监彭谦解释说。
远观诗里田园 / 摄影:雨婷、Simon©一筑一事
确实,诗里田园东临香草湖湿地公园,北靠三道堰古镇,柏条河、徐堰河创造了良好的生态优势,加上较为稳定成熟的客群,以及临近人间烟火的村镇环境,总共占地约1830亩的诗里田园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拒绝新式华丽的景观,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之下,诗里田园利用原有的自然优势不仅展开布局,还为人们的诗化生活提供了具体想象,以及诗化生活更多可能实现的场景。
被绿色“包围”的诗里田园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诗里田园北侧环绕着大田、戏水区、草坪区。
7000多平的草坪区为大人和孩子们撒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除开常规的团建、烧烤、露营、篝火晚会等活动可以在此开展外,还有爬网、沙池、卡丁车等游玩设施供儿童游玩。可以进行手工课、植物拓印、活字印刷术等文化活动的三角木屋,也为亲子交流提供了好玩的场地。
亲子游乐的天地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林下戏水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戏水区和趣味泥潭再现了童年情景。戏水区在特定季节会有捞鱼、打水仗等活动;泥潭区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抓泥鳅、抓鱼、泥潭足球等各种各样的泥潭活动为小朋友放飞童心提供了充分的场所。
林下戏水区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 / 人们菜田区和林下戏水区玩耍 / 图片来自诗里田园
眼之所见的延绵菜田,像飘带一样缠绕在诗里田园。菜田里的蔬菜是风景,也可以进入餐桌成为美食,还可以满足城市人采摘活动。
北侧的大田会跟随季节的改变而上新农作物,不论是春冬季的油菜花,还是夏季的水稻,都是沁人心脾的风景。
诗里田园北侧风光 / 图片来自诗里田园
正如北侧风景精心布局一般,南侧风光也毫不逊色。
诗里田园利用河道的地理生态,再现了曾经的码头文化。艘艘木船并列河中,绿油油的水稻大田延展开去,将人的视野拉伸到更远的地方,而用船只设计的景观装置,也成为稻田风景里的独特点缀。
人们可以驾着船只在1KM长的河道里悠游前行。几座小桥跨河蜿蜒挺立水面,水车缓缓转动,颇有一派“小桥流水”的幽美画卷,为生活增添一份闲情逸致。
河道中的船只。
河中水车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或来自诗里田园
得益于丰富的场地,诗里田园每周六上午将在河道尽头举办传统的打渔活动,中央的稻田舞台和铁花秀场地,则用于晚上举办的民谣音乐会和铁花秀表演。
如果说以上场景的打造让人获得“回归原乡”的体验,那么南堂酒馆的存在则让人没有彻底脱离城市浪漫。但不同的是,在由知名建筑师青山周平设计的酒馆里品酒,似乎连酒的味道也富有诗意。
现代化的建筑,
诗意的空间
“邀请到青山周平来设计酒馆,我们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当我们联系上青山老师时,对方立刻对我们的项目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接下来的工作也非常快速和高效。最后我们获得了一个意料之外,但又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建筑设计。青山老师在合作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高标准要求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彭谦介绍到。
南堂酒馆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或来自诗里田园
由青山周平操刀设计的南堂酒馆确实非常“博人眼球”。不同于通常藏在某个“盒子里”的酒馆,整个建筑横跨在水面上,层层叠叠套嵌的形式,初看让人想到手风琴的风箱,再看又让人想起古代的风雨桥。其实要不是走进,第一眼还很难发现它是个酒馆。
建筑三分之二的空间用作酒馆,剩下的空间用作走道,弯曲起伏的“桥身”让空间具有了有趣的变化。而少修饰的墙体上,错落地散布着方孔,光线透过方孔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而人透过方孔又可以站在桥里窥探风景,一股诗意的情调不言而喻。
南堂酒馆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或来自诗里田园
的确,正如在景观设计上的步步为营,诗里田园在建筑设计上也同样富有心机。除开南堂酒馆的设计令人回味无穷,接待中心和院落同样可圈可点。
拒绝复制传统农居,也拒绝一个突兀洋派建筑,建筑群简洁曲折的屋顶,与连绵的风景形成照映,并以蜿蜒之势天衣无缝地镶嵌在田园风光之中。接待中心深色调的石材,搭配铜质的装饰,以及木质材料的点缀,整个建筑群落仿若雕塑一般挺立在田园之中。
接待中心。摄影:雨婷、Simon©一筑一事
接待中心一共三层,一层是用于接待的咖啡厅,挑高的设计,不仅形成良好的采光,也将自然风景成功地引入室内。而走进二层的万卷书屋,又是别有一番洞天。
斜坡式的设计,台阶层层往上递进,每一层空间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功能,也有不同的座位设置,满足闲坐、自习、聚集看书等不同人的需求。虽然看似“浪费”了部分空间,但配上大面积的落地窗,外面的风景一览无余。人们虽然是坐在房间内阅读,却有一种置身田野的“错觉”。
万卷书屋 / 图片来自诗里田园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对于中国人而言,院子,是“诗意”集中体现。城市人渴望回到田园的同时,也渴望回到院子。
诗里田园的院落设计也别出新意,室内各有千秋的空间打造,突破了传统院落的沉闷和单调,为人们提供了适合当代人生活的空间。
院落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我们想让来这里的人感受到空间的更多可能性。不同于以前客厅+餐厅+卧室的搭配,开放式的设计,双层空间的不同组合,让空间的功能可以发生更多变化。”郑婷婷说。为了呈现这种多元的设计,他们还“突发奇想”,给一些空间设定了不同职业、性格的主人。
确实,走进里间,可以从空间格局和物品摆设看出房间的主人:手工木匠艺人、机车爱好者、服装设计师等等。
院落室内 / 图片来自诗里田园
巧妙的是设计师根据“不同的主人”,设想了他们的生活、工作、社交场景,将不同功能以恰到好处的方式设置在不同的空间,而现代感的设计视觉上给人明净的感受,宜人的尺度让人的身体也获得舒适的体验。
通过特定设计形成的景观角落,也为空间增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尤其临近田园的院落,踏出门外即是自然风光。多面玻璃窗的运用,打开了视野,让人即使身处室内,也觉得徜徉在自然之中,与田园融为一体。这些空间还可用作艺术家创作室、民宿等等,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解锁”更多功能。
与自然比邻而居 / 摄影:雨婷、Simon©一筑一事,或来自诗里田园
漫步弯曲的小道,闻着从田园飘来的香气,仰头即是蓝天白云。再走几步又是稻田风光一片,移步换景,在优游自在的游走中,诗意的确不在远方,就在眼前。
移步换景,皆是诗意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复活的是川西林盘,
传承的是耕读文化
诗里田园背后的操盘手是实力控股集团。实力控股集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可谓经历了文旅发展的几次浪潮。作为一个在云南起家的企业,凭借第一个文旅项目“大理的小院子”,实力控股集团就在该领域一炮而红,之后也在不断摸索新文旅模式。
大理的小院子 /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诗意生活”的口号由来已久,但实力控股集团首次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诗里田园亲水度假区,从整体规划到文化内蕴,均呈现了具有创意的度假区,将“诗意”化为真正触手可及的现实。如何利用川西林盘再造一个绿意森森的自然风光?如何传承四川自古以来的耕读文化?如何呈现一个真正具有诗意的田园生活?这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
“深圳水石的李剑波建筑师是‘大理的小院子’的设计总师,因为一直在设计和价值理念上保持着高度契合,诗里田园也由他来做整体规划。”彭谦说。确实,虽然田园里有“五花八门”的事物,但得益于合理的规划,整个度假区却极有逻辑和秩序,“复活”了“川西林盘”的场景。
诗里田园对诗意生活的理解通过多种表达形式来呈现,建筑正是其一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所谓川西林盘,是指中心民居被乔木、竹林围绕,外围连接大片耕地所形成的农村聚落单元,自内向外呈现出“宅-林-田”的空间景观模式。林盘风景幽美,成为川西平原上独特的风貌,有人曾这样描绘道,“远近林盘似绿岛,万顷嘉禾如海洋”。
为了还原如诗如画的林盘胜景,实力控股集团并不“急功近利”。既没有采取大破坏的方式,也没有选择完全落地新建筑的方式打造,而是在注重保护地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围房造景,以林衬院的方式试图还原川西林盘的幽美。
此外,试图挖掘本地文化的内蕴也是诗里田园关注的重点。除开对原有河道、田园的保护和利用外,入口处的竹林隧道也花有心思。它们并非工厂制品,而是由融合了传统非遗手工艺的竹编制作而成。整个制作过程经历了形态打样、40天人工编织,以及炭化烘烤才得以完成。而部分建筑外墙采用仿夯土的涂料,也是为了呼应川西群落文化气息。
竹林和竹编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或来自诗里田园
“在河道里摆上船只并非空穴来风。这里是程家船村,这个村落曾经依托水系,有很多船只来来往往,已经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关于这个村落的得名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一种就说,村里有一户程姓人家出于善心置办了木船,在河上来回摆渡,为了方便了乡亲走乡访友,以及小商小贩到不同村落做买卖,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渡口。人们感激程家人的义举,因而把这个地方叫做程家船。我们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再现曾经的历史,拉近当代人和本地文化的距离。”
在郑婷婷看来,诗里田园不仅仅要营造一个微型度假区,呈现一片有着田园风光的区域,更要给人在精神上带来舒适的体验,“众所周知,‘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所以,我们的万卷书院也并非凭空想象,也是想让人们在田野里感受农耕文明的时候,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
现代与古典两种气质,在这个微型度假区里得到了融合展现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但诗里田园并不完全让人一味回归传统,也借由新的空间将城市里的新鲜生活方式引入。除开前文提到的活动,实力控股集团还引入了同样具有“诗味”的品牌,从千里走单骑酒店、禅驿酒店到田园火锅,到又田茶社,人们来到到这里捕获到多种“诗味”。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 诗里田园暗藏很多有趣的新鲜空间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虽然诗里田园看似很复杂,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在整个占地约1830亩的地方,除了大型建筑、场景的营造外,我们更想从细枝末节的地方让人们感受到诗意,希望大家在整个微型度假区找到舒适的理想生活,而这就是我们的愿景。”郑婷婷最后说。
夜晚的诗里田园 / 图片来自诗里田园
正所谓,“广大天地,大有作为”。在诗里田园,生活被打开更多可能。从露天电影、草坪露营、木工活动到茶艺品鉴会、戏水捞鱼,手工竹编,生活的禁锢一下子被冲破开去,在这里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放飞”自己的方式。
而民谣音乐会、篝火晚会,尤其是作为非遗文化代表之一的千年铁花秀,让夜里的诗里田园成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星空隧道、千年铁花秀、民谣音乐会 / 图片来自诗里田园
夜色茫茫,灯火煌煌,青草飘香,音乐靡靡,21世纪的田园生活,一天的时间在这里被拓展出多种维度。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希希
撰稿:希希
摄影:见图注
校对:十一
设计: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