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们所见,大型的艺术展览正成为城市重新构建文化、塑造形象的一张魔法牌。不少城市会有意识地成立艺术机构、引进重磅展览。同时,得益于资本的支持,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民营艺术机构的出现,也无意间为城市形象的打造赋能。
自然在国内一线、新一线城市,得益于政策、资本的重视,以及较为广阔的市场,当代艺术都十分活跃。但对于一个从未举办过大型当代艺术展览,且以传统文化和历史闻名的城市而言,一场先锋、前沿的大展,无疑是对当地文化圈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颠覆。
潮州,一场“新潮动力·2021当代艺术与设计展”到来,不仅刷新了人们对这座古城的固有印象,也对当地文化艺术圈都是一次极大的鼓励和振奋。
在疫情防控下开幕至今,不仅已有过万参观人流量,国内外各大媒体报道引来上亿阅读量,还吸引全国各地观众前来参观。
而这次展览还是国内首个采用“区块链加密艺术”的手法的群展,这不得不让人对这座古城“吃螃蟹”的行为刮目相看。
一道投向古城
的当代艺术之光
艺术是我们持续观察城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虽然我们也报道过不少当代艺术或者设计展览,但还从未遇到过一场展览让一座城市的文化圈如此激动。
“新潮动力·2021当代艺术与设计展”在潮州美术馆举办。接触到的馆长、几位艺术家和文化人士,一谈起这场展览,从筹备到策展,从参展人到艺术品,无不感到兴奋。看着他们几乎停不下来的谈话和热情,那时我们才意识到,对于潮州而言,这场展览是如何振奋了当地文化艺术圈。
潮州古建筑。图片源自网络
潮州以历史文化享誉国内外,工艺领域以潮绣、潮州木雕、剪纸、潮州嵌瓷等为代表。“潮州美术馆是本地公办的艺术机构,是大部分人最为直接看到艺术品的地方。但这里展出的通常是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作品,而潮州本地也很少有与当代艺术、设计相关的大型展览。”潮州美术馆副馆长曾圳说,
“但事实上,潮籍当代艺术家在广东乃至全国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学术层次、地位也比较高,在当代艺术圈保持着较强的活跃度。但由于原来展览的硬件条件限制,加上本土偏爱传统的表现方式等等原因,他们不少人的作品很少在潮州本土有展现的机会。”
潮州嵌瓷。图片源自艺术与人文学科网站
曾圳不仅想让本地当代艺术家正式集中亮相,也想集结不同城市的当代艺术家前来参展,让人们看到丰富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
“新潮动力·2021当代艺术与设计展”是一场联合“艺术与设计”两个领域的大型展览,共有54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身份的参展者,以及包含了平面、装置、雕塑、影像、潮玩等不同形式的作品陆续登场。而著名整策师陆蓉之的加入,让这场展览很快在当代艺术界成功发声。
这场“全新”的展览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5月4日开幕至今已过万参观人流量,国内外各大媒体引来上亿阅读量,同时还吸引全国各地观众前来参观。
《生命万岁》,音像艺术作品。陆蓉之,著名策展人、艺评家、电影导演、博士导师、华人第一位女性策展人。图片由潮州美术馆提供
整策师陆蓉之在国际艺术界为人敬重。作为第一位华裔女性策展人,有着40多年的艺术策展、研究经历,在推动华人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次她带来的《生命万岁》是在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从中国当代群众艺术的角度表现中国的广场舞,是极具国潮风格、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的作品。
虽然是70岁的奶奶,但她的身上似乎永远闪动着无尽的活力,也似乎深谙时代的潮流走向。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以她本人为角色、和设计师联名设计的潮玩艺术品C-Girl。其潮玩服饰上结合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为角色形象赋予多重性格和故事,鲜艳、华丽,大胆撞击的色彩、不拘一格的设计形式,让C-Girl呈现出梦幻般的特点。
往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的成长经历中,洋娃娃曾像闺蜜一样陪伴着她,直到她成年。知道如今,她的装扮也有“洋娃娃”的特点。图片由潮州美术馆提供
在影像创作方面,赵伯祚同样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位艺术家。
他曾凭借具有创意力的短片,不仅在米兰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马德里国际电影节荣获奖项,还一度在网络刷屏。这次他带来的Massacre展现了一个由工业产品和奢侈品组成的水下世界,讲述了人类破坏了海底的自然环境,并继续在海底自相残杀的故事,表现了对人类破坏大自然行为的反思。Massacre从概念设计、制作到最终成片,均由赵伯祚一人完成,历时1年,展现了强大的想象力。
往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Massacre作品截图。影片最后弱者藏在了一颗金子和珠宝的心里,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图片由潮州美术馆提供
来自澳门的知名设计师黄纪石的“水桶王”(Bucket King),在潮玩艺术界也早已打出名气。他将多种潮流文化中的元素巧妙地设计在桶王身上,水桶的造型自带神秘感,留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去使它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
《水桶王》(Bucket King)。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而本次展出的骨骼系列、功夫系列、肌肉系列,以及含有诸如三星堆面具的“水桶”呈现了一个丰富有乐趣的王国。很多角色来自黄纪石童年时的记忆,李小龙、动漫卡通人物等等都有在水桶王身上体现。总之,不同的人物设定,当下潮流文化,都可以在桶王身上找到痕迹,可见设计和艺术的多元表达都可以在潮玩得到体现。
这次展览上的“潮玩”确为潮州吹进一股潮流之风,不过潮州本地的当代艺术力量带给人更多惊喜。
潮州当代艺术
从“传统”走向真正的“潮”
作为中国瓷都的潮州,瓷器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诸如饮茶、吃饭等方面应用诸多,在文化方面多表现传统故事、神话,成为潮州行销外地的产品,形成完善发达的产业链。
不过潮州艺术家们基于传统文化和技艺,但又敢于跳脱传统思维,创作出了具有当代艺术语汇的作品,为中国传统技艺如何产生新表达提供了思路。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潮州本地当代艺术的强大力量。
林冰有着20年的陶艺创作生涯,从传统造型到故事表现,惟妙惟肖的创作早已不是难题,但这次展出的十只“手套”,却给出了另类的表达。
《皮囊》。手套是他常见的事物,做陶瓷喷漆时会用到手套,医生会用到手套,他把这些所见化为艺术。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它们均由普通的镁质瓷完成,如果不走进触摸、感受,可能都难以想到它们的材质是坚硬易脆的陶瓷。手套薄如蝉翼,随性的褶皱中带有复杂的情绪,让人难以定义它们到底是谁的手套,医生的?工人的?展现的情景像是被定格的一个瞬间。虽是手套,但林冰却给它取名《皮囊》,名字又引发人另一重联想。手套的皮,也象征着人的皮囊。生命由躯壳包裹,终究不会无坚不摧,而瓷器的易碎正好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林冰的作品给人哲学性的体验,那么余平的作品《女娲》则发挥着不俗的想象力。余平也是一位陶艺艺术家,从传统表达到当代手法,几经转变,现在已经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的系列作品中几乎有着同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男孩,稍显怪异的表情,夸张的肢体,不按套路出牌的场景,让人想起《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
《女娲》。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天真、童趣、乖张的特色,极具表现力的造型,却完全由传统的青瓷技艺来表现。潮州“大吴泥塑”,被誉为“中国三大泥塑”之一,他创造性地化用了泥塑的手法,让瓷器展现出柔如泥巴,柔若绸缎的特点。而取自传统文化中的龙、船、荷叶的形象,也被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如果不是见到艺术家本人,都难以想到这么稚拙可爱的形象居然出自一位60后。
同样来自潮州的90后陈安斯,让人看到潮州艺术家的新生、前沿的力量。她采用的媒介不再是本地的工艺,而是在当代艺术风头正盛的“影像”。她的作品OPEN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视频Ture?False?Not given,一部分是图片墙,两者之间形成呼应。
安斯在外留学期间,在非中文的环境里感到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英语成了她的使用语言。“不同国籍、种族的人都使用英语,于是就想到用英语来创作。”作品TURE?FALSE?NOT GIVEN让不同国家、肤色、性别的人对着摄像机说同一个词OPEN,“希望观者在看作品的同时能够思考OPEN发音、内涵的正确性。”
展览现场。
TURE ? FALSE ? NOT GIVEN
在视频对面的照片墙是第二部分,这是她在疫情之后创作的。她找到当时视频里还有联系方式的人做了回访,让他们用母语谈谈在后疫情的语境下对OPEN的理解,并用相机拍摄下来,进行图像编辑。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她用影像让观众聚焦并凝视每个人的嘴唇、发音,虽然每个人都会说OPEN,英语也是通用语言,但不同的人表现却完全不同,从未见过面的人似乎也因为这个词发生了连接。谁的发音算正确似乎不重要,OPEN在他们的理解中是什么意义似乎也并不重要。仅仅是由这个动作引发的观看体验,就引发人很多深思:身份认同?性别差异?还是其他联想?
汕头、成都、北京……
不同城市艺术家的大碰撞
在这个大家可以任意移动到任何地方的时代,虽然艺术创作不一定和艺术家所在的城市有密切关联,但从城市的维度观察,这种对比,也可以帮我们见出艺术创作的丰富性。
来自汕头的蔡焕彬,很长一段时间内用图像、色彩表达生命中挣扎、冲突,这次用影像、装置来诉说着爱与生命。两个作品分别以父亲和母亲为创作对象。《光》用透明的亚克力材质摹刻出父亲的面孔,简单地勾勒出脸的轮廓。观众需要打开射灯去观察投下的阴影,当我们还在观看的时候,他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们,“这些模糊的阴影,其实象征着灵魂。”就像《光》富有感情一样,《X染色体》也给予着对母亲的感情。
光,亚克力互动装置,76×56cm,2021
X染色体,影像灯光装置,尺寸可, 2021。图片来自艺术家本人
“我对母亲织毛衣的场景印象很深,织的过程中,织针时不时交叉形成的X形状让人想到染色体。”蔡焕彬说,光和纺织都成为对生命的隐喻。虽然这些是来自他的个人观察,但不同的观众来看,都能从中捕捉到共同的情愫和体验。
现场还有来自成都艺术家曾朴和吴江涛的作品。在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对比下,他们两人忠于平面油画的探索,以及平静和诗意的表达,都让人见出成都艺术的个性。
曾朴展出的是为人熟知的肖像系列Heart,虽然画的是面孔,但借由人物的轮廓和动作对颜色、构图、线条的诸多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同时也传递着艺术家本人内心混杂复杂的情绪。直觉上的冲击,明艳色彩背后隐藏的痛楚、茫然都给人丰富的感受。
Heart。图片来自艺术家本人
而吴江涛这次摆脱具象,转向抽象的创作,反倒有点出其不意。虽然不清楚艺术家本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但用单纯的蓝色、重叠的形式来刻画出LOVE四个字母,似乎让“爱”字变得无法轻易言说。尤其是细节上的直接、爽辣,以及笔触上犹如刀片般的尖锐,不寒而栗的感觉,让人看到爱的复杂。
Fall in love 系列520 ,布面油画,320cm ☓ 100cm,2021图片源自潮州美术馆
Fall in love系列521,布面油画,30cm ☓ 40cm×3,2021。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活跃于广州的艺术家占研,用一个装置《字迷》来隐喻中国汉字的丰富多变。他在介绍中写道,汉字一种表意的文字,偏旁部首是汉字中的“零件”,每一个偏旁部首也带有一个特定的意义,它虽然只是一个汉字中的组成部分,但却给这个字的含义订立了基调。同一个偏旁部首可以被组合成许多不同的汉字,它们有些意义相近,有些却具有对立的含义。
字谜·石,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板材、亚克力板材等,2017
谜·心,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板材、亚克力板材等,2017。占研说,偏旁部首虽然带有特定含义,但同时也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它们具有谜一般的魅力。
字谜·辶、字谜·木,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板材、亚克力板材等,2017
整个装置外形描摹汉字的偏旁部首形态,但在内部卷尺缠绕的过程中,又组成一个个小迷宫般的空间,象征着汉字如谜语一样的感觉。
区块链加密艺术
一次大胆的尝试
“区块链加密艺术”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处。
去年,随着不少资本瞄准线上数字虚拟商品,新型数字资产的非同质化代币(NFT)得到迅速发展。不同于以往数字化物品容易被复制,区块链技术通过加密的方式,试图保证商品的唯一性,也就是版权。之前国际拍卖市场上Beeple卖出7000万美元的数字艺术品正说明了区块链加密艺术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已经有一定的实操性。
“潮州当代艺术与设计展”这次也试水,不得不说很大胆。
往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黑一烊作品,《我就喜欢花花世界》。黑一烊是当今中国最活跃的艺术文化交流先锋之一。这次参展的作品,采用了“纸质钱币”的拼贴方式,将全球的钱币拼成形式整饬的圆形。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据介绍,在展出前,所有作品均由“艺术工蜂”平台负责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程序。区块链加密存证是一种数字科技的运算、分配与记录技术,有保真、防伪的作用,可以对物理存在的任何实体进行详尽的描述、摄影、度量、建模……从而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数字文件夹,透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加密成为独一无二的存证档案。
在区块链平台上建立智能合约,允许所有权者拥有一系列的跟踪记录,确认作品的所有权以及其购买者。“不过,本次展览只通过加密技术的上链试验,并无发生任何实际交易。”曾圳说。
往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展览现场。图片源自潮州美术馆
在陆蓉之看来,潮州文化中的瓷器、石雕、木雕或以造型繁复、色彩缤纷,或以技艺高超而驰誉中外,“一向重视文化传承的潮州人,将各种民间工艺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下来。时至今日,21 世纪‘极繁美学’的潮流艺术已经成为主流动向,最近备受各方瞩目的区块链加密艺术也几乎都是‘极繁美学’的作品,潮州文化中本就存在着历久弥新的极繁审美偏好,理所当然成为当今中国国潮艺术的原乡。”*
*极繁美学或极繁主义,起源于“17-18世纪”和“18世纪20年代”,诞生于法国和意大利,极繁主义继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特点,表现为奢华、颓废、放肆的特点,运用撞色、拼接来吸引眼球。(摘自凤凰艺术网)
学术研讨现场。
陆蓉之。图片源自潮州美术馆。
虽然展览内容多元、集结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家作品,运用区块链技术给艺术品上链,也算是在国内开了先河。但在曾圳馆长看来,这次展览对本土艺术生态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潮州本土的民间工艺固然精彩,但它们怎么融入我们21世纪当下的生活,与当代的审美发生联系,有更具创意的手法来表达,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因而,我们也必要引入一些新的艺术形态,探索审视新媒介语境下艺术交融的形态。”曾圳说。
曾圳,潮州美术馆副馆长。从小就浸淫在传统文化中,绘画、音乐均耳染目濡,但自从在外求学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后,让他意识到丰富多元的当代艺术和设计赋予文化表现有着更多的可能性,那么潮州文化、潮州这座古城为什么不可以有新样貌?图片由潮州美术馆提供
借由这次展览,引进在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丰富本地艺术生态,提升本土艺术氛围,让潮州真正“潮”起来,让国际化艺术理念与本土艺术形式产生碰撞,甚至给予本土文化从业者和产业链新的启发和思考,成为整场展览举办的愿望。
“这次展览试图作为潮州美术馆的展览品牌,希望以后国内举办类似的艺术展览,大家能想到潮州,想到潮州美术馆,美术馆能成为一个在地艺术与设计交流的平台,促进本土艺术的更新发展,就是我们的期待。”曾圳最后说。
这次展览,也许为这座古城文化的更新打开一个切口,未来将有更多新生事物一起涌入这片千年土地。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希希
撰稿:希希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十一
设计:思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