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烟如雾,云一会儿像柔软的带子一样缠绕在茂密的树上,一会儿像纱巾一张笼罩下来,一会儿像柳絮一般飘飞在林木之间……在揽树山房的小院里,朱哥和妻子经常坐在阳台上看变化多端的云。
院子旁从山上急流而下的溪水传来叮咚声,听着听着,那溪水仿佛进流进了心里。大落地式的开窗,让人走进屋内也没有与自然脱离,到了晚上,这里又呈现出别样的安静。对面的山离朱哥的小院其实很远,但因为连绵巨大,近得仿若一幅挂在眼前的绿画,山下算不出年龄的古树和平整绵延的小院正“蹲”在画的下方,也成为一道值得玩味的风景。
和很多人一样,向往乡野生活的朱哥去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少名山胜迹,但在他看来,“很想留下来”的地方少之又少——那是他评价一个地方的最高标准。
但揽树山房成为一个例外。
在这里,那个拴住他的心的院子,朱哥取名为林溪。你可能想象不到,像他这样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住进”这里的人并不是个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 朱哥的院子:林溪
这不得不令人好奇,如今山居住宅并不鲜见,揽树山房到底用什么法宝吸引了这批在城市过惯了现代文明生活、看遍自然风景的他们?并且这里还诞生了一个具有生活味和人情味的乡村社区?
15000块⽯头,1580天
“磨砺”出⼀个⼈⽂乡村
很多人忘不了童年的乡野回忆。不论他们在城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浪潮、随后又取得了如何的成就,童年时光里的“小桥流水屋、阡陌百巷家”都是抹不去的印记。朱哥也不例外。
揽树山房“迷住”他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里几乎再现了他曾经的体验。
揽树山房。
从山林风景到朦胧云雾,从乡村保留的古建风貌、农耕文明到院子聚落本身的建筑特色,这些都自如地走进了朱哥的心里。
他曾用文字描绘山中云雾的神奇:云雾不像高山云海那么浓稠,也不像雪山峰顶的旗云那么磅礴,或浓或淡地在山腰漂移变幻,多了灵动秀气,让人心生亲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揽树山房
在中国的山居住宅版图上,揽树山房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它所在的浙江松阳县随着政策和资本的进驻,各类风格、款式的居住空间早已在这里“百花齐放”。
如何“突出重围”?揽树山房动了很多脑筋,像匠人打造器物一般打造出一个乡村聚落。
揽树山房。
原有的村落已呈现出空心化的状态。他们给所有村民修建了回迁房(*回迁房也由设计揽树山房的建筑师设计),原来的村子几乎等于全部重建,但是完整保留了村子里的两个旧祠堂,这次“大动作”为原本衰败的村落带来了具有生命力的火苗。
重盖不等于随意“发挥想象”,而是再现了曾经古村落的风貌。
经过知名建筑师孟凡浩、沈钺的操刀,院子墙体有着特殊的肌理,还使用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夯土、青瓦,加上错落有致的村街巷陌,这个很新的建筑群有了原来村落的韵味。在每一栋房子的设计上,房间、露台往外“延伸”的设计,让人被自如地“递送”到自然的环抱中。
为了克服海拔高达724米的地理高差,以及高达100米的山地落差,当时动用了两台大型塔吊同时作业。耗费15000块石头,耗时1580个日夜、整整四年,揽树山房才得以诞生。
揽树山房细部。
揽树山房的运营人、95后姑娘黑丑说,这里不仅满足“住”,还为生活延展着多种想象,是一个大型的山居生活综合体。从泳池、书房到咖啡厅,再到共享厨房,这里让现代生活变得触手可及,让“被现代文明俘虏的人们”在山里可以好好安居。
朱哥喜欢二层咖啡厅外的无边恒温泳池,“热气腾腾,宣告着现代化舒适早已在这里恭候”。
泳池隔壁旁的"长生书房",让他觉得有“修道问长生”的意味。在转身之间,群山就出现在他眼前。他曾形容写到那个难忘的瞬间:雁行状的山谷晕染出一团团仙气……
恒温泳池。
在山中隐居
让神仙爱情的根扎进土地
中国有“智者乐水,仁者爱山”的说法,点出了“山”的美丽,而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在《我为什么住在乡下》里也对“山”有所描绘 : 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原始的坚硬,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有着绚丽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的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单一……
的确,揽树山房不仅为人们进入古村落提供了一个“通道”,并将“山“的韵味带到生活里,试图呈现宋代简朴隐居的生活美学。
融于自然的建筑。
“我们希望人们来到这里休养生息,寻获内心的愉快和平静,藏于山中、与山相伴,与山共处于天地之中”,黑丑说。
在她看来,人如果身处自然之中,土地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归属感会更加强烈,而人对万事万物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淡然。
她说:“走在山里的每一步,更多的感受是,脚下这片山让人在任何困难与压力来到时拥有更加坚定的力量。”
简朴的空间设计,试着还原宋代人的雅致生活。
住在揽树山房里不仅可以静听流水,也可以夜观星星,品茗、插花均不在话下——这些都是山的馈赠。
在山房外,山野中的趣事同样不少。人们可以扛着锄头去竹林挖笋,可以到后山探险寻找野生兰花,可以给刚刚种下的土豆浇水,还可以把采摘下来的金银花晒干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一年四季的风光,以及与自然相处的生活方式都在这里变得清晰起来。
每一处都是看得见的生活。
这种“寻回乡愁记忆、返璞归真”的山居生活吸引了100多户向往乡野、志趣相投、有着高雅品味的家庭。没有现代化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家一起共同建设,共同享受这里的生活,在这里做一个真正的“山民”,营建出一个真正的小型社区生态系统。
清雅的山居生活。
黑丑说,住在揽树山房的“山民”向往自然,喜欢自由出行,喜欢旅途中的意外相遇,也都喜欢有温度的、有设计感的、有历史沉淀的居住空间,这些共同的体验成为他们选择定居于此的主要原因。揽树山房每一个房间都不同,承载着不同主人的习惯、爱好和个性,每打开一扇门,就会读到不重样的故事。
在杨老师和冯老师的人生剧本里,和朱哥一样,他们的前半生是一个“走遍世界”的情节。从开普敦、肯尼亚到赫尔辛基,从北半球到南半球的经历都被记录在他们的摄影作品里。一个是植物达人,一个是挑战跳伞、滑雪的“朋克人士”,两人却因为都喜欢植物尤其是兰草而越发爱得深沉,书写着一段21世纪的浪漫。而这段情缘在揽树山房继续发酵。
杨老师和冯老师夫妻二人的居所:观杉
兰草摆在房间的不同位置,为小院增添灵气;被冯老师擦得干干净净的器物安静地躺在桌子上,随时等候客人的光临。此处更得提他们窗前的古树红豆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杉不仅象征着爱情,在这里像是见证人一样“目睹”着这对恩爱人的日常。
两人喜欢插花。
红豆杉树下有蚂蚁们“改朝换代”的生活,也成为装饰两人小院子的风景,“看着”他们在房间里挂起好友画家张明画的作品,“看着”他们把日本旅行时收藏的两双木屐摆放在床头……红豆杉“观看”他们,他们也观看红豆杉,人和植物互为风景,因而给他们给居所取名“观杉”。
他们住过世界上很多民宿,民宿主人的热情好客、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真正属于自己的民宿并让人想安心定居下来的空间,则存在于揽树山房。一次偶然到松阳自驾游让他们误闯了这里,各种机缘之下,他们买下了这个院子,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员。
中产阶级“抱团养老”
可以这样精致?
在杨老师和冯老师的故事中,树与人成了互相观看的对象。而在揽树山房整个村落中,那些古树的背后还藏有原舍品牌执掌人朱胜萱的“私心”。(*揽树山房属于原舍品牌旗下山居住宿综合体。)
揽树山房周围总共有27棵年龄高达两三百岁的古树。工程动工前,朱胜萱到现场勘查,发现一棵古树所在的位置规划有一栋房子,为了留下这棵古树,他当场表示:“这栋房子不要了,古树一定要留下来。”于是那棵百年古树,便在这方山地间继续“霸占”着一大片土地。
在建造过程中,团队多次组织古树保护专家召开专题讨论会议,以最大程度降低在建造过程中对古树产生的影响,为树的生长预留了充足的生长空间。正是这类“看似浪费”的着笔,让揽树山房“自动”有了历史和年龄。
揽树山房室内空间。
揽树山房,有树有山,还有“花”,满足着不少人对生活的想象。其中就有曾经从事艺术教育的王老师。
黑丑就说,“王老师会在揽树山房自己的院子里,亲手挖土、种花,做一个自己理想的小园子,我记得很清楚。”
因为早年有在农场生活的经历,自然在王老师的记忆里不仅留下痕迹,也让她对色彩,尤其是植物的色彩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喜爱。
揽树山房室内空间。
在她之前住过的院子里,就有一个小花园,但揽树山房足够大的空间,以及山里丰富的植物品种,满足她“造一个大花园在住宅里”的野心。
她说:“到了揽树山房,我便不再纠结花园的大小,不再纠结房子与花园的比例,感觉一整座山都是自己的,我放下了心中对花园的执念,山里的植物你都可以去看,去探索,因为我本身就置身于大自然的花园中。”
在这里住下和生活的人们。
看山看水看云,以及养花散步,人们可以在揽树山房里逍遥,也可以步行去到本地被保留的古建筑祠堂里欣赏村落特有的文化和风俗。
到山里的古建筑里感受传统文化。
一片建筑的落成,不仅是空间的诞生,也是新生活方式篇章的开启。如果阿那亚是以“海”为根据地并通过艺术文化来营造一个具有认同感的社区,那么揽树山房显然以“山”为根据地,让一个社区恣意生长。只是这个社区有点“野生”的味道。
野,不是野蛮,而是自如、自然。除开“野而不失优美”的自然风光,一群“脾性相投”的人用“不受拘束”的方式重建这个古老村落,让这里长出新的肌理,用“没有统一标准”的生活营造出一个具有温度和归属感的社区。
揽树山房的味道。
其实,这类颇有点“抱团养老”的模式如今正是一个热门现象,但在黑丑看来,人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家”的情感认同,以及愿意分享给陌生人的包容感,让揽树山房更有生命和凝聚力。
“它们是有主人的房子。大家可以在空闲的时候来这里住,和家人、朋友享受一段独一无二的平静,也可以把空间出租出去,分享给同样向往乡野生活、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人”,黑丑说。
流水书院。
云朵乐园。
事实上,如果真要追溯揽树山房的来源,还得从朱胜萱的故事讲起。朱胜萱是一名设计师,曾经因为担任整个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的总顾问而成为业内焦点。但一场疾病让这个当时30多岁的人按下了人生的暂停键。他到离上海很近的莫干山疗养,一个机遇,让他将自己的设计运用到“乡野”里。当时诞生的“清境原舍”成为业内关注度颇高、吸引不少人前去的山居住宅。
他曾说:“我相信吸引大家到乡村里面来生活的,不是装饰得很漂亮的房子,房子之外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人生经历中,他设计并促成了更多理想空间的诞生,也有了如今的揽树山房,“生活是最重要”的理念似乎在这里,在人们的日常中变得更为具体。
如果你也向往古树云海中的静谧舒适,如果你也青睐古朴村落的乡野生活,如果你也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山间住宅,揽树山房也许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
在揽树山房
定制你的理想乡野生活
揽树山房,是原舍旗下的高端民宿综合体,以乡村生态社群为出发点,让空心化的老村落重获新生;也通过异质同构的村落肌理、依势而建的自然村庄,勾勒出了中国乡村所独有的美。在揽树山房,你可以轻松认筹一间或一栋属于自己的山野小院,可以自居度假,也可呼朋唤友,回归自然空间,享受山野生活。空置之时可以委托给专业的「原舍」运营团队代为经营,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让山居常用常新。从城市回归自然,从喧嚣回归宁静,让离开乡村的人再回来,这是一场“向乡村出发”的旅行,想成为揽树新山民,可联系揽树山居生活顾问了解购置详情。
咨询电话
姜糖(顾问)18017016535
▲
扫描二维码 做揽树山民
地 点
浙江省丽水松阳县榔树村
(可自驾前往,附近机场、铁路正在建设中)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希希
撰稿:希希
校对:坦柔
摄影:图片由揽树山房或存在建筑-建筑摄影提供
设计:Ozz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