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先生在一九五四年底给其子傅聪的家书中说: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这是一代翻译巨匠的切身体会,也是一个中国父亲的肺腑之言。
关于这个“通”的内涵,敝人体会还有更加广博的适用世界,甚至是放之四海、宇宙而皆准的准则。
傅雷先生没有说,但是感觉他应该体会更深、意蕴更远。
拿选人用人来说吧,“通”的含义就是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所谓“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单方面从一个地域一个领域选拔人才,考虑再周到,再全面,也只是那个范围的全面、那个圈子的周到。只从平原地区选人,没有高山大川,边疆要塞的概念,治国之策就要受限。只从雪域高原、瘴疠之乡找人,就会失之偏颇,错判主流。
所谓“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有一些人开口老乡,闭口同年,乍一看气场强、为人实,实际气节、胸襟、目光减了一大半。我们都在宇宙的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好比一颗宇宙飞船,在载着我们遨游太空。在大海中的一个船上,惊涛骇浪来了,如果还分你我哪个船舱,岂不是跟同在一个地球上,一个中国,还分地域、省份、市县一样?
所谓“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都可以用大来概括,或者说与大字沾边,大同世界、大爱无疆、至大无外、大象无形……,践行“通”,是为了最终的大,如果不“通”必然不“大”,不以“大”为目标,也必然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