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像中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图中左下角有八卦图的形象。
关于造字的传说,最早为“伏羲造字”。伏羲氏太昊是古代传说中先于黄帝和神农的君主。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其东北约30公里处有东岳泰山。
6300多年前(公元前4300年),伏羲氏太昊登上泰山,观察到了日食等奇异天象,悟出了天地之初“混沌如鸡子”的形态。当时没有文字,他就在席上摆上一个鸡蛋,用它表示天地的混沌状态。此混沌物能生出天地,伏羲氏太昊认为它产生于泰山,叫“太鸡”,含有原始天尊之意。泰山至今还有原始天尊庙。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都是“鸡形”的。这也告诉我们,图像是前文字阶段。
神话里说伏羲氏是人头蛇身(一说龙身),他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始祖图腾的一个古老的氏族首领。伏羲氏的领地区域在中原东部和黄河流域,在这一带遗留下的古代绘画和墓葬绘画中,都把伏羲氏作为人类的祖先。他是古代的大发明家,发明了八卦、瑟、乐谱、鱼网等,被后世称为“有王之先”、“人祖”。从中原到东部的广大区域,到处都可以看到古代遗留下的大鸟“凤”的图腾,这都是伏羲氏时代前文字阶段的标志。尧(约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帝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今山西祁县),故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2.帝尧陶唐图
尧(约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帝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今山西祁县),故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3.夏禹王像
夏禹,传说中古代夏部落的领袖,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夏禹王像》绘夏禹手持如意笏,头戴王冠,身披龙袍,端庄地立于画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线条的造型的能力,生动地刻画了夏禹慈祥和蔼的形象和内在性格。
4.商汤像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 [1] (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 [2-3] ,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 [4] (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4-5] ,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6]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作《汤誓》后自号武王 [7] ,建立商朝后又在位12年。 [8] 百岁而崩, [9] 庙号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5.周武王像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5年。其正妻为邑姜。
约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沿用“受命”年号。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
小编的个人微信号在这
对了,
关注本公众号,
请长安下面图片并识别,
谢谢。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