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橙子
前一篇:《你根本决定不了肉体与灵魂的去留》
每个人对老家的概念都不一样。
昨天我们公号的老朋友似水年华在文末留言说:年少时老家是能量补给站,而今自我的灵魂老家已无处安放,感觉人生已经和老家完完全全地切割了。
其实我特别理解“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的这种感觉。
很多人心中的老家,都已成为一段成长过程中的模糊回忆,尽管有关家乡的记忆刻在了骨血里,但却已经回不去了。
包括前两年我在写到老家的时候,也曾说过,其实我特别不喜欢那个地方,如果不是因为父母和其他亲人在老家,我也不想回去。
之所以会近乡情更怯,是因为:
那里的一切在你远离之后就慢慢跟你没有什么关联了,除了那些老一辈的乡亲你还认识几个,平辈的大多外出谋生存了,年轻的、幼小的一代我们已经完全不认识了,包括熟人社会的人情世故,你都很难再融入其中。
在很多年里,我都被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所裹挟,所以也曾抗拒过回老家,我甚至在心里对自己说过无数遍:如果不是因为父母愿意留在老家生活,我根本就不想回去。
也许你会问,那现在为什么对老家又有了新一重的认知?
是因为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彻底认清了自己不管走到哪里,身上与生俱来的个性品质,以及自我认同永远都与这个地方脱离不了关联。
之所以我能对底层群体的命运有共情力和洞察力,就是因为从小生养这个地方,在泥地里打过滚。
换句话说,我的生命底色中的勤劳、能吃苦、知足常乐以及悲天悯人的性情是从这里涂就的。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任何时候都无法抹去这段生命最初始的成长经历,哪怕你的人生跟它已经有了完全不相交的两条线,可你最后会发现,你的底色永远不会变。
我来自那里,却嫌弃那里,我成长于那里,却拼命想逃离那里,我虽然不能为改变它做什么,起码不要去丑化它。
我应该跟它和平共处,用新的眼光去打量它,去欣赏它,这才是对自己生命来处的真正认同与接受。
如果说以前不喜欢回老家,是因为我陷入到自我怀疑的泥淖中不得上岸,觉得自己并没有功成名就,也没有活得如何光鲜,更没有成为父母的骄傲才导致对它充满排斥心理;
可现在我不再拿这些世俗的标准来定义自己,哪怕我生如蝼蚁,平庸如废柴,没有光宗耀祖又怎样,混得不咋滴又怎样,我依然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老家的乡野小径上。
是的,我跟自己和解了,不再跟自己较劲了,是真的不再活在他人的评判与眼光里了。
简单的说,我不再需要向任何熟人证明自己了,这才是我对于老家心态得以转变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个人跟老家的关系,跟当下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你跟所有人的关系,其实都只跟一点有关:
你跟自己的关系怎么样?
当你真正懂得跟内在的自己和解了,不再自我为难了,不再自我绑架了,那么你跟外在所有的关系都会慢慢变得松驰起来,看什么也会越来越顺眼了。
看什么都不顺眼,都有疙瘩,是因为跟自己的内在关系还没有理顺。
白岩松在谈到自己的故乡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故乡是什么?是你小的时候天天想离开,老的时候天天想回去的地方。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恐怕就会越坚定。这可能就是故乡的意义。”
作家余华对于故乡,也多是褒奖之词,他说一回到故乡,身上的病就能不治而愈,当然余华对故乡的眷恋更多的是因为亲情:
“父母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马尔克恩说过——父母健在的话,你和死亡之间还有一层垫子;当父母离开以后,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
还有导演贾樟柯,提到故乡也很动情,他说,闯荡了半生之后,才发现原来故乡才是他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
离开故乡之后,他的事业得到发展,但发现心越来越空。是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帮他找到了心的归属。所以,他又回到了故乡定居。
为什么普通人只要稍稍在城里站稳脚跟就再也不想回到故乡,宁可躲得越远越好,而名人们却乐此不疲惫地回到故乡找寻灵魂?
因为两者当下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比如白岩松是名人,他从大草原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对于成功人士来说,这种事业上的成功确实能够消解掉他们对故乡的瑕疵记忆,他们回老家,是衣锦还乡的荣耀,是忆苦思甜地怀旧,是对自己人生从平凡至不凡的见证,心态上也就更能有所包容。
当一个人站在山巅之际,自然能生出相对阔大的胸怀,所以,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其所站的位置是息息相关的。
这也就能够理解,离开老家在外挣扎谋生的普通人为什么一提起老家,就会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是因为清楚地知道:
回老家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迫于生活与亲情无奈的往返,一回到老家就会让你时刻审视自己的出身,更加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自然很难对老家产生多少宽容之情。
当你有所成就之际,你的出身会成为你的勋章,当你什么也不是之时,你的出身则会成为你的掣肘,有的人甚至会将其视为一种难以言说的羞辱。
而我此刻,既没有觉得谈论自己的家乡(来处)有什么难为情,也不觉得它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多少掣肘,我只是感恩:
感恩我能健康平安地在这个地方长大(野蛮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被霸凌、被恶徒伤害、被拐卖,在那个年代确实是奇迹),感恩我在这里感知到了最为传统的生活哲学(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滋养,才在潜移墨化中形成了身上这种艰忍朴素以及相对强的抗挫能力。
这一切,我深深感恩。
我虽难以说服自己回乡定居,无法深情地为它唱多少赞歌,可也终于——不再对它心怀不满。
—完—
//好物推荐//
马应龙八宝滚珠精华眼霜
读者优惠价:
69元/1支
118元/任选2支
长摁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
前几篇文章:《面对佩洛西的公然挑衅,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如何反制》《跳水皇后吴敏霞拒嫁豪门爱平民:嫁了个普通男人,很知足》《我23岁结婚,结婚那年我弟弟出生,弟弟比我儿子大一岁半……》《中国人谁家没有50万现金?睁眼说瞎话的专家越来越多了》《看哭无数网友的二舅,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虚伪》《丈夫出轨赠与情人379万,结果悲催了》《史上最强小三,笑到了最后》《佛媛被封之后,让农村大爷羞愧的农媛又来了,爸妈看了都脸红》《婚外情里的相见恨晚,就是个笑话》《“戏精”贪官:穿淘宝100多元买的衣服,一分钱不敢乱花,他们从贪污中得到了什么?》《《爱了散了》董晓晗:有钱有爱,却无性的婚姻,出轨一次能否被原谅?》《余秀华和小鲜肉的爱情:她值了。》《胡锡进,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田朴珺改口了:我不靠老王我靠谁?》《央视一姐董卿,一声叹息》《离婚32年后,重病前夫上门要求女儿赡养,前妻怒了,这算不算道德绑架?》《博士夫妻的烦恼:遗传基因太强大了,实在不想继续养这个收养来的女儿了》
作者 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长摁识别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