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的爱情断章:为什么越深情,越得不到回应?


看薄情男女,过雄起人生
文/微橙子
1933年秋的某一天,作家沈从文在北平西城的家中迎来了一个年轻的才女。
一出场便惊艳四座,她的颜值和才情丝毫不输于沈从文妻子张兆和。
她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颇深。尤其是书法上各体皆备,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她的气质容貌和内在底蕴,连在场的巴金都叹为天人。
她就是沈从文的妻妹张充和。

张充和的书法
那天,诗人卞之琳也碰巧去沈从文家中做客,见到张充和之后,一见钟情。

年轻时的张充和
张充和有三个姐姐: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号称“张氏四兰”。
她们是晚清淮军主将张树声的曾孙女,父亲是著名教育家张武龄,家世显赫,可谓是正儿八经的名门闺秀。

张充和手迹
彼时待字闺中的张充和年方十九,正是青春逼人的好年华,而卞之琳那年也不过二十三岁。
一个才子,一个佳人,正因这惊鸿一瞥,让卞之琳陷入到长达多年的苦恋当中。
诗人卞之琳的《断章》,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白装饰了你的影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年轻时的卞之琳
卞之琳极有才思,却也是一个敏于行讷于言的男人。
见到张充和之后,他内在的诗情也被触动,曾经发誓不写情诗的他为她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情诗。
如《无题三》所写——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玷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他把张充和引为知己,给她写下一封又封的书信,尽管从未得到过她的回复,还是一有空就去看望她。
后来她生病,患了肺结核,从北大休学回到苏州家中静养,他安慰宽怀的信更是雪片般飞来,包括后来他一次次奔赴在接送张充和的路上,不知疲倦。
他在诗歌里,情感丰富细腻,但在诗歌之外,他却是一个内向木讷的人。
而张充和是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子,这就导致他总是在书信中向她隐讳地表达自我,不知是顾虑心中的女神不接受自己,还是其他心理,他从无半句大胆直白的倾吐,但他的种种行为又让所有人都看出,他无比执着地爱着她。
张充和面对他,心理很复杂。
一方面,她不可能不知晓他的心意,一方面,对于他的个性又不甚喜欢,觉得他跟自己并不相合。
他太过寡言了。
他去林徽因的客厅做客,也是沉默多于言谈,在一群人的高谈阔论下,总是显得特别“突兀”,闷吞的性子让林徽因也为他着急。
这一点,张充和的弟妹曾说道:
“不管是坐着闲聊,或者一家人出去游玩,他总是显得有些不合群,很少说话,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风风火火热情活泼的充和就如同冷热两个极端。”
张充和本人也说:“他人很好,但就是性格很不爽快,不开放,跟我完全不相像。”
一句话就是,你是个好人,可是不适合我。
他对她的爱慕一度成了公开的秘密。
张充和对于他的心思当然知晓,连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看得明明白白,她又怎么可能看不穿?
但女人总是矜持的,这么多年里,你连一次清楚明白的表达都没有,又如何让她心有所动呢?
有人觉得张充和太过残忍,说既然对他无意,为什么不早早跟他说清楚?白白让人家空等待了这么长时间,太过绿茶,甚至有人怀疑张充和一直把他当成了备胎,对此,张充和有过说明:
“从来大家都这么说,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清楚呢?我说,他没有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他从来没有认真跟我表白过,写信说的也只是日常普通的事,只是写得有点啰嗦。”
至于世人感叹他们之间的苦恋无果,张充和更是直接了当地否认:
“说‘苦恋’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和他恋过,所以谈不上苦与不苦。”
张充和其实明确拒绝过他。
卞之琳在追求多年都没有得到她的正面回应后,仍对她残存期待,为了对这段单相思有所交代,他把那些洋洋洒洒对张充和爱慕的诗,都整理到了《装饰集》这本诗集中,并在扉页上写下“献给张充和”,将这本诗集送给了她。
没想到,此前从不回复的她却对诗集给出了“缺乏深度”的犀利评价。
正是这一次回复,让卞之琳彻底明白这段感情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她连自己引以为傲的诗歌都持否定态度,又怎么会欣赏自己这个人呢?
痛苦过后,他决定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外加疗伤。
他去跟她道别,希望能得到她的挽留。
可她只送他至姑苏巷口便转头离去。
一挥手,一别头,从此山水不相逢,曾经的深情且让它随风,可她始终牢牢地占据了他的心,他一直无法接受别的女子。
张充和34岁那年,她结婚了。他留学归来,物是人非。
整整15年的追求守望,他从少年熬成了中年,终于尘埃落定,她另嫁其人。
事情早有结局,她结婚了,新郎不是他。
而且她在结婚后,即跟随美籍犹太人傅汉思去了美国生活。

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她的离开,彻底把他的梦打醒了。
经过多年的自我疗愈之后,卞之琳45岁那年才终于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了友人的介绍,与女编辑青林结婚,正式结束这段贯穿了自己前半生的单恋。

卞之琳和妻子青林
他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情生活。
1980年,卞之琳以著名学者的身份访问美国,与时任耶鲁大学艺术系讲师的张充和久别重逢。
那一年卞之琳已经70岁了,她66岁,早已不是沈家客厅那穿着旗袍的少女了。
这一次重逢,对于卞之琳来说,意义重大,他再也没有遗憾了,这一世,无缘成夫妻,再见还是老朋友。
古人说,情深不寿,这话也不绝对。
他们两人都长寿。卞之琳活了90岁,张充和则活了102岁。
虽然卞之琳没能成为张家的乘龙快婿,但张家的兄弟姐妹都对他很尊重,卞之琳去世之后,张家还在杂志《水》上发表悼念文字,称他是张家人所有的朋友。
想来也不枉他的半世痴情了。
张充和还是特别理性的,她明白感动不能代替心动。
不像她姐姐张兆和,被沈从文的情诗一攻陷就投降了,遥想沈从文当年为了追到张兆和,同样写了数不清的情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首: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可事实是,他如愿把张兆和追到手结婚之后,却出轨了。
倘若张充和真的跟卞之琳在一起,是否会重复姐姐婚姻的命运,也未可知。
因为卞之琳和沈从文一样,家世背景都远远不及张家姐妹,为了能够追到她们,他们只有使出浑身的力气去献殷勤才有机会,如果沈从文当初不死缠烂打,是绝对追不到张兆和的。
张兆和拒绝过他很多次,甚至把他写给自己的情书检举到了校长胡适那里,足见她当初是不喜欢沈从文的。
另一方面,他们在面对心中的女神时,心虽爱慕却也有着深深的自卑,一旦得手后就会有“翻身农奴做主人”的念头,觉得自己在求爱路上付出了那么多,凭什么?
现在你终于臣服于我,我曾经的跪舔也必须要有所弥补才能让内心得到真正的平衡,沈从文的出轨就是这种心理的坦露,他明白张兆和跟自己在一起,更多的是感动,并不是出于深爱。
有时候,痴情不一定就是真爱,有可能是因为得不到的执念。
张充和对于卞之琳,更多的是爱而未得的“未完成情结”吧。
好在,她离开了,他也醒悟了,最后都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不免想到杨绛先生,她的身边曾经也有过一个痴情的男人,就是费孝通。从中学到大学,费孝通都对她一往情深,哪怕听闻钱钟书成了她的男友之后,依然不想放弃,跑去跟她表白:只有我才是守护你的最佳人选!
可杨绛并不爱他,直接以“绝交”来拒绝,费孝通不死心,说那我们做朋友总行吧?
多年之后,她失去了丈夫,他也失去了妻子。他去看望她,觉得此时总该把陪伴相守的机会给到我吧?没想到,杨绛却以楼梯做隐喻:
“楼梯难走,你莫要知难而上!”
一语双关的这句话终于让费孝通明白,爱是无法强求的,此后他再也没登过杨绛的门。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事实是越深情越得不到回应。
也许,爱情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正是它的不确定性。
不论男女,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对方对你死心塌地,你也就失去了探究的动力,因为太缺乏难度了,反而是让你患得患失、情绪上不断起伏的人,才更加牢牢抓住你的心。
我爱她,她却爱他。爱而不得,留有遗憾,这就是人生,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呢。
这首老歌,挺应景的,喜欢的可以听听。
—完—
作者 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好物推荐//
明目护眼贴 缓解视疲劳
当代社会眼睛称得上是标准的“劳模”
不停歇对着电脑、手机、电视
眼睛越来越干涩、酸胀,疲惫

长时间疲劳用眼
眼睛不但容易干涩肿痛、看东西模糊
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很多人选择买眼药水用,市面上的眼药水超九成都添加了防腐剂,长期使用可能会损害到眼角膜。给大家推荐一款必备护眼法宝产品:宫和堂明目护眼贴。
它以艾草,决明子,野菊花,密蒙花为主要成分,运用中医艾灸和针灸原理。

既有药效的刺激,又有穴位的按摩,就像做了整套“眼保健操”一样,帮助缓解眼疲劳,修复眼周肌肤。
这款眼贴活血利湿,尤其是对于疲劳用眼、频繁用眼产生的眼干眼涩、视力模糊、眼酸眼胀等症状,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父母贴,缓解老花眼和陈年眼疾,自己贴,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学生党学习压力大,视力下降严重,贴它明眸亮眼。
读者福利购:
一盒39元 
更有买二送一,买三送二,买五送五,
多买多送!
长摁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长摁识别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