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6岁农村女人的成功叛逃


看薄情男女,过雄起人生
王柳云的住处在写字楼的15楼——卫生间入口右侧的储物间,没有窗户。
约4平米的屋子里,一张三折单人折叠床上再搭一块木板,便是她夜间休息的地方。
没有衣柜,几床冬被被王柳云堆在角落的木柜上。但在小屋的另一个角落里,约5厘米厚的木板上,整齐地摆着5幅画——这是她在近两个月完成的作品。
画笔和颜料被她整齐地码在床底下。

王柳云有两重身份。
早上7:00到晚上7:00,她是北京市朝阳区某栋写字楼的清洁工。
其余时间,她躲进小小的储物间,画连绵大山、潺潺溪水、袅袅炊烟和相拥取暖的家禽。
“人生的起点各不相同,我们也许逃不过苦难的宿命,但不要因此而心灰意冷。要继续前行,还要偶尔驻足,欣赏路边的花。”
回看她的前半生,经历了创业致富、婚姻失败,她50岁学画、51岁北漂,在一个6m²的出租屋里,她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人生的自由。
一个颠沛流离的清洁工,伸手够月亮的逐梦故事让她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王柳云是湖南人,16岁因家境贫寒,考上了重点高中却不得不辍学。但她没有放弃学习,反而一直听广播看报纸了解外界。
她曾被第一任丈夫家暴、卷走所有积蓄,又被现任丈夫呵斥“你这辈子就是给我还债的” ……
几十年间,她做过宾馆服务员、工厂缝纫工、大楼保洁员,“活一天算一天”。
接触绘画后,她突然活明白了一般,画画的时候发现“这样可以让自己比较快乐一点地活下去”。

正在创作的王柳云  图:剥洋葱
走红后,经常有人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在乡镇辗转了半辈子的女人决定去学画画?王柳云的答案质朴又简单:“就是没钱。”
常年以打工为生的她,接连被工厂和餐饮店拒绝,但她必须想办法挣钱,2014年,家里装修房子花光她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况且,她已经年过半百,需要为未来考虑。
王柳云想起2016年底看到的新闻:福建免费教画画,有人一幅画卖了上万块。她心动了。揣着300多块钱,她踏上了最便宜的一班绿皮火车。
商品楼被整层打通,就成了画室,没有老师教学,只有助教引导,学员每人占一小块空地,各画各的。到双溪的第一天,王柳云领了三块画板、三支画笔。助理问她,想画什么?她想起新闻里有个画马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成名的老太太,说:“我想画马灯。”
兴许是曾经拜师学农艺打下的功底,王柳云花了一天的时间画好马灯,又陆续画出了破旧的板凳和帽子。2018年,马灯的画在展览馆陈列展出。
室内画完了,她把椅子调转方向,开始画窗外的山水。逐渐地,王柳云也不再满足室内作画。她背起画板,骑着女儿买的自行车,到山野间穿梭写生。
山路陡峭,王柳云每天要爬过无数个陡坡,“自行车根本就不能骑,得找个绳子把刹车绑死”。为了去到更远的地方,王柳云早上6:00出门,赶60里路,去大山深处画“人间仙境”。
那段日子,画画给王柳云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她喜欢在乡间静坐写生的感觉,可以摆脱家庭的压力、暂时遗忘困顿的人生,“画着画着,我自己就跑到风景里去了,整个人都是很放松。”
王柳云将到福建学画的经历视为自己的新生。画室负责人和画友们都夸她学得快、画得好。
画室里聚集了大学教授、硕士、富二代、女企业家,“就是说(我)一辈子穷困潦倒,别人都没有把你当人看,突然有这么多人说你好,很开心的。”她感慨。
王柳云的新世界大门一点点开启。
外出写生时,一天画不完一处地方的所有风景,王柳云让女儿给她买了一台智能手机,拍照记录后,回去继续画。
在这之前,她一直用的老式摁键机。画友们帮她申请了微信,有网友联系她要买画,她手忙脚乱地学着在微信上写字、收钱。
画画让王柳云找到自己的“月亮”的同时,也带来了她的“六便士”。靠着卖画,她挣到了4万元。后来,她带着这笔钱回到浙江的夫家,买了一辆汽车。
为了学画,也为了生计,她从现任丈夫的老家浙江台州,跑去福建、广东、河南,最后来到北京,为自己编织另一个世界。

王柳云常在写字楼的空办公室阅读,抽屉里随处可见她留下的书 图/九派新闻 陈冬艳
2019年她到河南一所农村学校做了美术老师,一周二十多节课。学校里大都是留守儿童,王柳云忘不了他们围着自己叫“妈妈”的样子,她想,等自己以后老了,不打工了,一定要去偏僻的农村,免费教孩子们画画。
2020年来到北京辗转做了几份工作后,她的生活开始顺利起来。
现在这份工作她很满意,打扫两层楼不算累,老板也同意她在厕所里画画,被几家自媒体报道后,中央电视台邀请她去录制一档节目。王柳云听说后,在老家特意定做了一条大红色裙子穿去录制,但工作人员告诉她,希望她还是能穿清洁工的工装。
在王柳云的故事里,不乏悲苦的时刻。但她却总能找到攀离绝望的出口,为自己架起一座又一座的梯子。

王柳云(右)在央视
三十几岁时,因为过度劳累,王柳云的头顶长出密密麻麻的鼓包,“像小马铃薯一样大的肿瘤,硬硬的”。王柳云一边比划一边笑。
县里的医生让她赶快去省城医院拍X光,她没钱,自然没去。生病后吃不下饭,她去买了一味中草药,“带到口袋里,随时随地咬一口,有空就把它磨成粉,冲水喝掉”。不到两个月,痊愈了。除了草药的效果,王柳云将秘诀归结为心态,“郁结于心知道吧?我不去想它,放平心态,就好了。”
如果说逐渐平和的心态让王柳云更加洒脱,那画画给她的礼物之一,应该是重来的果敢。
2017年冬天,她在福建的创作陷入了瓶颈。打听到深圳有个油画村,她在第二年春天毅然前往。在深圳,没有人知道“王柳云”,意味着从零开始。拜师,被嫌弃年纪太大,她便躲在不远处,观察别人作画的手法,日复一日。
聊到自己的心态变化,王柳云会提起母亲。在她印象中,母亲忌惮一切关于死亡的东西,“病也不能提,白色也不能提,什么都不敢吃,就躺在床上,抓着那点钱等死。”
在母亲的身上,王柳云看到了恐惧带来的束缚,“我就从我妈妈身上反向思维,我一辈子受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生不如死的时候,死有啥的,我就站着生坐着死就好了。”她只想在死亡来临之前,认认真真地活一回。

王柳云年轻时的照片 图/王柳云
诗人余秀华和画家冷军,是王柳云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名字。她敬佩余秀华对生命的热切和勇敢,崇拜冷军的极端写实风格。这是她人生的最新标杆。
受到余秀华启发,8个月前,王柳云开始在资讯平台上记录自己的故事,她给自己取名“苦苔石”。
苦苔子,药名叫败酱草,是一种药食兼具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较强的生命力。
王柳云彷佛有花不完的精力。她喜欢谈论艺术、文学、地理、政治、经济……交谈过程中,她喜欢挥舞双手,模仿着提到的人物的神情和语气。提到耍赖皮的小女孩时,她从椅子上弹起来,一屁股坐到了地板上。

和那条红裙子一样,王柳云的人生有着暗淡的部分,但她仍旧在用行动告诉世界:她的人生,是具象的、生动的、鲜活的。
“我突然觉得,如果没有那些经历,我也不会有现在,不会收获这些珍贵奇妙的体验。画画就像放电影,它从哪里走进去的,就从哪里走出来,然后又会走进去。我的经历和我的画,它们是一体的。将来,我想去西藏走走,不是现在,但在‘上天入地’之前肯定要去的。”
王柳云说。
王柳云不喜欢别人把她想象成标签里的“农妇”。她喜欢黄公望,每天都会喝点红酒,为了与众不同,她特意把后面的头发剃掉一部分,厕所的画室里堆着她的衣服,基本都是请人定做的。
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很大,推开写字楼女厕所的门,她立刻就能忘记一墙之隔的垃圾桶,理发店的破椅子,图书馆破旧的书,城中村逼仄的小屋,翻出在网上看到的山河湖海的照片,在画板上涂下颜色。
自源:半城会、综合自 九派新闻、新京报、环球人物、央视网、上观新闻 等
—完—
公号 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好物推荐//
明目护眼贴 缓解视疲劳
当代社会眼睛称得上是标准的“劳模”
不停歇对着电脑、手机、电视
眼睛越来越干涩、酸胀,疲惫

长时间疲劳用眼
眼睛不但容易干涩肿痛、看东西模糊
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很多人选择买眼药水用,市面上的眼药水超九成都添加了防腐剂,长期使用可能会损害到眼角膜。给大家推荐一款必备护眼法宝产品:宫和堂明目护眼贴。
它以艾草,决明子,野菊花,密蒙花为主要成分,运用中医艾灸和针灸原理。

既有药效的刺激,又有穴位的按摩,就像做了整套“眼保健操”一样,帮助缓解眼疲劳,修复眼周肌肤。
这款眼贴活血利湿,尤其是对于疲劳用眼、频繁用眼产生的眼干眼涩、视力模糊、眼酸眼胀等症状,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父母贴,缓解老花眼和陈年眼疾,自己贴,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学生党学习压力大,视力下降严重,贴它明眸亮眼。
读者福利购:
一盒39元 
更有买二送一,买三送二,买五送五,
多买多送!
长摁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长摁识别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