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妻子婚外情,自曝家丑的一代文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文 | 微橙子

郁达夫,是一度与鲁迅比肩的文豪。他6岁丧父,寡母养大,终年49岁。
看过很多名士的人生后,发现一个规律:
幼年丧父的男人,因为从小缺乏父爱导致情感缺失,没有父亲作为家庭的参照物,成年后似乎对爱情相对会有更多执念,也比较容易发生婚外情,郁达夫如此,幼年丧父的胡适亦如此。

青年郁达夫
郁达夫的一生,与他发生长久情感交集的女性有4位(不算他在外嫖ji的及仅与他有过三天露水情缘的匆匆过客歌星玉娇)。
这4位女士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以及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他一生与前三任伴侣共生育11名子女,与孙荃生育4个。和王映霞生育5个,与何丽有生育2个。
孙荃是郁达夫奉母命明媒正娶的原配,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她跟鲁迅那个没文化的原配妻子朱安不一样,虽然都是旧式小脚女人,长相也一般,但她熟读四书五经,还颇有诗情文才,和郁达夫婚后也能在精神上有所沟通,郁达夫本来也对她心有嫌弃,但想着她虽无美貌,但知书达礼贤惠得体也就接受了这桩婚姻,她名字里的荃字还是郁达夫给起的。
1927年,她与郁达夫分居,因为此时的郁达夫遇到了王映霞,此后孙荃开始吃斋念佛,虽未再嫁,但她没有像朱安一样,把自己当成是鲁迅的遗产,等着鲁迅的心软垂怜,而是咬牙独自带着几个孩子一个个把他们抚养成人,活得顽强而有尊严,她享年82岁,也算高寿了。
1927年,郁达夫在上海与小自己12岁的“杭州美人”王映霞相遇,一时惊天人。

王映霞
从此开始了死缠烂打的追求行动,这一点在他自己写的《日记九种》里有详细描述。
写日记是那个年代文人圈子的风潮,他们一旦写起来便是事无巨细,包括狎妓之事也录入其中,往往在荷尔蒙的冲动下兴奋而去,事后又是悔悟至极猛烈地自我批判神马的,这个爱好,如胡适如蒋介石都有过,郁达夫也喜嫖女人。
但嫖的行为终究只会让人更觉虚空,没有爱情的加持,这样的行为只能归结为兽行。所以王映霞的出现,让郁达夫有了狂热的冲动也激发了他强烈的渴求心,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若能得到王女士(即王映霞)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
当身边的好友劝他勿忘自己的已婚身份,需理性抽身回归到正常的感情状态时,他则不加掩饰地说:“我对映霞已入了迷,着了魔,勾了魂,摄了魄……”
那时的原配孙荃正在家里替她上奉老母,下顾几个稚儿。这一切都被他抛在了脑后。
而且,因为他长相不帅气甚至可以说是难看,王映霞开始对他是心存反感的,但郁达夫不甘心不放弃,使出浑身的力气和才气不顾一切对她实施情感轰炸,写信,写诗表白是他的拿手绝活,跟徐志摩一样,天天给你来封热情洋溢的内心独白,把王映霞夸棒得上了天;
女人么,就是不经缠,所以鲜花最后总是被插在了牛粪上,郁达夫最后成功抱得美人归,他们在一起后,也一度被人誉为是才子配佳人的结合。

郁达夫与王映霞
他追求王映霞时写的日记不仅记录内心的感悟,还记录双方交往的隐私情节,王映霞对他由冷漠到热情再至最终接受他,把他的内心煎熬得有如一个初恋的少年,及至后面有多肉麻,他全都写在日记里并拿出去公开发表了。
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想像到他会如此大胆描述,关于如何与王映霞亲密接吻,就记录了N次(点击下图可放大字体):



王映霞发现他把日记拿出去发表后,大发了一场脾气,最后郁达夫左哄右哄,并把稿费所得给了她,她这才消怒。
两人决定正式在一起生活后,郁达夫就对原配孙荃的处境煞费苦心。
从理智上说,他自知对不起妻子,从情感上言,他又离不开王映霞,所以内心挣扎痛苦不已,甚至在收到孙荃的来信后都不敢回复,因为自知没脸。
这些情绪起伏他也一并写在日记里了。(注:北京女人指的就是原配孙荃)

当他和王映霞缔结婚约决定在一起时,孙荃正在北平生下了和他最小的孩子。
也许是出于愧疚,残存的理智让他没有选择休妻,王映霞默认了二女共侍一夫的现状,但要求郁达夫此后只能爱她一个女人。
而孙荃虽未被郁达夫扫地出门,但实际上跟离婚没什么两样,她跟孩子们都被他抛弃了。
郁达夫和王映霞在一起后,确实过了一段你恩我爱的神仙日子,但两个的性格缺点也渐渐暴露了出来,郁达夫喜静,王映霞喜热闹爱社交,加上她长得美,很快就有其他男人打眼,为此两人争吵不断。
一次大吵之后,郁达夫负气搬走并赴福州任职,两人分居两地。
紧接着抗战爆发,王映霞赴浙江丽水避难,与时任浙江省教育部门长官的许绍棣传出绯闻,此外,还与军统头子戴笠也传有不轨行为。
郁达夫此时忙于抗战宣传,没时间处理与王映霞的关系,直到1938年他调任前回家意外发现了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几封情书,这让他大为光火,一气之下,在汉口《大公报》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正常。汝与某君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郁达夫谨启
意思很明白,名为寻人,实为痛陈王映霞不守妇道跟外面的男人有染,还卷走家里的钱财跑了,让社会舆论谴责王映霞及某君……
但郁达夫随后就在武汉找到了王映霞,发现她并没有跟许绍棣私奔,为哄她回心转意,他又次日又再发了一则道歉启事:
达夫因神经失常,语言不合,致逼走王映霞女士,并全找寻启事,诬陷指与某君关系,及携带细软等等。事后寻思,复经朋友解说,始知全出于误会,兹特登报声明,并深致歉意。
郁达夫启
他在道歉启事里说,是自己精神失常胡言乱语才逼走了王映霞,一切捕风捉影的说法都是误会,误会,我们和好了!
至于王映霞和戴笠的私情,则是他们的共同好友汪静之透露出来的,还说她曾为其打过胎,所以,郁达夫心里苦闷至极,两个人在好友们的劝说下虽然表面和好但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同床异梦的局面,双方的裂痕越来越大,直至恶语相向;
加上郁达夫后来又在香港《大风》刊登了《毁家诗纪》,彻底把他跟王映霞的关系搞砸了,他在《毁家诗纪》里面写的内容正是王映霞在抗战避难期间红杏出墙的情感纠葛,里面有这样一段心理描述:
“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宼来奸淫要强得多。并且大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民族复仇。”
这个许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指的是许绍棣。当期的报纸因为有了“文人自曝妻子婚外情”的劲爆内容,据传被抢购一空。王映霞震怒不已,她遂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相回应,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两人很快也分道扬镳,这段长达12年之久的感情纠葛——以婚外情开始,又以婚外情结束。
外界哗然。
郁达夫的行为让圈内好友都看不下去了,连郭沫若都斥责他做得不像个男人,这么做对王映霞的伤害太大(郭沫若也做过抛妻弃子的事儿)。
其实在与王映霞的感情线里,郁达夫也没闲着,失魂落魄地睡过歌星玉娇,嫖ji买春也是常态。
这对才子佳人,从萍水相逢到生爱生恨,戏剧性地印证了郁达夫婚前所言:“我且留此一粒苦种,聊作他年的回忆。”
他们分开两年后,王映霞在重庆再披嫁衣。新郎是钟贤道,当时其就任于重庆华中航业局。这场婚礼冠盖云集,贺客如云,震动了整个山城。对于这次隆重的婚礼,王映霞感慨万分,她曾在《阔别星洲四十年》一文中回忆说:
“我始终觉得,结婚仪式的隆重与否,关系到婚后的精神面貌至巨。”
当年她与郁达夫的婚礼很简单,一是因为他尚有原配之妻未解除婚姻关系,二是郁达夫作为文化名人也怕道德舆论谴责,所以草草请了几个好友就算交代了彼此的关系。两次婚礼的场面对比之下,王映霞才会有如此感想。
王映霞还曾写过一篇《郁达夫与我的婚变经过》的文章,文中说:
“我想要的是一个安安定定的家,而郁达夫是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所以同郁达夫最大的分别就是我同他性格不同。……对于婚姻,对于女子的嫁人,那中间的辛酸,我尝够了,我看得比大炮炮弹还来得害怕。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来担保,我的一生,是决不发生那第二次痛苦了。”
所以她后来再婚,“既不要名士才子,也不想打什么达官,只想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礼待她的男子”。王映霞有此要求倒也不足为过,郁达夫在不少诗作中,都拿她比作苏东坡的侍妾朝云,并且从来没有和原配夫人脱离婚姻关系,虽然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对一夫多妻尚存宽容,但王映霞依然觉得自己在郁达夫心里的位置尴尬,所以她会在对他有极大的不满的情况下,转向其他男人身上寻求慰藉。
离开了郁达夫的她与钟贤道婚后恩爱相伴,也得到了对方的真情呵护,夫妻同心生活,养育孩子,她对钟贤道始终心存感激,对于她与郁达夫和钟贤道的感情,王映霞则在晚年如此分别评价: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他是个厚道人,正派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他给了我许多温暖安慰和幸福。对家庭来说,他实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好外公。”
后半生终于拥有一份稳定婚姻的王映霞,虽然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倍受打击,但她与钟贤道相依相扶,总体还是幸福的,也活到了92岁高龄。
对于郁达夫,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外界的评价很多时候难免会添加上诸多的滤镜,他的儿子郁飞如是评价他:
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需要刻意美化他。
很清醒,也很客观。
文人多敏感,也易多情,这里摘录几段郁达夫的文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内心充满着怎样感伤、多情又神经质的人,他既忧郁成疾又是一个妥妥的宿命论者。
他写孤独:
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
他写愤懑:
“狗才!俗物!你们都敢来欺侮我么?复仇复仇,我总要复你们的仇。世间那里有真心的女子!那侍女的负心东西,你竟敢把我丢了么?罢了罢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罢。”
他写内心的怅惘与失意:
“这里就是你的避难所。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达夫早早在《钓台题壁》这首诗中给自己的人生下了定义,女人沾上他,难有真安稳,人间何处无良马,最是书生要不得啊!
—完—
*往期文章:《江西女子怀三胎带俩女儿探望丈夫惨遭车祸,高位截瘫后,丈夫卷款提出离婚,人性有多现实?》《中年少女早就不需要别人来提供情绪价值了》《生三胎算什么,我生了5个,还不是要自己去面对晚年的孤独荒凉》《你一女的,这么能吃,像头猪一样!》《一个单身妈妈的情与爱》《吴越:饰演凌玲这个小三,情非所愿》《临死前的最后两个小时》《《失乐园》:婚外有情,一分快乐,九分痛苦》
作者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2016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