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儿时的小伙伴和我闲聊,说到各自的生活,好像我们都松懈下来了。
她的几个孩子上大学的上大学,上初高中的也都开始住校,现在不需要一天到晚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里一下清净了下来,似乎没什么可操心的事儿了。
而我因为女儿学校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开学后就实施了集体晚托至8点的服务,女儿要上完晚自习再回家,晚餐也在学校吃(学校统一要求),所以家里也没太多事儿可做,感觉自己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我们互相调侃彼此一不小心就活成了有闲没钱的“人生赢家”。
就在上个学期,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照顾孩子的琐碎日常里穿梭不停,我还写过一篇文章讲述我一天的时间安排有多紧凑有多喘不过气,现在国家一个政策下来,就立马“换了人间”,一下子空出的大把空闲时间能把人砸晕。
当然,现在这样的“退休”生活,我可是梦想了很多年。
我这个人天生的丫鬟命,虽然很能吃苦,也曾为改变命运做过不少努力,但其实绝称不上是一个有多大上进心的人,说句不怕大家笑话的话,我以前最想过的就是相夫教子的平淡日子,把家里收拾整理好,把小孩子教育好,做好家庭的稳固大后方当个慈祥有爱的老母亲……
真的,没出息得很。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命格不好的原因,我前半生的命运一直不太顺畅,读书不顺,生孩子不顺,育儿过程中也没老人帮忙带,工作也不是发自内心喜欢的(仅是为了活命),自己工作多年也没攒下什么钱只够应付日常,更没有那种花男人钱的命,想要改善生存状态,就注定逃不开颠沛流离;
所以,我在寻找自我和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这条路上多了些折腾,但我折腾不是出于上进更不是想要实现什么宏伟的人生理想,纯粹是出于想让自己活得更接近自己的生命的本真意愿。
于是,辞职,跳槽,换城市生活,再创业,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环顾四周却无人可依。
那个时候有个叫林特特的作家,写了本书《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很火,那本书着重阐述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承认这个观点对自己触动颇深。
但我更知道,想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说到底还是得有经济基础做后盾,所以只得把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之梦暂且放下,怀揣着一颗“为了生活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之心硬着头皮跟这个世界打交道;
咬紧牙关在外面挣扎了很多年,才终于稍稍安稳下来,有了家,有了孩子也真的开始按自己相对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过好每一天。
只是一晃人已到中年。
等我总算可以相对安心地退回家庭做个慈祥的老母亲时,孩子的世界已经不怎么需要我参与了,看来只能等以后做慈祥的老外婆了。
开始我有些兴奋,啊,终于有了这么多大块的时间,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看书就看书,想写字就写字,想研究点好吃的就研究点好吃的,想锻炼身体就锻炼身体。
结果新鲜了几天,什么也没做成,唯一有点成效的就是打扫整理,把家里该清空的又清空了一遍,室内空间显得整洁清爽了些,其他的一件也没做成。
很多时间竟然被我生生浪费挥霍掉了。
当你之前习惯了忙忙碌碌每一分每一秒都掐着用,现在时间一下子以如潮的姿势涌向你,你不但浮不上水面,反而瞬间被它吞没了。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越自由,越受困”吧。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虽然不太顺利,但好在还是战战兢兢地走过来了,也许是因为之前吃过的苦太多,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太大,被时间压榨得太过厉害: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我每天平均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为了生活兼职给别人当文字枪手,咬着牙接下一个又一个代写的活,一天拼过上万字,失眠焦虑到头顶都差点写秃了,长期伏案让我的肩周炎和颈椎病也随之而来;
所以,当人生步入到下半场,命运才回馈给了我那么多的闲时间。
我先吃了那么多的苦,才得到老天的一点点眷顾与体恤,也是越到现在我才越明白,一个人一生中的得到和失去,总体上都是平衡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的人先苦后甜,而有的人是先甜后苦。
如果人生能够重头再来,我还是选择先吃苦,后享甜,前提是,命运这双大手不会一直让你苦下去就好……
—完—
*往期文章:《隔着屏幕,我惦记了他整整5年。》《给不轨丈夫擦屁股的女人,谁比谁傻?》《“性侵门”之后的真实结局》《“双减”让家长更内卷了!女儿开学才知道,父母的焦虑频频升级,真实原因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和我家楼下65岁的婆婆聊了聊,才知道有的父母在儿子儿媳妇家里做全能保姆,原来是种巨大的心理享受……》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