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要再婚?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啊哈哈不好意思我说的不是再婚,其实我是这个意思:
就算可以重头再来,把结婚这档子事再办一次,我也还是会选择静悄悄两个人去扯个证就完事儿了。
我觉得结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来,不是非得千篇一律,完全看个人的喜好。
首先做个申明,免得杠精来喷:
我从不反对别人热热闹闹地结婚,也非常理解新人及双方父母想轰轰烈烈、体体面面办场婚礼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收到邀请,我会为新人送上真挚的祝福,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跟所有熟人朋友同事们分享自己人生中的一大喜事,把该有的仪式感走足了也不错,至于婚礼办得是俗还是雅不重要,王小波说了,我们终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人的身上实的一半虚的一半,重要的是能在这种轰烈热闹中发自内心得到满足感与幸福感,如果你从中得到了这些美好的感受,那这场婚礼办得就是值得的。
所以我下面谈的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不代表别人也要跟我一样。
可能是天生性格不喜热闹的因素,我好像从小到大对一切形式(仪式)感的东西都不在意,也欠缺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场合应付自如的心理适应力;
我感觉我有人群密集恐惧症,特别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下说些必需的场面话,以及做些必需的诸如敬酒、谢客包括司仪既定流程里新人要展现给宾客们看的亲昵恩爱的规定动作;
众目睽睽中大张旗鼓昭告天下的场面总会让我的内心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不安感,准确地说应该是不知所措,极度难为情,这种感觉比参加某个你无法融入的饭局还要让人难受。
我不是不敢当众说话,而是对这种程式化的场面容易感到不自然。比如正式场合的公开演讲,发言,或者说是登台表演节目我反而更不容易焦虑不安。
记得当年结婚的时候,我一想到如果要举办婚礼,脑子里就会抑止不住地紧张甚至焦虑,且不说还有一系列繁复琐碎要做的婚礼准备工作,还没开始着手这些事情,整个人就已经压力重重了。
当然,很多人结婚时是有父母一手帮忙操办的,新人只需要配合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出场演出就行,这还简单些,但对于不少父母不在身边,或者说父母完全帮不上忙的年轻人,整个过程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办这场婚礼,你想要办得不出差错办得体面,那真的不比赚钱容易。
如果全是自己操办,那种感觉怎么说呢,会不自觉地让你有种“自己演戏给自己看”的尴尬感,这么一想,算了算了,何苦为难自己呢?何苦花这个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简单到只花了9块钱把证领回来就宣告了单身史的终结。
有熟人得知后说我:你也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你这是自己不尊重自己啊,跟你说,一个男人没花半点代价就娶回了老婆,可以肯定以后也不会珍惜!你真傻!
多年过去,不断听到熟人圈子里走了仪式结婚的人陆续离婚,曾经恩爱的夫妻因为这样那样的矛盾分道扬镳,没有离婚的有些也成了貌合神离的形式婚姻,有位朋友不久前再婚,她坚持不办婚礼了,也是安静低调地领了个证就完事,日子过得反倒平顺无波,没那么多撕扯挣扎。
她感叹道,初婚时风风光光地大摆婚礼以为从此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的幸福触手可及,没想到几年就分崩离析,仪式感保障不了婚姻,被人见证的婚礼也保障不了婚姻,能让婚姻持续维持下去的,也许只有“把一切都看淡”的良好心态了。
也许是,也许不是,谁知道呢!
最后,再重申,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做法,不代表正确,甚至很可能是错误的!千万别学我!不然又会有杠精说我在带坏风气——
So,如果你觉得需要一场体面热闹的婚礼才能给自己带来某种安慰或幸福的感觉,那么,我还是支持你办婚礼,不必做个像我这样的奇葩,如此,生活才参差多态。
—完—
*《女人一掏心,男人就掏鸟》
*《《蜗居》宋思明向原配“托孤”,色胆有多大?》
*《女人一自洽,痛苦就减半》
*往期故事全集,点击下方标题进入阅读:
《(1)人老了,只需要做一件事:等死》
《(2)老男人被抛弃之后的恐惧》
《(3)甘心被骗的老男人》
《(4)“不再婚也不找老伴同居,跟陌生人找找乐子总行吧?”》
《(5)谁的晚年,都少不了要看儿女的脸色》
《(6)当男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才知道尊严尽失的滋味》
《(7)男人的至深孤独:我情愿被骗子骗完这余生》
《(8)老相好丧偶了》
《(9)和丧偶初恋旧情复燃后,遗嘱事件让我早早看清这一点:原来儿女不是来报恩的,是来报仇的……》
商务合作微信:weichengzi2017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按钮,和橙子唠嗑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