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40岁大叔的追梦之路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13位真人故事
我叫赵维钢,1982年5月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一个工人家庭。
19岁时,我考场失利,考上了海南一所大专院校,却没有自暴自弃,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大学毕业后,我做过英语销售,保障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来为了生活,3次出国打工。
见过沙特的沙漠,印度的火车,埃及的金字塔,如今40岁的我,还在埃及为生活打拼,但始终放不下最初的梦想。

(2021年,我在埃及工作)
我爸妈都是很普通的工人,虽然没有万贯家财,但爸爸朴素的教育观一直影响着我。
他一直用言行告诉我,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只能靠自己去努力争取。
01
小时候我上的是天水市数一数二的新华门小学,尽管成绩一般,但在学习上一直都比较自觉努力,没让爸妈在这上面多操心。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过得顺风顺水,直到1998年那年,我的人生中发生了一喜一悲两件事,完全打乱了我的节奏。
第一件事是我考上了天水市最好的高中,当时特别高兴,爸妈也为我感到非常自豪;另一件事就是这一年,爸妈离婚了,一切都发生得那么猝不及防。
(1991年,9岁的我和妈妈合影)
90年代末离婚不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对女性尤其不友好,妈妈离婚后独自一人去了外省打工,跟我失去联系长达五年之久。
再见她时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一个城市时髦女性变成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农村妇女,让我特别心痛。
刚考上高中时,爸妈还没离婚。这期间《还珠格格》的热播,加上之前李小龙功夫片的影响,我萌生了报考北影或中戏的念头,还鼓起勇气给北影院长写了一封信介绍自己。
可是当我收到北影的报名简章,把它拿给爸妈看时,他们认为北京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而且学电影和艺术的水太深,我也没有什么艺术特长,劝我放弃这条路。
那天下午上学前,我哭着把报名简章和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写给我的鼓励信撕碎,扔进了河里。但心里始终没有彻底放下这个梦想。
(2003年,大学的我还很瘦)
妈妈离开后,我身边经常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那段煎熬的时光里,还好班主任时刻提醒我:“一定要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等到经济独立了以后,慢慢就能理解和处理大人的事情了。”
就这样,三年的高中时光一晃而过。
2001年7月7日,我顺利地完成了高考,可惜没有考好,被海南一所大专院校录取了。
当时我本可以选择复读,但考虑了一个晚上后,还是决定去读大学,尽早实现经济独立。
大学期间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才250块钱,过得有点拮据,可从来没有向家里多要过一分钱。
每次家里打钱过来,我先抽出200块充进饭卡里,确保有饭吃,免得被同学笑话,剩下的50块钱用来买些生活必需品。
(大学时的我)
02
为了增加收入,我和室友合伙做起了小生意。他出400块钱,让我进了一些方便面、火腿肠、充值卡和零食,在学校学生流量最大的地方贴上广告。
我主要负责进货、销售和做账,利润他7我3。
那段时间生意挺好,我每个月能挣400多块钱,手头宽裕多了。
我攒了8个月的钱,花了1500块买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机。
当然,在增收的同时,我也没有因此忽视学业。虽然就读的学校只是一所大专院校,但我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参加各种活动。
大三那年,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英语演讲大赛。
从预赛第一名,到半决赛第一名,再到最后的总冠军。
我一路披荆斩棘,非常不容易,最后通过努力、信心和勇气,终于拿到了总冠军。
至今我还对当时总决赛那一天的场景记忆犹新。
那是2003年10月份的一天晚上,当大赛组委会宣布我是总冠军的那一刻,我非常惊讶且不敢置信。所有人都在祝贺我,院长亲自为我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这次得奖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努力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2007年,我在三亚工作)
2004年6月,我毕业了,在三亚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虽然业绩是同一批人中最好的,但我还是在5个月后选择了离职。
因为在工作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还不够。为了将来能拿到更高的报酬,过上更好的生活,决定回家准备报考2006年的法律硕士。
经过整整一年的备考,2006年1月我走上了考场。当时法律基础课满分150分,我考了130多分,但却输在法律综合课里的法理论述题上。
考研失败后,我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旅程。当时我准备去兰州市碰碰运气,可带着简历往兰州跑了5次,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一直到2006年10月份,我终于绝望了。
有人建议我回海南三亚找工作,因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南方需求比北方大。我厚着脸皮找爸爸要了1500块钱,准备回到海南找工作。
要钱的时候,我特别羞愧,感觉自己很没用。可我爸二话没说把钱给了我,还叮嘱我到了三亚,钱不够再找他要。
我揣着钱,买了一个硬座车票,整整坐了36个小时到了广州,又在广州坐大巴,回到了海南三亚。
(再次回到三亚,我认识了妻子)
03
我在三亚租的200块钱的小破房子,晚上有蟑螂爬到床上。
那一夜的我,再也无法入睡,心里充满了委屈和不甘,无声地流着泪。心里默默发誓,要永远记住这个晚上,默默提醒自己,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7天后,我找到一份英语销售的工作,主要负责给欧美游客介绍中国的丝绸产品。
我在这家单位里工作了三年,其中有两个春节都没有回家,这期间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刚去这家单位上班的时候,我人生地不熟,谁也不认识,十分孤独。她特别照顾我,带着我迅速熟悉了周围的人和事,慢慢地和我走到一起。
2009年5月份,我和妻子离职回到了甘肃老家结婚。那时我对未来还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结婚后家里休息了两三个月。
不过那段时间我也没闲着,一直在思考将来的路要怎么走。
这时我关注到第二年上海要举办世界博览会,立刻意识到博览会肯定会需要很多英语人才,赶紧搜集相关信息,开始投递简历。
(2010年,我和瑞典馆长合影)
刚开始我投递简历并不顺利,要么是还没开始招聘,要么是招聘结束,又或者是达不到人家的要求。
但我没有放弃,始终认为一个人看准了一件事,只要还有希望,坚持下去总会有峰回路转的那一天。
2009年7月份,我终于成功把简历投给了瑞典国家馆,开始静候消息。在等待期间,我和妻子商量先去上海找找发展机会。
来到上海租了房子住下以后,我们两个过得十分拮据。
去一趟超市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后,我们舍不得花20块钱打车,只能扛着油,抱着米往群租房里走。
上海的群租房主卧或次卧每个月光租金都在2800到3500之间,我们只能租那种800块钱的单间,是被改过的隔间,隔音很差,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
04
安顿下来以后,我们在上海江南丝绸馆找到了一份英语销售工作,一直工作到2010年3月底。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我和美国演员合影)
3月的一天,我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邮件,是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组委会发来的确认函,通知我参加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带薪集训。
我既兴奋又犹豫,兴奋的是终于拿到了这个机会,犹豫的是要不要从丝绸馆辞职。
我把这件事跟老板说了以后,没想到他不但鼓励我去世博会这个世界级舞台上打拼一番,还承诺保留我的职位,随时欢迎我回来。
4月1日,我离开了江南丝绸馆和很多来自瑞典的同事一起接受培训。
5月1日上午9点,世博会开始了,中外游客一拥而入,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也不甘落后,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在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工作期间,我陆陆续续接待过不少领导和名人,其中就有香港TVB主席方逸华女士(邵逸夫夫人)。
(我和香港TVB主席方逸华女士合影)
那天我见到方逸华女士时,发现她比我想象中要年轻一些,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我知道她年轻时和李小龙是好朋友,而李小龙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偶像。
我下载了几张他们俩年轻时的合影拿给方逸华女士看。她非常开心,知道我是李小龙的粉丝后,对我很满意,整个交谈过程中都很轻松愉快。
11月初世博会结束后,我正准备找份新工作。突然接到丝绸馆老板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开发国际市场,筹备一个沙特的驻外项目。
我一开始有点抗拒出国,可他坚持要和我详谈一番。听过他的想法和计划后,我感觉这事比较靠谱,于是答应了他的邀请,并且开始做准备。
2011年3月份,我和老板接受了沙特阿拉伯甲方的邀请,从上海飞往沙特的吉达市。
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商业考察和合同洽谈,最终谈下了工程建筑和经营管理两个合同。
刚到沙特那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沙特人每天要进行5次祷告。
每个社区的高处绑着3个大喇叭,每次祷告开始前5分钟播放通知,提醒大家去就近的清真寺祷告。
(2011年,我陪老板跟沙特甲方洽谈)
05
提起沙特,很多人会以为所有的沙特人都很有钱,其实那里大部分人也是普通人。
第一次到吉达市时,我听说这里有一个China Town,原以为是跟美国纽约华人街一样的地方,特别兴奋地打了个的过去。
结果去了一看,天呐,原来所谓的China Town就是个卖中国服装的大商场。因为价格便宜,好多沙特夫妻带着孩子们在里面大采购。
想要判断一个沙特人是否有钱,一般要看他家的宅院是否有好几个出口,有没有栽种名贵的树木,是不是有很多仆人。
沙特富人的宅院都很大,大到在家里需要开车,一般在500到2000平米左右。
沙特的有钱男人可以娶4个老婆,但必须给每个老婆都公平地买房子。
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个男人身后跟着4个老婆,每个老婆领着两三个孩子。
一家十几口人,加上一辆大型SUV,浩浩荡荡地走过去。
(我在沙特的红海边)
虽然我们开玩笑羡慕他们可以娶4个老婆,但一夫多妻的前提必须是沙特人,还要很有钱,否则养不起那么多漂亮老婆。
毕竟沙特女人结婚后基本不会出来工作,只能待在家里。
沙特女人的地位比男人低很多,婚前被父亲管理,婚后由丈夫管理。
不管天气多热,已婚女人出门都必须用黑袍遮盖全身,年龄大一些的沙特女性甚至会把眼睛和嘴巴全部遮盖起来。
她们想喝口水或者吃东西,只能迅速掀开嘴边的小帘子,偷偷吃上一口,马上放下去,生怕被人看见她的嘴唇。
别说露出哪怕一寸肌肤,就连她们跟男性路人说句话,也要得到丈夫的批准。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更别提外出聚会、购物、甚至出国旅游、上学了。
没有得到丈夫批准的已婚妇女,即使拿到了护照,到机场办登机手续时,边检也不会让她出境。
一旦被丈夫知道,这些女人还会得到处罚,因为沙特的已婚女性属于丈夫的私有财产。
(我和沙特的同事,女同事未婚)
06
前些年,沙特女性没有资格考驾照,有一些崇尚自由的年轻女性故意开车上街,让记者拍照,还被抓起来判了刑。
这两年我听说新国王上任后,相对比较开明,才开始允许沙特女性开车。这些都是我在中国时无法想象的,也是去了沙特以后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
两年后,我结束了沙特的工作回到国内,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感觉各方面不是特别顺利,于是决定回西安发展。
2015年年初,我受到创业浪潮的影响,从亲戚朋友那里筹措了十几万元,在西安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公司刚成立的那段时间,为了省钱,我亲手设计了公司的招牌、接待客户的房间装修甚至个人名片等等。
整个过程充满艰辛,同时又充满了希望。当时我主要是做跨境电商,虽然有收入但支出更大,后来因为资金断了,只能含泪忍痛把公司关掉。
2017年3月份公司倒闭后,我陷入了痛苦和茫然中,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为了养家和还清13万的债务,我不得不尽快找到一份新工作,加入了北京一家央企在印度总包的海外项目。
(我在印度和出纳Swati讨论财务事宜)
项目所在地是印度北方邦的Allahabad市,刚到印度时我非常不适应,经过了三个月的磨合期以后,对各方面慢慢熟悉并且上手起来。
当时我的职位是综合管理部的主管兼英语翻译。
印度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城市里的电明显不够用。我们工作时,经常突然就停电了。
有时候一天要停电7次,每次大概间隔30分钟左右。停电后所有的工作都被耽误了,幸好房东提供了大型的柴油发电机,这才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曾经有两次,我们的印度员工(属于印度精英阶层)问我同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真的24小时都有电。”
我听了以后非常惊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告诉他们,中国的电力供应保障比你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在印度工作的那几年,出于工作和生活需要,我们经常跟印度各阶层的人打交道。印度到现在为止,印度光大农村地区依然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
很多印度精英阶层却普遍把中国称为发达国家。
(印度的火车站很寒酸)
印度的穷人实在太多了。有次我和同事出差,经过印度农村时,车子陷进泥里出不来。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村民愿意用拖拉机帮我们拖车。
拖车时很多村民围观看热闹,我注意到很多8—10岁的男孩竟然都没衣服穿,女孩也只穿了条短裤,所有的孩子都没鞋穿。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特别惊讶。当今中国农村的孩子跟他们一比,真的是天壤之别。
更别提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严格,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而且很难翻身。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此生不悔入华夏,作为中国人,真的太幸运了!
在跟印度人交往时,我发现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不守时。通常他们说5分钟后在哪里见面,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两天。
而且很多印度人喜欢乱打包票,满嘴跑火车。等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找他,要么打不通电话,要么打通了以后找各种理由推辞。
(被牛挡住了去路)
另外,在印度出行也是一个大问题。
07
印度的马路不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所有的车子全部混在一起。交通非常混乱,基本上看不到交警出面来指挥疏导,全部靠自觉。
再加上经常有各种家牛或野牛或坐或躺在马路上,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排泄。
被这些牛挡住的人或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耐心等待牛自己离开,要么赶紧倒车找别的路,遇到交通拥堵的时候,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
我猜,这也许是印度人总是不守时的原因之一吧。
在印度出行除了开车,还有一种常见的交通方式就是坐火车。我们工作期间休假通常是坐飞机到首都新德里,再从新德里飞到Allahabad市。
但是2019年3月份,我休完假回到印度,不凑巧赶上了印度的传统节日大壶节。
那天有非常多的人涌到Allahabad市欢度节日,飞机票一时间一票难求。没办法,项目部领导只好给我买了一张火车的头等舱票,我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可怕的硬座车厢)
那天我第一次来到新德里的火车站时,惊讶地发现火车站特别寒酸,跟首都一点都不搭。
而且硬座车厢的旅客特别多,让我不禁惊叹,那么多人是怎么连人带行李挤进去的。
说起印度人的坚韧,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恒河。恒河是他们的圣河,洗澡、方便甚至举行葬礼都在河里。
可当我游览恒河时,看到当地的渔民拿起随身携带的杯子舀起恒河水,一饮而下的那一瞬间,还是被他们的行为惊掉了下巴。
总而言之,印度是个很神奇的国度。
我在印度工作了整整三年,不但工作完成得很好,还跟项目部的中印同事相处融洽。每次回国休假,他们都期盼着我能够早点回去。
2020年1月13日,我回国休假15天,原计划在家过完春节,2月初返回印度继续工作。
谁知疫情爆发后印度直接封国,我回不去了,而那边还有十五六名员工在印度被困长达四个月之久。
(游览恒河)
无奈之下,我在家待了足足一年半的时间,直到2021年6月份都没有工作。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新的岗位,却没能再遇到心怡的工作。
08
2021年9月初,我成为了央企在埃及海外项目的一名英语翻译。
9月8日,我带着对老婆孩子和父母的不舍,搭乘杭州飞往开罗的航班,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公司安排我住在开罗的Madinaty,属于富人区,环境很好,离市区有40分钟的车程。我很少去市区,倒是趁着这个机会,参观了金字塔和几个博物馆。
埃及人对中国人很热情,每当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句:“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这大概是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在埃及做核酸检测全凭自愿,去医院做核酸需要自费,每次相当于人民币400元。
但是这里打新冠疫苗是免费的,很多埃及人认为已经接种了疫苗,就不可能再被感染了。
因此在各个旅游景点、大商场、夜市上,除了我们几个中国人外,基本上没有人戴口罩了。
(我在埃及游览金字塔)
埃及的天气很热,从5月份开始,每天室外温度高达35-40度。
虽然办公室里有空调,但我偶尔也得外出,外出回来后衣服都湿了。在外面干活的同事更辛苦,穿着厚实的工作服,一天下来,里外衣服都要湿透。
如今我在埃及已经工作了9个月,还有不到三个月合约就到期了。
工作之余,我每天都在坚持学习法语,经过半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法语初级所有课程,可以写出法语文章了。目前正在向法语中级进发。
出于各种考虑,我不打算再续约,心里已经开始酝酿下一步的计划。
从高中开始,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演员的梦,虽然当时没有勇敢地追求梦想,但始终念念不忘。
04年大学即将毕业时,我去海口市实习,经过海南影业公司时看到很多剧照,于是壮着胆子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演员。
(2004年我参与电影《突发事件》的拍摄)
人家和我沟通了一会,让我交了10块钱报名,填了表格就让我回去了。
一个星期后,我突然接到电话,通知我去做群演,而且还是个有正面镜头和台词的角色。
由于紧张,我有时会说错词或忘词。总导演于庚庚耐心地反复给我讲戏,一连拍了三天,终于完成了拍摄。
几天后,我又被邀请到海南黄金海景大酒店拍摄,这次也有正面镜头和台词。
这为数不多的几次参演经历,一直让我铭刻在心。我始终放不下年轻时的梦想,可是却为了碎银几两,被迫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40岁了,不能再为了梦想任性,但还是希望能够离梦想近一点。
这次埃及项目结束后,如果能够在金华找到一份英语翻译或公司管理的工作,因为金华离横店很近,那里有很多剧组和拍戏的机会。
(我在埃及游玩)
有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这人呐,时也,运也,命也!”人生本来就是起起伏伏的,我们应该在这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时刻准备着,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加油!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赵维钢
编辑 | 安幼鱼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