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18位真人故事
我叫阿丽娜,80后,俄罗斯人。
我从小生活在中俄边境城市,感受着中俄往来的密切。汉语是我的二外,到现在一直坚持在做俄英汉笔译。
在中国留学期间,我遇到了真爱,成了中国媳妇。
如今我跟老公在日本打拼,但三年疫情,令我们不便回国,也令中俄边境往来不复昔日频繁。
01
我出生于俄罗斯军人家庭,有一个弟弟。爸爸是军人,对我影响很大。妈妈很温柔,正好中和了爸爸的钢铁教育风格。
我跟弟弟小时候特别爱玩雪,冬天的雪很厚,经常没过膝盖,可以直接躺着。我小时候还常用爸爸买的小塑料滑雪板去雪地玩。
有时爸爸带我们玩雪橇,家里当时养了只大狗狗,狗狗套着雪橇,拉着我、弟弟和我朋友。
然后爸爸领着狗在前面跑,我们坐着雪橇一路从山上滑下去,特别好玩,很刺激,但因为有爸爸陪着也很安心。
四五岁之前,我家一直在苏联拉脱维亚生活,后来搬到圣彼得堡附近的小城市普斯科夫。
普斯科夫很小,好比中国的旅顺,但有很多古代教堂,历史悠久,是比莫斯科还古老的城市。
在普斯科夫读书时,最喜欢冬天的体育课,可以在学校体育场滑雪。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又搬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有点像中国的哈尔滨,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都,离中国黑龙江和吉林很近,坐车4个小时就到了。
因此在这里,中俄往来比较常见,跨国去隔壁旅游、购物、工作或学习很方便。
02
两个城市的学校情况很不一样,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体育课没有滑雪这个项目了,当时难过了一阵子。
此外,在普斯科夫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学一门外语,我选的是英语,还可以选择德语, 但是妈妈觉得英语更有用。
而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五年级才开始学习外语,一般都是学英语,不过有的学校也可以选择汉语。
因为正如我前面介绍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离黑龙江车程不过4小时,中俄往来密切,所以学汉语很实用。
我刚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时候,感觉很新鲜,毕竟从小城市到了大城市,大开眼界。
但也觉得有点陌生和恐怖,这里的孩子有点不一样,有点酷,有的学生看起来11、12岁,就抽烟喝酒,并且不少学生开始谈恋爱。
我不一样,从小喜欢读书,比较安静,所以一直学习很好,上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男朋友。
虽然只搬了两次家,但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影响特别大,搬家意味着离开要好的朋友,全新的环境,新学校新同学,压力很大,所以我一直感觉没有稳定的家。
中国有位儿科医生说过:“换一次学校,对孩子来说是重大变故,搬一次家对孩子是特大变故,换一个城市对孩子是特重大变故。”
常常有孩童因为搬家而由外向变成内向,所以衷心希望这样的例子越少越好。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我在纠结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妈妈给我提了建议:“你从小喜欢学习英语,上幼儿园就学了,所以会不会喜欢当翻译呢?”
于是我选择了翻译专业,但翻译专业还需要选择第二门外语。
妈妈又说:“我们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离亚洲国家最近,所以就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选一个怎么样?”
03
高中的时候,我跟妈妈去过一些中国边境城市,比如黑龙江的绥芬河,别名中俄友谊城。
当时就觉得中国人很热情,商品种类又丰富又便宜,对中国印象很好。又考虑到当时留学的话,中国的奖学金政策很实在,去中国最便宜。
于是我的二外选择了汉语。
就这样,我考上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与服务大学,读了翻译专业,外语方向是英语和汉语。
在俄罗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费都是免费的。如果高考成绩很好的话,还可以免费读大学。
因为我的成绩很好,所以我上大学有优惠,但还没有好到可以免费读书,后来免费读大学的学生因为学习不好被开除了,而我后来居上,拿到了免费读大学的名额。
第一次看见学习汉语的课本时,我就被汉字的笔画惊到了,比如说“你”这个字,感觉勤奋些还能记住,但是怎么能记住“谢谢”啊?
当时有点害怕,不由怀疑自己:“我行不行呀?”但是自己选择了,就不能退缩。我抛开恐惧,全力去记、反复写,慢慢发现没那么可怕,我能行。
在我看来,学汉字唯一的秘诀就是勤奋练习,一个字写很多遍。一边写一边读,同时记住字的意思。
学英语时,我从来没有这样反复写单词,英语单词往往写一遍就会写了,再读几遍就差不多记住了。
世上有种画,叫禅绕画,就是密集重复地画简单的线条、圆圈等,让大脑在简单重复的笔画中放空,舒缓压力,因此禅绕画被称为头脑瑜伽。
然而,学汉字,反复写汉字,何尝不就是禅绕画呢?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一笔一画反复写,慢慢的心就越来越宁静。
大学期间,我除了一次暑假是去美国实习,其他的暑假,因为觉得自己汉语不够好,我都选择去中国短期留学,每次都是去的大连外国语大学。
那个时候就喜欢上了大连,决定在那里读研究生。
04
我的中国朋友基本上都是我读书时认识的,有些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上大学认识的中国留学生,有些是我去中国留学在大连认识的,包括男朋友。
大三那年暑假,我照旧在大连进修汉语。
有一天宿舍停电了,我就去找宿管阿姨,但是阿姨不在,这时一个中国男生也正好过来,原因跟我一样。阿姨不在,他就试着去看电源总闸,那里有很多开关,但只见他弄了一下,灯就亮了。
我不禁感叹:“你好厉害啊!”就这样,我俩聊了起来。
后来他教我学汉语,对我帮助很大。暑假结束,我回俄罗斯继续学习,他去日本边打工边读书,我俩用互联网经常聊天。
半年以后他来符拉迪沃斯托克看我,就这样慢慢开始谈恋爱。
大学毕业后,我就去大连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了,专业是世界文学。
我在俄罗斯读大学时因为成绩优秀而上学免费,并且拿到奖学金。
在中国读研究生的时候,也因为成绩优秀,既上学免费,又有近两千块钱的奖学金。永远忘不了中国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在中国读书的时光特别美好。老师对我没那么严格,贴心地照顾我这个外国人,跟不上中国学生的地方,会耐心为我讲解。
现在我每年都会至少跟老师们说春节快乐。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就能去大连外国语大学见老师,跟老师一起散步,去食堂吃饭。
当时我们是世界文学专业班,学生很少,只有五个女孩,两个俄罗斯人,三个中国人。我们关系很好,现在依旧保持联系,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够重聚。
05
研究生毕业后,我继续留在大连,一开始当兼职翻译。
后来在中国驻莫斯科的石油装备贸易公司当全职翻译,但依旧是在家工作,工作内容是笔译或者打个电话,不需要在现场,但有俄罗斯客户来访的时候就需要到场。
有时候需要出差,比如去盘锦的辽河油田。
有一次公司的合作伙伴对我说:“你看起来好高冷啊!”后来知道我爸爸是军人就明白了,原来不是高冷傲慢,而是军人那种凛然正气。
从小爸爸就严格要求我和弟弟,比如行动要利索,腰板要笔挺,家里有很严格的秩序,跟在部队一样。
因此,长大后的我行为举止跟其他女孩不一样,气质看起来似乎有些高冷,不可靠近。
我在中国这几年,感受到中国人对军人的喜爱与尊敬,很有共鸣,因为在俄罗斯,大家也是如此,俄罗斯女人都喜欢穿军装的男人。
爸爸没退役以前,每年的5月9日,也就是俄罗斯的胜利日,我们全家都会去看爸爸参加的阅兵仪式。
穿军装的爸爸很帅,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肃穆的表情,走在前面。
我跟家人去过中国很多地方旅游,北京、上海、厦门、香港、台湾等等。
我很喜欢大自然,对黄山的印象特别深,各种奇松怪石、山峰云海。
因为黄山太高了,所以缆车看上去很危险,我们第一次坐这么高的缆车,特别害怕。但同时也觉得中国人很厉害,怎么能在这么高的地方建了这么好的缆车,不可思议。
也很喜欢台湾的自然风景,花莲太鲁阁、野柳地质公园、阳明山、日月潭等等都很美。
我们还去了台北博物馆,里面有一块珍稀的红色玉石,我觉得特别像一块红烧肉,惟妙惟肖,馋到我了。
去台湾那次是跟妈妈和弟弟一起,爸爸在家看狗。俄罗斯人基本上都认为宠物也是家人。
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全家一起旅游过,爸爸去旅游的时候,妈妈跟狗在一起。
我在中国耳濡目染也渐渐熟悉了娱乐圈,我很喜欢刘德华,他有一部电影讲拆弹的,我专门去看了两次,太帅了。
也喜欢看综艺类节目,有的很好笑,有的很感人,特别喜欢几位爸爸带着孩子去旅行的那个综艺。
06
这期间,我跟我老公一直是异地恋,一年见一两次。在我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后,我俩才迈入婚姻殿堂。
因为老公在日本工作,所以婚后我就离开中国,去日本留学。如今我在日语学校学习语言,感觉日语语法比中文难。
我很喜欢中国的服饰,拍过老上海时代的旗袍照,还想体验汉服。
我在东京见过不少中国留学生,有时候他们会一块穿着汉服出去玩,去东京有名的地方拍照。
我觉得几十个人一起穿着古代衣服,衣袖飘飘,裙摆翩翩,发饰闪耀,真是美丽。可惜我不认识有汉服的中国人,所以没有人借我汉服体验一下,有点遗憾。
疫情这三年,我跟老公没能回俄罗斯也没能回中国,因为隔离时间太长,而且机票很贵。
疫情前都是每年回一次中国过春节,回两次俄罗斯,一次是俄罗斯新年,另一次是盛夏回俄罗斯避暑,日本夏天很热还潮湿。
在日本,我有时会想念中国美食。东京虽然有很多中国饭店,但是味道不地道,不太好吃。
2021年我跟中国同学去了东京的一家港式餐厅,真是意外之喜!我俩都觉得味道跟在香港的一样,真是久违的中国美味!
我俩又激动开心,又带着种莫名的感动,这一餐没有多言,埋头享受,会心的微笑,亮亮的眼睛,满足的表情。
奶茶、凤爪、烧猪肉、蜜汁叉烧,都好喜欢,还有小笼包,现在想起来就流口水。
07
早在俄罗斯读大学时,我就开始做笔译了,一直坚持到现在。以往翻译的内容都是商务方面的,主要是石油领域。
2022年,因为价格合适,我第一次接了书籍的翻译项目,将一本名叫《春秋故事集》的书,从中文译成俄文。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春秋时代的精彩故事。
翻译期间特别辛苦,需要查找很多资料,常常忙得都忘记了喝水,但翻完后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加深了理解。
春秋故事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氏孤儿》,翻译完了我还看了电影。为了国家大义,程婴把自己的孩子牺牲了,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就无法无私到愿意牺牲自己的孩子。
最近我治牙,在日本的治疗体验不太好。我想念俄罗斯的公共医疗,虽然医院设施比较老旧,机器虽然不是最时新的,但是医生治病很厉害。
看医生是免费的,救护车是免费的,住院也是免费的,最基本的治疗,包括手术都是免费的,当然可能需要排队。
没有家的人,在外边住的人,那些酒鬼,医生也管,这点我很喜欢。
俄罗斯全体公民、持有暂居、常居的人都可以免费办理医疗保险,不受工作影响。
所以我现在虽然不常住俄罗斯,在俄罗斯也没有工作,但是我有跟我父母一样的保险,没有区别,令远在异乡的我特别暖心。
08
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没能回家过年了,异地他乡,我跟老公一起过节。
疫情下的跨年之夜,老公会对我说:“写纸条许个愿吧。”他在陪我过俄罗斯的春节。
在俄罗斯,元旦的前一晚,一家人会一起看电视。温暖的烤炉,窗外静谧的飘雪,晚上12点总统讲完话,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开始响起。
一分钟内12次钟声,舒缓而悠远,营造着肃穆古老的仪式感,而我们要在钟声伴奏下,在小纸条上写好新年愿望烧掉,再把纸灰搅拌进一杯香槟酒喝掉。
疫情下的除夕之夜,我会催老公说:“快给中国的亲人打视频电话吧。”希望他的中国春节也能开心。
对于未来,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俄罗斯玩雪,回中国吃美食,中俄边境城市的跨国往来恢复昔日的繁盛。
生命不止,探索不息,受助多多,感恩不尽。
我从俄罗斯到中国再到日本,获得过很多帮助,所以希望日后能够多做回报。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阿丽娜
编辑 | 朱子睦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