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68位真人故事
我叫金山,90后山西太原人,如今在迪拜做汉语老师已经三年了。
我出生在教师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
但从未想到,我有一天竟然成为一名国际汉语老师,给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外国人当老师。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到学汉语的潮流中。
截止目前,我先后去过泰国、美国和迪拜3国任教,为传播汉语文化,住过泰国恐怖电影里的“筒子楼”、在美国因为停车违规上过法院、在迪拜感染了新冠……
但我从未退缩,只因热爱这份工作。
卡尔•西奥多•亚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说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01
1992年,我出生在山西太原。妈妈是山西人,她脑子活,能吃苦,经过商,当过车站站长。爸爸是东北人,大学体育老师。
奶奶和三个姑姑,两个哥哥也都是高校老师,受家族影响,我大学上了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爸妈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言传身教。从我记事起,他们遇事从来不抱怨,总会冷静地、积极地处理问题,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尤其是妈妈,她总说:“做一件事情不要顾虑太多,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决定结果,那只要尽全力就好,结果由老天决定。”
小时候每次考试前,其他家长会强制同学在家学习,而我妈不同,总会让我出去玩,大考大玩,小考小玩。
所以长大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压力,我都可以较好地处理。
父母的教育方式,造就了我自信的性格。从大一开始,我就任班长、学校辩论社第一任社长、学院团委副书记。
彼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均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毕业生”。
大四的时候,一个学姐在小学当老师,告诉我学校缺一名英语老师。
由于我英语好,就去当了一个学期代课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以老师的身份跟孩子们接触。也是第一次被人叫“金老师”。
代课期间,我跟同事、家长相处得很好,那时我就感觉自己非常有孩子缘,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对老师这个职业有着不同寻常的渴望。
那时的我,很顺遂。只是,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四,我以为十拿九稳的保研失败了。
那一刹那,脑袋忽然就空了,失落又难过、但爸妈却用最轻松的语气告诉我:“人生不只是一条路,保研只能上云南师范大学,自己考也许能考上更好的学校。”
泰戈尔曾说过:“如果你错过了太阳,并为此哭泣。那么,你就会错过星星和月亮。”
之后几个月,我静心苦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考上了云南大学研究生,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选这个专业,是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出国传播汉语的。
02
云大旁边的昆明理工大学有留学生,会聘请汉语国际专业的学生给他们上课。我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去兼职当老师,一个小时报酬25元人民币。
兼职期间,并没有感觉这工资有多低,只是跟各个国家的学生在一起,看着他们一点一点进步,我非常高兴。
我始终认为机会和经历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研一有教外国人汉语的经历,才让我在研二更有底气参加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并考取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
2016年3月到泰国做汉语老师,是我第一次出国。
由于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比较强,我当上了云南省派出的六十多位支教老师团队的队长。
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帮大家办理签证,以及到泰国后的管理和联络。
彼时,我被分配到曼谷北边的廊曼县,相当于中国的乡村。
环境比较恶劣,到处都是水沟、荒地,杂草丛生,野狗流窜。
住的地方像泰国恐怖电影里的“索命楼”,一面是砖墙一面是生锈的铁栅栏,一人一个小开间。第一晚我出去买充电插头就在黑漆漆的荒野里迷路了。
之后,爸妈来泰国看我,一进我房间,爸爸就心疼地哭了,说:“没想到环境这么差!”
我跟爸妈开玩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爸爸笑骂我臭小子,不过,他含泪的眼里分明是藏不住的赞许。
那时我在一所高中学校工作,学校只有负责我的泰国老师会讲汉语,学生不会汉语,英语也不好,这种情况下,我被迫学会了生存泰语。
在泰国,受佛教文化影响,人际关系很简单。我做着自己喜欢的汉语工作,有一群敞开心扉的朋友。
虽然生活条件差,但这段日子却成了我工作以来最轻松快乐的时光。
这种心理上的轻松和简单的人际关系是我之后一直怀念的,而且,后来在迪拜面对更看重利益的人际关系。
2021年底,时隔五年我又回到泰国看望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他们也给了我不少慰藉。
支教快结束时,恰逢美国大学理事会选拔汉语老师,我幸运地通过了面试。
03
17年5月从泰国离任,6月回国完成硕士答辩。在北师大培训完后,于7月19日飞往美国,开启了我的美国教学之路。
我被分到犹他州,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犹他州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这里是沉浸式的教学,我只可以在课堂使用中文跟学生交流,还有使用中文教授他们数学和科学,所以美国孩子的数学真的是语文老师教的。
刚开始很不适应,轮到我上课时,要负责一批学生一天的所有学科及活动。
除了中午四十分钟吃饭时间,我需要不断地给学生安排规划内容,以保证课堂纪律。
我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刻也不敢松懈。因为没有时间上厕所,很多时候连水都不敢喝。
当时,负责我的Marty老师是一个教学能力非常强的人。
刚开始,她听我讲课有不足之处,并不会理直气壮地批评我,而是让我先休息一下,看她怎么上课,这种直接示范比假大空的讲理论更有效。
我努力适应,调整心态,得到了飞快的成长。那年全美中文大会,Marty老师让我代表犹他州中文老师在犹他州的议会大厅做演讲,这是我第一次全英文演讲。
站在台上,在美国所有的一切辛苦都值了,我也深切懂得了:一个人,只要努力,不放弃自己,专注并坚持去做一件事,所有人都会来帮助你。
之后,在美国大学理事会官员Lisa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作为教师代表讲话。
在校长的推荐下,在全校大会上分享教学点子等等,不仅让我很快树立自信心,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汉语老师,更让我明白了“自助者,天助之”的道理。
工作期满后,学校极力挽留我,但我想回国发展,便毫不犹豫地谢绝了挽留。
04
无奈回国后有一些不适应,那段时间纠结、迷茫,陷入了黑暗之中。
爸妈劝我考太原的公务员,想到以后一成不变的日子,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见过一些世面的我没有听从爸妈的建议。
郁结了一段日子,我应聘到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做行政人事工作。
这个新校区有英国和美国的学校与其合作办学,结合我的经历和能力,我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跟几个和我经历相似的同事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虽然行政上的工作我可以胜任,但是心里还是有一个想当老师的梦想和继续在学业上精进的目标。
北交大(威海)会聘请美国和英国的教授来中国教学,汉语基础为零。当时教务处主任想给他们免费教汉语,由于对当老师的热爱,我毛遂自荐去当了助教。
凭借在美国的教学经验,我这个助教很受这些教授们的欢迎,跟这些“教授学生”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其中一对美国教授夫妇,之后我在迪拜申请博士时,他们还给我写了推荐信,让我十分感动。
很多时候,曾经不经意的付出,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无论何时,都要多种善良和付出的种子。
2019年5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来威海做夏令营活动。他们缺一个汉语老师,主任就推荐了我。
面对这些零基础的美国学生,我正好用在美国学到的教学经验给她们上课,这让她们学得很快。
那些夏令营的孩子回国时都给我送了她们准备的小礼物,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当时有一个学生跟我说,正是因为头一天跟我学习了汉语。隔天,去幼儿园参观,才有了用汉语跟小朋友交流的机会。
虽然帮她们没有任何报酬,甚至还要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我却感受到了更大的意义。正是这次,更加坚定了我当汉语老师的决心。
工作的同时,我一直在为考博和出国当汉语老师而努力。北京、上海、云南,我跑了很多次,趁着周末去赶飞机,住那种很破的青旅小隔间。
怎奈很多博士的录取靠的是多年的关系和人脉,一些发达国家的汉语教师招聘又优先考虑本校的老师,我的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05
2019年恰逢阿联酋跟中国签订了协议,建立了密切合作,将把汉语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在全国推广汉语。
他们的教育部委托一家公司在国内招聘一百多名汉语老师,看到通知后,我投了简历。
记得面试是在北京王府井一个酒店,那时,我连一件西装外套都没有。清晨,我从青旅冲出来,急急忙忙找地方买衣服。
事情就是这么巧,找到服装店,只剩一件西装,恰好是我穿的号码,而且还打折。我简直喜出望外,立刻买下来。
时至今日,这件西装还挂在我的办公室里。
面试过后,我继续回到威海。那天,学校正在开毕业典礼,我收到面试通过的通知。
办公室主任也很支持我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全校的职工离职手续一直是我在负责,这次也是我给我自己办的离职。
离开了工作九个月的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感慨万千,心怀感激。
上海培训一周后,我飞往阿联酋。阿联酋的学校是男女分开的,我分在迪拜附近沙迦的一所男子中学。
刚到那几天,上班、租房、办银行卡、驾照,忙得焦头烂额。这里办事节奏极慢,好不容易各个证件办齐了,房子也租好了。
一室一厅的房子,一年租金要四万五迪拉姆,换成人民币差不多是九万元。当时感觉太贵了,不过好在有了栖身之地。
本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谁知当晚我去买家具,竟然把钱包弄丢了,里边有我刚刚办好的所有的证件,还有8000迪拉姆现金,约一万多人民币。
让我难过的是,钱包是爸爸特意送给我的礼物,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除了糟糕的心情,还有补办手续的麻烦。这边工作部门三点多就下班,无奈,我只能每天下班急急忙忙跑。
每天我穿着西装穿梭在阿联酋这个大蒸笼里,狼狈得无以复加。
06
阿联酋的学生和整个教育情况,跟泰国和美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项目作为公立学校的新项目,一开始很多学校的领导和家长并不重视中文。
学生一开始对汉语的兴趣也很低,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很多老师一开始很难适应这里的学生情况。
尽管月薪3万元,但不到一个月,一些老师开始纷纷离职,而我也同样处在极度烦闷中。
我们学校只有我一位汉语老师,那时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和学生的我很失望,甚至有些绝望。
但是自己选择的这条出国任教之路,硬着头皮也要让自己慢慢适应下来。
除了在备课上降低教学难度,多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我还经常跟其他国家的老师聊天,了解到他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时,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一两个月之后,我的想法逐步改变。既然我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习惯、一个学生的思想,国家不同,思想不同,大环境使然,我为何非要苦恼呢?
我作为一个汉语老师,在全球普及汉语、推广汉语的形势下,不忘初心,做好汉语教学,让世界了解中国,就是我为祖国做的贡献。
想通了这一点,我不再焦虑。相反,我不仅要从容、平和地把汉语教好,还要让孩子们看到我的坚持、坚韧、热情和专业。
因为,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人的孩子还有本地同事来说,我,就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
慢慢地,我发现真的有一些学生对汉语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汉语进步很快。
中文项目在我们学校也慢慢获得了校长和家长的认可。
沙迦电视台还到学校对我进行了采访,并录制了我的一堂汉语示范课。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汉语,每天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充实,让这么多阿拉伯孩子喜欢上中文,喜欢上中国,我非常有成就感。
07
2019年12月寒假,我回家乡探亲,一周之后,回到阿联酋,一月后,开始疫情。
到了3月份,阿联酋开始有确诊病例,只能在家上网课。期间,我爱上研究美食。
在买菜、做菜的过程中,我好像跟这些食材发生了某种关系,它们经过我的手,变成一道道美食,也消磨了不少因为疫情宅家的无聊。
正是这个爱好,让我在遥远的他乡,在无法控制的大灾难面前,焦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也是在疫情期间,接触了不少为了利益背叛朋友的国人,和这里暗流涌动的社会负能量。也切身体会到在迪拜,人与人之间更加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这里很多人能很敏锐嗅地到金钱的味道,有利,则低头哈腰,逢迎讨好;无利,则趾高气昂,理都不理。
2021年4月,阿联酋山西商会暨同乡会成立时,有幸认识到了陈继青会长,她邀请我去做主持人,我被任命为商会的执行秘书长。
也是在她的鼓励下,我一直积极参加阿联酋侨界的各项活动,接触到了很多在阿联酋正能量的人和事。
活动期间,一位报社编辑向我介绍了网上短视频。
我开始用手机拍摄美食,不料,收获了一些粉丝。我也经常在上面分享我的生活,向大家推荐迪拜好吃的餐厅和好玩的地方。
6月,我去阿布扎比考阿联酋的教师证书,回到迪拜,便开始发烧。
虽然做新冠检测显示阴性,但我所有的症状都符合新冠症状:发烧、头晕,喉咙就像被人用双手卡住,无法呼吸,没有味觉,没有嗅觉。
身体上的痛苦,心里的无助,有一种活不到明天,挺不过去了的感觉。
整整一个星期,我每天强撑着起来煮点粥续命,裹紧毯子蜷缩着冒汗 。
在无比难熬的日子里,我收养的小区流浪猫陪着我走过在迪拜最艰难的时光。
一周后,身体好转,死里逃生。好友见到我,惊讶于我的瘦弱,说我皮包骨头,简直像换了个人。经历过此劫难,只觉得往后余生,什么挫折都不是事了。
也许,人生一路,就是起起伏伏,上天给你一次磨难,也必定会给你一次绽放。
08
21年底,我申请了迪拜一所大学的教育学博士,顺利被录取。因为疫情,今年9月才能入学,博士毕业后,我希望能到大学当汉语老师。
就像我作为培训教师代表讲话时说的:“我并不是只能做汉语老师,而是只想做汉语老师。”
这些年见过一些人为了人设,把自己包装的高大上;也见过吃人的博彩让一个城市很多濒临死亡的行业起死回生。
而我,只想脚踏实地做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
“The world is full of good people, if you cannot find one, be one!”
一路走来,感谢良师益友,以及生命中的不少贵人;感谢遇到的那些挫折和苦难,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就像爸妈对我说的:“保持本心,做好自己,凡事不求结果,只需尽心、尽力,恰恰好的结果就会来到,默默努力,幸运自会降临。”
因为疫情,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国了,非常想念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爷爷和很久没有见面的父母。期待疫情结束后,早日和家人团聚。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金山
编辑 | 凡心
真实人物采访正在培养自己的作者
如果你想通过写作赚取一份额外收入
如果你对他人的故事很感兴趣
如果你想拥有自己的文字作品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团队
扫码添加编辑微信抢占名额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