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年入百万的工作嫁到英国,值得吗?我现在只想回国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613位真人故事
我叫强小凤,出生于陕西一个小镇上。
小时候所有人都以为,我会像同龄女孩子一样,长大嫁个家庭条件不错的男人,生儿育女,过着虽不富足,却平淡幸福的生活。
可命运绝非是由上天安排好的。
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姑娘,靠着“十月怀胎一样生,哪有穷命富命分”的信念,一步步从小镇走到大城市,先后到广州、珠海、澳门打拼,年入百万,成为别人眼中逆天改命的人。
如今,我离异带娃嫁到英国,在英国定居,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我的“天命”,在我心里变成了我的儿女,我的老公,我的后半生。
我仍然像年轻时一样努力生活,认真工作,却不再追求世俗意义的成功,而是学会了体会生活的意义,享受努力的过程。
(我在英国家里拍的照片)
01
1971年,我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城镇家庭,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小时候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爹不疼娘不爱,从小就比较独立要强,内心又十分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矛盾心理,在人生大事面前的选择上,我更为审慎和大胆一些,也造就了后来的种种人生际遇。
我从小喜欢唱歌,嗓音条件又好。1988年,我很幸运地考进了西安的一所音乐中学,来到了西安上学。
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小镇,来到大城市。城市的布局和建设给了小小年纪的我很大的震撼。
那个时候,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陕西,往更大更繁华的城市去。
(我在兵马俑景区游玩)
很可惜,一年半以后,我的求学路中断了。那个时候我得了严重的鼻炎,已经影响到了发声,老师建议我先回家治疗,等好了再继续学习。
那年的暑假,我徘徊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跟着邻居姐姐南下去广州,先出去闯一闯看一看再说。
没想到,这一去,竟然离家乡越来越远。
那时候大部分的年轻小姑娘去广州,第一选择就是做“厂妹”,我也不例外,很快进了一家厂子,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临时工。
这对于刚出校门,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我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憧憬)
我梦想中的广州,一眼望过去,应该到处都是穿着职业装的都市丽人们,喝喝咖啡,谈谈项目,忙碌地穿梭于广州的写字楼和高端场所。
而不是只有像我这种,蜗居流水线一隅,没有任何成长机会和前途可言的厂妹。
我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机会,终于,一个多月以后,我到了珠海。
02
到了珠海以后,我应聘去了商场做营业员,这个工作让我个人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从穿衣打扮,还是语言学习,与人沟通交流,都自我提升了很多。
后来,我又去了珠海最著名的酒店,做前台接线员。
我一路学习,一路成长,至此,终于摆脱了厂妹的身份,从一个陕西乡下妞,一跃而成我心中向往的都市丽人。
(我在大酒店的工作照)
1999年,我认识了一个男孩儿。虽然他的家远在澳门,我俩的未来也充满了未知,可那时青春年少,对爱情充满了大无畏和憧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多年后,我听到一首歌——《阿珍爱上了阿强》,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阿珍爱上了阿强,在一个有星星的夜晚,飞机从头顶飞过,流星也划破那夜空。”
我们的爱情大概也是这个样子,纯粹,美好,拥有最简单的快乐。每天下班后约会,手拉手压马路,喝饮料,吃宵夜,聊到开心时看着对方傻笑。
那时的珠海让我着迷,而蓬勃生长的爱情更是让我沉醉其中。
(沉浸在美好爱情里的我)
2年多以后,我们回西安登记结婚,不久我便跟着他定居了澳门。
其实前夫也是普通家庭出身,移居澳门听起来光鲜无比,实际上刚结婚的时候,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但别人都说我旺夫,没想到,命运像是要验证这一说法似的,结婚后他无论做什么都很顺,生意越做越大,事业蒸蒸日上,很快我们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结婚一年后,我有了女儿,便把重心转移到女儿和家庭上面来了,偶尔帮他打理一下生意。2005年,我们又有了一个儿子。
那时儿女双全,生活无忧的我,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幸福昂扬地朝前走。没想到,戳破幸福表象的,是他一些不经意的小改变。
(我可爱的女儿)
03
他的电话突然变多了,每天要接几十个电话,即使是业务最繁忙的上升期,也没见他有这么多电话;他开始变得爱干净,爱买新衣服,极为注意自己的形象。
即使生儿子后一直做家庭主妇跟社会有点脱节,思维有点迟钝,我也意识到不对劲了。
当我质问他的时候,没想到他并不当回事,还对我说:“你别管那么多,我只要按时拿钱回来就可以了。”
后来我发现他与一个电话号码通话最频繁,几乎每隔几分钟都会有一通记录。
我默默记下这个电话打过去,不出所料,对方是个女人,而让我意外的是,这个女人我认识,是公司以前的一个客户,跟我前夫有业务上的往来。
(我在澳门街头)
可我没那么大度,去接受别的女人来插足我的家庭。我让他把那个女人约出来,如果没问题,就证明给我看。
那天,我故意走在前夫后面,那个女人远远看见了前夫,飞快跑过来揽住了他的胳膊。前夫慌忙甩开了,并示意她,我在后面跟着。
那个女人面不改色地看向我,跟我打招呼。我那会儿已经气到浑身发抖,还是强制自己冷静下来,打算跟她好好谈谈,先礼后兵。
谁知那个女人一开口便说:“嫂子,我跟阿强只是朋友关系,你想得太多了。”
我脑子里预想了一百遍她一哭二闹三上吊要逼宫的戏码,却万万没想到,她先撇清了两人的关系。
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两个女人的战争,而是由前夫制造的争端,一切应该由他来做选择,也应该为选择负起责任。
(带儿子游澳门的赌场)
我告诉前夫:“咱们彼此都是有家庭的人,如果你俩没关系,为了避嫌,以后业务上面也不需要再有往来了,你们之间的联系从今天开始也断了吧,我们好好过日子。如果你觉得真的离不开她,那咱们就离婚,我成全你们。”
没想到那个女人当即表态,以后不再跟前夫有任何业务合作,互相删掉联系方式。
04
随后的几天,前夫的电话确实少了很多。我本以为守住了家庭,哪曾想,那次的见面反而让他们俩加速了亲密关系。
一个月以后,前夫失踪了。电话号码已成空号,社交账号全部失联。
我傻眼了。说实话,那时我根本来不及伤心,每天睁开眼睛,两个孩子加上房贷车贷,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过来。
那时我没有工作,也几乎没有积蓄,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我该怎么办?
那时我整夜失眠,压力大到睡不着,半夜了还在楼下一趟趟来回走。有时候好不容易睡着,却好似感受到压力一样,猛地就惊醒了,短短一个月,我瘦了十几斤。
(带儿子在餐厅吃饭)
朋友和家人看在眼里,都在劝我,就算现在跟他离婚,日子还是要过的,没钱没关系,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甚至我最好的朋友说:“我来帮你供车,我不相信你这辈子会一直这样处在低谷,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后来我也想通了,大不了房子和车子被收走,只要孩子们还在我身边,我就不能倒下,也不能丢下他们一走了之。
我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把儿子送到爷爷奶奶那,然后我出去找了一份工作。
幸亏我在澳门生活多年,又没有因为生孩子放弃学习,无论是澳门方言还是英语,都说得很不错。
所以应聘的时候,我的履历还是有优势的,很快就找到一份旅行社的工作。
我每天早出晚归,拼命游走于澳门的大街小巷,景点赌场。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我的薪水也水涨船高,尤其是在国际旅行团里面,小费和隐形提成比较高。
很快,我的收入足以应付每月的花销和贷款了,甚至最多的时候年入上百万。
(我和我的客户)
05
2008年,前夫回来了,那时我已经提起了离婚诉讼。一开始他并不同意离婚,还说会以家庭为重。
我告诉他,我们是不可能再在一起了,他一走两年多,可知道这两年多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不是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他回来,然后不计前嫌地跟他和和美美过日子。
背叛只有一次和无数次,既然他当时选择了那个女人,那就不要再得陇望蜀,大家好聚好散吧。
他见我态度坚决,也没有再说什么,同意了离婚。阿珍和阿强的爱情故事,以纯真开始,以背叛结束。
离婚后不久,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是我带过的团里的一名游客。
一开始我没怎么注意到他,后来在攀谈闲聊的过程中,他了解了我的状况,便开始对我嘘寒问暖。
(初识我老公)
2008年以后,澳门旅游业日趋旺盛,我的收入越来越高,工作也越来越忙,连儿子都常常问我,什么时候能有时间陪他,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但他毫不介意我的态度,执意要住在澳门,照顾我,照顾儿子。有一次我下班回来,他正陪着儿子睡觉,内心曾经的柔软在那一刻又回来了。
看着儿子熟睡的小脸,想起他缺失的父爱,我一阵阵心痛,离婚带给我的伤害,才后知后觉地涌上来。
他走上前抱住我,抚着我的背安慰我,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再次奔赴爱情和婚姻。
06
2011年,我再婚了,老公是英国人。他外表显年轻,看起来最多比我大几岁,结果拿护照登记结婚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比我大了不少!
(老公那看不出来实际年龄的外表)
不过年龄国籍乃至种族都不是问题,只要他对我好,对我家人好,就足够了。
他没有亲生不亲生的概念,也很喜欢我的儿子,完全当自己的孩子来带。我上班忙,带孩子做家务就由他来做。
无论是英语、功课,还是运动,吃喝拉撒,儿子的所有生活基本都是他在管着,儿子也很喜欢他,跟他很亲。
等到儿子上小学,他有了想带我们回英国的想法。我以为是他年龄大了,在澳门生活不习惯,可能是想落叶归根吧,没想到他第一个考虑的竟然是儿子的教育。
让他产生这个念头,始于孩子的一次数学课。儿子的数学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有一次他的作业做错了,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
那天儿子放学回家以后,边哭边写,写到很晚才写完,老公在旁边看得十分心疼,却也无可奈何。
(老公在陪儿子打游戏)
老公跟我说,孩子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长期下去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而且整个大环境的竞争太激烈了,活得太累了。
不如跟他去英国,让孩子去接受不一样的环境和教育,也许孩子会重新找回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
看着几个月时间瘦了不少的儿子,我考虑良久,最终决定带他远走他乡。
2016年,儿子十岁,我们来到了英国。
然而来英国的头半年,我差点抑郁,人生的灰暗程度,跟刚离婚那段时间不相上下。
(老公带孩子逛街)
07
我老公在英国是普通的工薪族,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他的退休金。到英国后,我没有收入,单靠他的退休金供儿子上学和养老,是有点紧巴的。
而且我从高收入人群,一下子到无业人群,从国际大都市到一个乡村,从有车有房到无车无房,种种现实造成的心理落差,不可谓不大。
再加上我人生地不熟,除了找工作面试,其他时间都足不出户,我常常看着窗外阴沉,下雨的天空,离婚后的压力和无助感再次袭来,压得我喘不过来气。
在儿子已经跟新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打成一片的时候,我才开始慢慢适应英国的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生活慢慢平静了下来。
(在英国的咖啡馆)
平静的生活中,我才有机会慢慢体会中英两国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别。
比如英国人很注重表面上的社交礼仪,无论是朋友之间,家人之间,还是师生之间,永远都在夸你做得不错,做得很好。
有一次我夸了一个同事,她最近瘦了,她反而很不高兴。后来我才知道,在英国说人胖瘦、收入什么的都属于隐私问题,不能随便谈论的。
见面时夸人的万能句式是,你看起来好极了,体面又不走心。当然了,对方也不会走心。
孩子的学校是鼓励式教育,快乐教育,父母打孩子犯法,作业量很少,进度很慢。
孩子每天回来几乎没有作业,如果有,十分钟也就做完了。没有补习班,也没有课外班,更没有老师会告诉你孩子哪方面不足,需要补课。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如鱼得水,很是开心。我倒是有点担心,尤其是听到老师说让他跳级的时候。
在国内做题会哭鼻子的儿子,在英国竟然变成了一名学霸,不知道是因为教材太简单,还是儿子忽然勤奋好学了。
(第一次在英国过春节,我给儿子买了一件唐装)
英国人一般不买房,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租房子,有钱就花,享乐至上。他们会攒钱去全世界旅游,却不会攒钱买不能移动的房产。
英国整体的生活节奏也很慢,干什么都是慢悠悠的。我们的马桶坏了,想换个马桶,都要等好几个月,如果催对方的话,对方甚至还会说:“着什么急呀,放轻松。”
我工作的店里,英国店员们从来不加班,即使有加班费也不行,到点就要关门下班,管你店里有没有顾客。
我刚去的时候,本着中国人从来不会撵客的原则,能加一会儿班就加一会儿,结果却遭来其他店员的异议,从那以后,我也很少加班了。
08
我们之前每年都会回国一次。最近三年因为疫情,我都没有回去过,想女儿和家人想到不行。
女儿今年当妈妈了,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宝宝,我连做梦都想回去抱一抱,亲一亲他们母子。
(女儿和漂亮可爱的宝宝,好想他们)
种种生活上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对家人的思念,让我越来越怀念亲爱的祖国。
尤其是国内对疫情的成功控制,再对比下英国从上到下一开始就选择躺平,有相当于没有的防疫政策,更加让我感念祖国的强大。
我也越来越想回国,要不是儿子不愿意回国上学,恐怕我早已经回来了。
我时时想起那几句思乡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我的经历也正如诗里所说,一路漂泊,最终离家乡越来越远。
如今,尝遍了外面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最想念的,仍是家国故土,还有妈妈做的那一碗热汤面。
只希望能早日云开疫散,早日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早日见到我亲爱的家人们。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强小凤
编辑 | 姚吖姚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