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693位真人故事
我是何家鑫,18岁负债100万,靠打工和兼职送外卖还债。
结婚时,丈母娘对彩礼要求很简单:“要有2套房1辆车,自己住一套,女儿住一套。”
没办法,我和老婆是初中同学,相恋5年了,虽然说穷了点,但不想因为房子而分手。
于是我向亲戚借了30万,加上自己存的5万多,父母又给了点,刚好凑齐了首付,买了2套房。这样下来,我总共负债100万,而这一年我才18岁。
易中天说:“吃苦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有些人生来就是在不断地吃苦后成长,翻越一道又一道的栅栏,然后以为幸福就在下一站。
然而回头才发现,原来幸福不是等你攒够了所有物质之后才来临,而是奋斗的过程和路上的风景本来就很美好。
(当初买车只是为了好玩,还有面子)
01
2000年,我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这里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
父亲在工地上干临时工,母亲在工厂里当工人。家里还有个弟弟正在读大学。
我母亲在怀我的时候,因为吃了点感冒药,我出生后就少了一只耳朵。先天性的东西,后天无法改变。
上小学时,我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还因为这件事跟同学打了几次架。后来,我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默孤僻,不愿和同学交往。
2012年,我因成绩不好,考不上县城中学,只能到镇上读初中。我家乡是贫困地区,尽管学校教室特别破,但也没钱翻修。
当时社会上有股非主流潮,很多同学也受影响,整天不学习,到处乱逛,欺负老实同学。
在学校,我性格比较内向,身边没什么朋友,也不招惹学校的小混混,属于独来独往那种。
即使这样,我也没能躲开他们的“拳头”,经常遭到欺负。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里玩,不小心踩到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的脚。
我非常担心遭到他报复,就赶紧向他赔礼道歉,但他依然带着愤怒的眼光看我,一言不发。
接着,他说:“你给我在这里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我立刻就慌了,班主任也不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放学后,我不敢一个人回家,躲在教室墙角里,不敢出来。
过了不久,那同学带着一群纹龙画凤的人,直接把门口给堵了。
这架势,这是要把我往死里揍啊!但他们不敢闯进来,就喊我出去。我才不傻呢,而且还嘴硬,叫他们有胆子进来。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02
直到天黑了,我心想,他们应该早就撤了吧!
谁曾想,我刚出教室,他们居然还没走,一下就把我围住了。那同学满嘴脏话,刺激我。其他人也不叨叨,直接想要动手。
就在这时,有人大喊了一句:“某某(我的名字),你妈妈问你,怎么还不回家?”听到这些,那群混混一下全散了。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宿舍的管理员大爷。大爷走过来,跟我说,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不要怕他们。
我心里真是太感激了,就赶紧往学校门口走。结果,那群混混还不死心,一直校门口等我,真是执着啊。
当我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他们一拥而上,把我围得水泄不通。
我想这次肯定完了,正准备蹲地上挨揍。突然,从学校里面传来一声震呵:“别动,谁敢动手?”
原来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他拿着一根棍子冲上来了,边跑边大声喊着,谁敢动手。我立马退到一边,那群混混又一下没了踪影。就这样,我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后来,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我至今都非常感激他。
教导主任在我们做广播体操的时候,特地通报了我这件事情,让大家引以为戒,不准打架。之后,我的胆子才慢慢大起来。
电影《教父》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校园暴力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如果当时处理不好,会在心理留下阴影,所以我很感激那位大爷和教导主任。
初中学习环境不好,大家一般读到初二就辍学外出打工了。
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成绩不好,也没有人引导,所以读完初中,我就出来找工作了。
03
2017年,因为父母在上海,我也来到上海进了一家机械公司,从事机械装配和维护。
每天上班8小时,厂里不是很忙,又不用加班,干活也不累,中午管顿饭,交五险一金,每月到手工资5000多元。
那时我和女友正在谈恋爱,我们是初中同学,感情非常好。直到2018年,我们谈了5年,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当我去到女友家里提亲时,女友的母亲向我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有2套房1辆车,自己住一套,女儿住一套。”
我们家是普通家庭,没有很多的存款,这些年靠父母和自己攒下的钱不要说买两套房,连一套的首付都难以凑齐。
但是,我和女友是初中同学,相恋5年了,虽然说穷了点,但是不可能因为房子而分手。我决定向亲戚朋友借,买下这2套房子。
于是,我向亲戚借了30万,加上自己存的5万多,父母又给了点,刚好凑齐了首付。
我又用父母在县城的老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了56万元。共买下了2套房,一套大的,一套小的。
大套125平米,总价70万,贷款40万,利息15万,还款20年,月供2697元。小套100平米,总价46万,贷款16万,利息4万,还款10年,月供1700元。
日子过得很艰苦,但还是娶到了老婆,我也很开心。
结婚后一段时间,丈母娘说她女儿天天坐公交,很不方便,叫我抓紧买车。其实我内心也有买车的冲动,不管有没有钱也要整一辆,面子为重。
我马上去了4s店,首付了一万多,贷款62000元,每个月还3400元,买了一辆车。
没有想到老婆反而不开心了,说我自己想买车,根本是以她为借口而已,没钱也要装,不知道买这辆车干什么?为此,我们还大吵了一架。
爱默生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为成功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能量。”
04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算成功还是失败,18岁就实现买房买车,但是也负债累累。
曾有人说:“你借到的钱,就是你赚到的钱,因为借钱后,你要拼命地还,还完了就是赚到了。”
这话似乎有道理,我也经常鞭策自己,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要勇敢地走下去,咬紧牙关努力生活。
尘埃落定,我们中国人无外乎就这些嘛。买房、买车、娶老婆之后,就开始把身上背负的这座“债务”大山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消灭掉,直至一身轻。
有些人甚至到了60岁退休的年龄,债务还没还完。
都说“马无夜草不肥”。结婚后,我继续回到上海工作,老婆在老家做销售,我们工资都不是很高,还完贷款后,仅能维持基本生活。
如果没有兼职做副业,靠工资,根本不可能还完债务。
于是,为了还债,我就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
其间,我尝试过很多行业,开烧烤店、送外卖、当代驾、跑滴滴、干工地、当学徒、摆地摊等等。
这些都是尝试,干了一两个月,不挣钱后又放弃了。现在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送外卖。
05
我每天下班后就跑外卖,最高可以做到每天跑20单,100多块钱。高峰期必须出来跑,经常吃不上饭,要不然一单也接不到。
现在的单价大概在5块钱一单,下雨天的话,能飙到10块钱一单,都是1公里以内的,十分的爽。
有的人说送外卖赚不了钱?这纯属无稽之谈,为什么有的人一个月兼职跑1000多,有的人却连100都跑不到呢?其实有秘诀的。
我辛苦了一天跑外卖挣了177元,加活动200多元,跑了19单,配送里程50公里。好多人不相信19单可以挣177元。
其实外卖分为近单模式和同城订单模式,近单以3公里内的订单为主,同城订单以5公里以上为主。
同城订单平均收入超过10元,距离越远收入越高,上不封顶,只要努力干,月入过万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坚持5年下来,我已经还了那套小房子的贷款11万多,还剩下9万多。
当送外卖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06
回想自己这些年,拼了命买房娶老婆,为了面子贷款买车,为了还债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365天全年无休,到底值不值?
自从买车欠了6万车贷以后,我老婆就好像不认识我一样,跟仇人似的,只有睡觉的时候才在一起。
饭也不做,碗也不洗,一天到晚就拿个手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老婆说,叫你先不买车,你偏要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变成这样,为什么刚买车就发生了疫情,我也是无言以对。
老婆每天两眼发金光一样看着我,天天找我要钱。我叫她要节约,今年大家都不容易,都困难,等把这个疫情过去,再加油,努力的干上一干就好了。
提前消费在今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有些大学生为了去旅游,买高档化妆品,买包包而贷款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然而为了结婚,几乎全部借钱买2套房和1部车的我,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
村上春树说:“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
提前消费,就是在沙尘暴中不停地内卷。
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初中生在大上海,又没有一技之长,从事的只能是最普通的工种,收入也是非常低的。对于未来的路,我很迷茫。
我开始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后悔。
现在我们都在上海打工,老家的房子暂时还没住进去,为了减轻压力,我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房子卖掉。
我托朋友把房子在中介挂出去,那套100平米的卖48万。
结果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询问。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大家都不买房投资了。原价55万的降了7万,依然无人问津。
07
现在我的生活真的就像一团乱麻,负债之后各种费用和开支也越来越大,感觉像个无底洞。
《时间之书》里写道:“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过的所有路,时间都会为你写出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好与坏,就在于你的时间花在了哪条路上。
生活虽苦,但还得继续。
现在的我白天上班,晚上送外卖,一有时间就将自己的经历发在自媒体上,分享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有时会有点收益,感觉也挺开心的。
网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这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负债100万,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数目,也许此生都要在还债中度日。
未来,我计划转行做数控,在自媒体上持续发力,多个渠道增加收入,债务就会逐渐减少。只有不断努力前行,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何家鑫
编辑 | 雪后草原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