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01位真人故事
我是丁香,60后,山西昔阳人。
70年代,山西农村的晚霞染红了天空,显得格外美。
在田间路上常能看到刚农作的父母手牵手走过那条小路,说说笑笑到了家,回到家里母亲做饭,父亲负责烧火。
这样的场景我小时候经常见,我从小就期盼着长大后能有这样幸福的婚姻。多年后,我如愿获得如意郎君,可是命运总喜欢跟我开玩笑。
让他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又消失不见,我也差点随他而去……
01
我的故乡是在山西晋中的一个小县城—昔阳县,说起县城名估计好多人没听过。
但说起大寨就知道了,就是1964年号召农业学习的大寨。
它本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穷山村,当地群众掀起了一系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
其实昔阳哪个地方不是这样呢?只要还能干就拼命干,我的父亲20岁成为我们村里的支书,那时候满腔热血一股势要翻身的气势。
寒风凛冽的冬天都能看到他带着全村人,把村里那些能改成良田的坡土都修了,别看是在冬天,汗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流。
这就是西北人60年代的艰苦精神。
1968年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还有三个弟弟,我们之间相差的岁数不大,可以说互相为伴一起长大。
父亲在村里算是比较有见识的家长,他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即使我们生长那个年代的农村,也没有做太多的农活。
我们姐弟四人在互相陪伴下度过快乐的童年,最常做的事就是有人欺负弟弟,我这个大姐会挺身而出与他们搏斗到底。
有一次还与他们一起滚进泥潭里,最后带着满身泥巴和伤回家,意料之中被一顿责备,但我们却心里美滋滋的。
时光一晃到了高中时代,高中的校区在大寨农学院的旧址上。我和大弟一起上的高中,我每个月伙食费是8元,大弟每个月12块钱的伙食费。
知道父母不容易,我们平时吃点玉米面和窝窝头填饱即可,因为这些钱都是父母卖牲畜积攒的。
然而就是固定的20元支出,我们家被村里人笑话。都说这么大的孩子,不出去挣钱还在消耗父母,可父母从未听进这些话。
他们一直坚信多读书没错,哪怕现在多吃点苦,孩子以后能过得好也值得。
父母也确实这么做的,本来家里有土地,填饱肚子是没问题。但想要多攒点钱,父亲只能外出打工,维持全家的日常开销。
正是看到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更加刻苦地学习,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只是很多事不是光努力就有用的。
02
1987年7月高考开始了,那个年代不是谁都可以参加高考,有一部分人是不可以参加,而我在班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幸通过参加高考的资格。
奈何那些年的升学率极低,纵使成绩优异还是没能考上大学。
落榜让我也曾伤心落泪,黯然伤神,多希望我是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一个,只是人还是要向前看。
在一个本家姑姑的帮助下,我去了县里的氧化镁厂当了一名干事。每天重复着收发报纸,往二轻局送材料,做些端茶送水的这些杂活,拿着45块的工资。
一眼望到尽头的工作让我感到很无趣,越是这样心里越是渴望能继续上学。
工作一年后得知复读的同学考上了大学,心有不甘的我仍然想着要去读书。
父母也比较开明没有反对,只是姑姑那里说不过去,欠了她一个人情。
对于我的擅作主张,她很是生气,这样的工作在当时可是铁饭碗,可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的,我不管他们怎么想,我想要再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
我重新回到了学校复读,终于通过2年的努力在1990年艰难地考上山西的一所师范类大专,为何说艰难呢?
我们全班50多个人就只有不到10个人,包括各类中专,能考上学校简直是端上了铁饭碗。
这就是那个年代残酷的现实,你不好好学就没有机会上更好地学,机会和命运都是靠你自己改变的。
1990年的大学伙食都是国家提供,不用自己掏钱。自己一个月只需要50元,买些生活用品,过年还会留点买好吃的给父母和弟弟们。
03
我报的是养殖专业,班上男生比女生多。我一直性格很好,与他人相处融洽,正是我的好人缘吸引了不少男生的目光。
特别是憨厚的明,他的出现让我相信这个世上真的有跟父亲一样有男人味的男人,我后来也成为母亲那样幸福的女人。
他长得很帅,是众多女生爱慕的对象,还写得一手好字。这样的男孩子得有多少女生喜欢啊。我有幸收到他为我抄写的泰戈尔的诗,还有红楼梦里的诗词。
他用这样的形式追了我一年,不过我也有顾忌,如果在一起现实问题一大堆。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毕业后的问题。当时都是毕业包分配工作,像我们毕业后都是回老家,而我老家在晋中,他在晋西北,两家距离并不近。
1992年夏天,学校组织外出实习养蚕技术。我和他分在一个组,干活的时候只要是有重活脏活他都会抢着干,而且干得比谁都利索,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每次饭后,他也会约我在养殖场外的小树林里走一走。我们会聊很多从古代名人文学,聊到近代历史再到我们身边的事。
皎白的月光洒下来恰似一束光一样披在我们的身上,也照进了彼此的心里。
1993年临近毕业,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我跟他去了晋西北县城。当时我在一所职业中学里教专业课,他在另外一所学校做教务工作。
那是一个“屎尿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地方,环境恶劣到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可是有甜蜜的爱情滋润,我却坚持了12年。
1994年我们准备领证结婚,我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
特别是父亲觉得明配不上我,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在他眼里纵使别人万般好,都难以配得上他的掌上明珠。
但看到我执意要嫁给他,就让我自己做主。
04
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利,我们在各自老家办了酒席,公婆给了2000元,父母给了1000元交给我们夫妻两,嘱咐我们好好过日子。
婚后,学校分了一个平房小院的两间房给我们,我们的生活简单而幸福,两人一起把小家经营着。
这里的人都很淳朴,每个人都善良朴素,左邻右舍都会互相帮忙,我也在这里认识了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1995年儿子出生了,为这个小家增添了不少生机,我们也一直陪伴着小孩成长。
儿子开始上小学时,这边的教育条件一直比较落后,条件好的家庭已经把孩子转到外市去读,一个人陪读,一个人上班。
从内心来说,我是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一样的地方教育方式和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不一样的。
而且我一直也是一个不甘落后,想提升自己的人。
在职的时候就在精进专研专业,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2005年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我也终于通过自学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本科学历证书,业务上也成为学校的骨干。
我相信只要有目标去行动一定就能成功,成功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不要着急,结果自然会来!
同年我考到了附近邻市一所市直高中,当时学校扩招继续招聘老师,没花一分钱把自己的工作从普通县城调到了市里。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初中、高中都有,就把孩子接来一起住,孩子的学习条件也大大得到了改善。
明很支持我继续学习深造。
本来我还有点不舍,他却说不过2小时的车程一周来一次见我们娘俩的,让我放心带着孩子在这边工作。
05
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也在工作地买了房子有了自己和孩子的窝,明也在老家继续做着行政管理工作。
我在教学中,学生们都很喜欢我,工作上过硬的能力,也得到领导的赏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好的夫妻关系就是互相成就,互相支持。平凡的日子里,只要有孩子和爱人在,这就是最简单的幸福,只是没想到老天爷连这最简单的幸福也要剥夺。
2009年12月,明出差去外地,在回来路上遭遇了车祸。当天我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快不行了。
我以为只是有人在跟我开玩笑,经再次确认后我懵了。整个人“嘭”的一下瘫坐在地上,直到同事过来安慰我才缓过神带着孩子赶过去见他最后一面。
看着他那张年轻英俊的脸,仿佛还在我身边伸出双手替我抹泪水,告诉我要好好生活照顾好孩子。
可是没有了他的日子,我又怎么能好好生活呢?
一幕幕曾经的时光历历在目,想起我和他在我们的小平房里捉中指,乐此不疲玩到睡觉才肯罢休。
还有那次我耍小孩子脾气向他扔出那颗仙人掌在他背上扎了很多刺,他也会纵容我等我高兴了才拔刺。
可是那个一直给我生命支撑,一直疼我如女儿的人,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了,从此只在回忆里。
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甚至一度陷于抑郁,整日以泪洗面实在没有心思上课。
从2009年冬天到2010年暑假一直在请假休养,我知道坏情绪会影响到工作。
这期间闺蜜有时间就来开导我,慢慢地我也意识到一直消沉不振对我没有任何帮助,我应该走出来,而这一切只能靠我自己。
06
2010年暑假的一天,我应朋友邀请出去骑车玩。
其实骑自行车我是会,但很少骑,更没有这样结伴而行。
第一次和他们绕着郊区骑,和煦微风迎面而来,踩着脚踏的快感涌上心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适,那天骑了10公里累的满头大汗,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爽感。
从那时起我爱上了户外骑车,经常和车友们骑10公里、15公里、20多公里……
在这过程中我感受到所有负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抑郁的症状也好转。
之后经朋友推荐,为了疗愈自己,我开始学习心理学。想要疗愈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得到自我救赎。
经过一段时间沉浸式学习又拿到了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证书,并跟着老师系统学习了沙盘治疗,原来走出来并不难,难的是你不自知。
更庆幸的是在失去至爱的这段时间有一帮好朋友,他们除了会帮我想办法疗愈心理创伤外,还在生活上经常帮忙。
灯管坏了他们会来修,马桶堵了也会带上工具跑来疏通,放假的时候也会约上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
我想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遇到他们。
还有我的亲人,虽然他们不在一个城市,但弟弟只要往这边出差都会来看我。
每年临近春节时父母也会从老家过来陪我过年,其实关心我的人很多,正是他们在身边才让我慢慢走出来。
逝去的人已经一去不返,而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包括儿子也瞬间长大。
07
自从他爸爸走后,儿子变懂事了,什么事都会为我分担。
我每天也会在家里做好午饭和儿子一起吃,他说:“爸爸不在,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有时看到他这么懂事既心疼又欣慰。关于学习我一直都不多加干涉,好好学习的道理他都懂,要怎么做就是他的事。
所以,我们家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他做作业我在旁边看书。
和儿子的相处一直都融洽,他让我多关心班里的学生。
其实说起我的学生,我想起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看你每天从早忙到晚,还能这么精力充沛,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呢?”
我想应该是孩子的笑容、青春活力带给我的信心吧。
2019年我带毕业班,月考结束时几个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考砸了,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拿着卷子来找我。
有个女孩子是我的课代表,平时的成绩是有望达到重点线,就是生物成绩一直没上过80分,不管难易都在70多分。
她是个很上进的孩子,很想提升成绩,就问我:“老师,这怎么办呢?我也想提高呢,不知哪里做不对?”
我拍拍她的肩膀,轻说道:“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会做但做错的题?”
她不好意思的说道:“有,比如做的时候选的B,涂卡填成C,想的是温度写的是湿度。”
我继续引导她说道:“你看这样4分捡回来了,有80分了吧,你再看看有没有审题不到位或者表达错误的?”
这孩子继续看着又发现了两题,又加回来了6分,完全不会的也就10分的样子。
她好像明白了什么,连连跟我鞠躬感谢。看着她向教室飞奔而去的身影,似乎看到小时候对知识求知若渴的自己。
其实这只是我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情景,却成了孩子们深刻的记忆,甚至有些孩子还想成为我的样子。
去年,网上我的头像闪动,是很久没联系的一个学生。
她告诉我已经考上天津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很快我们就是同行了,还说我是对她影响最大的老师,为此我甚感欣慰。
这让我想起2016年拍毕业照时她对我说的话:“老师,我将来要成为和你一样的女子。”
我问她为什么,她抬起头说我是一个美丽又坚强,还负责任的老师,要像我一样生活。当时,只当是小女生随便说说的。
本想言传身教影响的只是自己的孩子,没想到也影响到学生。30年的教职生涯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
我成了他们的一代记忆,而我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和这些学生何尝不是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的那样,我们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08
经历多了,对这样的话越加深刻,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过好当下。
现在我的生活就是每天骑车至少10公里,空闲之余还会做瑜伽,后来还和车友们参加跑步,参加过几次马拉松。喜欢到处旅游,最远去过西藏。
还把年轻时的写作梦拾起来,重新适应现在的新媒体写作还通过老师推荐上了大号的平台,这又让我找回曾经的激情年代。
后来儿子考上一所二本学校学了机械专业,毕业后找到一份审核员的工作,他找到工作就像我的使命完成一大半。
他曾经对我说过:“妈,爸爸都走了那么久了,你该为自己考虑了,只要你喜欢我都支持你!”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我也放下了,可缘分这样的事可遇不可求随缘便好。
幸而在他毕业之后,我遇到现在的爱人,我们是大学同学。
有着相同经历,所以更为惺惺相惜,征得儿子同意后,我们走到了一起,结束了我11年的单身生活。
或许我和孩子过的好就是对天堂的明最好的告慰。这么多年我也早已放下曾经放不下的执念,现在要做的就是过好当下,过好下半生。
人的一生,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磨难和挑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接受它,当你坦然面对时你会发现走出来并不难,难的是你不愿意走出来。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丁香
编辑 | 蓝瑜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