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924位真人故事
我是龙正,出生于台湾的70后,如今已经在上海生活7年多了。
如果把你和小虎队放在同一家公司,你会不会高兴得合不拢嘴?
如果让你放弃健康,换取荣华富贵和金银财宝,你会不会同意?
人生起起伏伏五十载,我经历过名利双收的高光时刻,也面临过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
因缘际会之下,我来到了上海,而且一来,就爱上了这里。上海不仅有高速发展的经济,时尚快捷的生活方式,还有我的救命恩人。
曾经,我一个人能喝四五斤白酒。后来,突发的脑出血和主动脉夹层,差点让我驾鹤西去。
如今,瘫痪的身体,术后的伤疤,都在提醒我,健康最重要!
01
台湾有一种非常知名的传统戏剧,叫做歌仔戏。我的父母也都是知名的歌仔戏演员。
母亲家祖传三代专门演这个戏,她老人家已有七十多年的戏龄。父亲也当过电视台的导演,还拍过电影。
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戏台子旁边长大的。
既看过母亲表演时的一颦一笑,也见过父亲指导时的一言一行。这些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
有时候,为了工作需要,父母也会在家里排戏。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东奔西走,为了生计各忙各的,经常更换演出地点。
所以,在我的学习方面,父母没办法顾及太多。我都是靠自己努力,成绩始终保持在中等以上。
这期间,我对语言类的科目尤其喜欢。高一的时候,就拿到了全校英语竟试第一名。
虽然不能辅导我的学习,但是,父母在社会学方面经常教育我,做人要有礼貌,懂感恩。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些谆谆教导。
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女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一毕业就来带我们班。面对班里的一大群男同学,管理起来也挺不容易的。
不过,她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细腻的东西。她教我们如何从细节处看一个人的性格、家教和修养。
后来跟人相处时,我会比较在意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吃完饭是否会主动把椅子靠回去?这个人有没有及时修剪指甲?洗脸的时候会不会清洗一下耳朵后面的褶皱部分……
所以,这位老师对我影响非常大。以致于后来的工作中,我都会对细节要求很严苛,做事情也力求完美。
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舞台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对表演的兴趣与日俱增。不知是遗传了父母强大的艺术基因,还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缘故。
总之,只要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我就不会错过。
毕竟我胆子大,脸皮厚,对舞台也不陌生。可是,那个年代,这种机会并不多。
02
直到有一年,我参加了台湾第一届迈克尔·杰克逊模仿大赛,没想到一举拿下冠军!
这个结果太出人意料了,也让我开心了很久很久。同时更加坚定了我踏进演艺圈的决心。
为了实现对演艺事业的追求,高中毕业后,我没有继续上大学,而是直接进了唱片公司。
这家公司实力很强,捧出过小虎队这样的顶流天团。
不过,对于我的选择,父母并不赞同。他们也曾苦口婆心地劝我继续读书,不要留下遗憾。
在他们那个年代,因为家里太穷,想上学却上不起,无奈之下才走上了演艺这一条路。
他们知道干这一行很辛苦,所以不太支持我的决定。学校老师也觉得,我应该继续念书,不然挺可惜的。
但是,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演艺事业,对这个更加感兴趣。最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路。
那一年,我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就这样,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带着满腔热情,一头扎进了演艺圈。
那时候,要想在圈里混下去,我们每个人都得凭实力吃饭。不像现在的奶油小生,只靠包装和流量吸粉。
在外人看来,我们每天在聚光灯下,被鲜花和掌声包围。其实,我们这个行业也很不容易。
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既要唱歌好听,跳舞好看,动作还得要到位。
曾经,为了上镜好看,我一个月瘦了22斤。
那段时间,我每天练舞练歌,运动量很大,吃的却很少而且很不规律。
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餐,就这一餐还不够营养。这样一来,我的胃也被折腾坏了。从此留下了后遗症,三天两头的肠胃不适。
有时候为了训练自己上台的胆量,我们还要找一个小舞台,一次次地练习。而且还要面对台下各种人的评价。
鼓励的话还好,万一听到一些喝倒彩的话,心里也会很不是滋味。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为了树立良好的舞台形象,打造个人实力。我们每天都要跑步、练歌、练舞蹈。
生活的日程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不但不觉得苦,反而收获了更多自信。
如今回想起来,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自己的年少轻狂,又涉世未深,导致人际关系不太好。
虽然经常会有各种小女生,过来向我献殷勤,说一些羡慕的话,但我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并不太成熟。
03
那时候我的事业,真的是一帆风顺,如日中天。
由于我跟国际上一个知名团体中人气最高的那个人长得很像,又跟小虎队在同一家公司。所以,每到一处,我都很惹人注目。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签约之前,我遗憾地离开了。此举说不上对错,有得也有失。
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失去了一些资源和机会。但是,滚石唱片也给了我新的发展空间。我开始在演戏、主持事业上全面开花。
在主持方面,一些大型的演唱会、歌友会和跨年晚会,都会邀请我去主持。包括台北世贸中心大型的车展活动,连续十年都是我在主持。
因此,我不仅认识了任贤齐、林志颖等好朋友,还收获了颇多经验。
通过主持,我的演艺生活丰富起来了。
同时,我在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处理舞台上的突发事件时,我的临场应变能力已经炉火纯青了。
除此之外,我还做过电视购物的主持人。只不过,做了一段时间我就主动离开了。我不能昧着良心去卖东西。
有时候,我的朋友会打电话问我,说他前几天刚买了我推荐的某个东西。可是,今天却看见我在电视里说另一个东西很好,到底哪个好呀?
我只能回答说:这是我的工作,在我嘴里哪一个都好。
但是我劝他们不要听我的话,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站在那个位置,我只能说那样的话。
也是那段时间的工作,让我了解了电视购物的很多内幕。只能说,大家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后来,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导演上。曾经,我父亲也是导演。他从武行、灯光、制作,一步步走过来的。但是,父亲并不愿意教我。
对于我没有好好读书,而选择进入演艺圈,他老人家一直耿耿于怀。他不想让我的人生留下遗憾,也不想让我从事这一行。他知道,这一行太苦了。
可是,我做主持人的时候,也经常演戏,演着演着就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熟悉了。熟悉之后,我也想通过镜头,拍出一些好作品。
04
父亲不愿意教我,我只好向别人学习。于是,我找了很多人,包括摄影师、灯光师。
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在我眼里都是老师。我会虚心请教,认真践行。另外,我也买了一些道具,没事就研究研究。
慢慢地,我开始试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我拍过很多网络剧、影视剧和微电影,市场反响不错,这无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认可。
可是,台湾市场就那么大。吃的人越多,蛋糕就越少。寻找新目标,发展新市场,已经迫在眉睫。
真是无巧不成书,一个大好时机已经悄然而至。
本来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离开台湾。没想到,命运在拐角处悄悄给我换了路标,把我带到了上海。
2013年左右,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告诉我,让我来大陆发展。
他已经早就来了,并且在上海定居多年。他跟我说:“龙导,你可以来上海看看,说不定会有全新的市场。”
刚开始,我并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可是后来想想,他说的也对。
我们大陆那么大,台湾这么小。尤其是这几年,大陆的发展突飞猛进。她的市场面更加宽广,包容性也更强。
所以,我也希望能够到大陆碰碰运气。在大陆,我能够接触到更多东西,看到更多东西。
既可以把我所会的,在这里得到一个更大的发挥。而我不会的,也能够在这边学习。
所以,因缘际会之下,我来到了上海。
当我的双脚踏上祖国大陆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宽阔的飞机场,涌动的人群,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更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当年来的时候,大陆的网络时代正处于一个大转折。
所幸,我也就赶上了经济和网络高速发展的直通车,事业跟着一起进入了上升期。
05
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个非常恋家的人,而且很宅。如果没有工作,我一步也不想离开房间。可就是这样一个宅男,却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其实,在此之前有很多很多的机会找过我,让我来上海发展。包括直播和网络剧刚兴起的时候,但我都一一拒绝了。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大陆一直在进步,只是我没有想到,大陆的进步是以三级跳的方式在飞速发展。这样的发展是台湾遥不可及的。
当然,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活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太好的一面。
来到上海之后,我发现上海很多地方都比台湾发达。相比之下,台湾已经非常落后了。尤其是生活和科技方面,没有任何可比性。
现在回台湾生活的话,我已经很不习惯了。
因为,在上海的这几年,我全然忘记了带钱出门是什么感觉,就连皮夹都不知去向了。
可是在台湾,如果你身上没有现金,吃饭不能结账,出门也坐不了车。
在上海只要你有一部手机,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不管几点,不管你要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没有一样是办不成的。
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不爱出门的人,网络科技让我的生活变成了皇帝一般的享受。
但是话说回来,高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人跟人之间的温度逐渐降低。
以前,我经常和三五好友一起开车来到路边,哪一家店好吃,停下车便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
那种人间烟火气,那种彼此之间的语言沟通和肢体碰撞,现在都没有了。
我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本来都一切安好。但是,突发的疫情和身体状况,打碎了我原来的节奏。
06
受疫情影响,整个大环境都不景气。我的工作大部分也处于停摆状态。同时,4年前成立的公司,如今还在艰难运营,只是各项支出都缩减了。
直到2020年,我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医院……
疾病发作的时候,我正在忙着和客户签约。当时也有感觉到不舒服,但是依然在硬挺。直到最后站不起来了,才叫朋友把我送到了医院。
经过一番抢救,我幸运的活了下来。
后来医生问我:“病发时在干什么?”我说:“在忙着签约。”医生直接说:“你是要死啊,命都没有了,就算你挣几千万也没有用。”
这句话好像一记重锤将我敲醒。回头想想,以前的我,一旦工作起来就处于疯狂状态。
而且,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属于那种不压死自己就不算完的人。
每次应酬时,我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喝白酒,起步就是四五斤。还不停地抽烟,熬夜,有时两三天不睡觉。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生活方式。这不能表明我有多么厉害,只能说明我在无知地糟蹋自己的身体。最终,我亲手把自己推上了悬崖。
在此,我也很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父母给了我一个好的身体,而我并没有好好珍惜,一直在糟蹋自己。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直到我因为脑出血住院,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抢救过后,命是留住了,却成了半身不遂的状态。
现在,我在努力康复,可以拄着拐杖或者不用拐杖自己走动一下,大概恢复了五六成以上的生活自理能力。虽然瘫痪了,但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煮饭、洗衣服、洗澡。连医生都不敢相信,我是一个人撑过来的,直到他亲眼所见。
我觉得,疾病都是我一个人造成的。因为我不够重视健康问题,所以身体向我提出了惩罚。
我必须勇敢面对,而不是把自己犯下的错误,丢给家人来承担。
如果这样,我可能永远也不会好不起来。所以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慢慢恢复,这也是我经常对自己说的话。
这边脑出血还在恢复,那边又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07
去年,我又遭遇了主动脉夹层,而且是最严重的A型。这种病致死率很高,一分钟之内,十个人会死掉八个。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上帝再一次偏爱了我。我竟然撑过了危险的12小时,还上了手术台。能活下来,我真的很感恩。
这两次走过鬼门关,让我感慨颇多。上海的医疗技术非常发达,成功让我死而复生。
也是这次生病,才让我对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想告诉大家,不管是年少有为还是碌碌无为,都不要去跟别人拼房子、拼车,也没必要去攀比。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没日没夜地加班熬夜。
如果你拿健康去换这些东西,万一最后没有了健康,到那时,功名利禄将变得一文不值,终究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且,现在因猝死和中风而倒下的病人,越来越年轻化。
所以,真的只有把身体过好了,才能有未来。否则,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人不在了,一毛也花不了吧?
直到现在,我还是在养病状态。在此期间,不管是台湾的朋友还是上海的朋友,他们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让我特别感动。
尤其是上海的朋友,除了医护人员对我认真负责以外。在生活方面,我也收到了很多朋友送来的爱心。
有的从家里做饭带到医院给我吃,有的帮我买东西,有的用轮椅推我下楼透透气……这让我心里暖暖的。
在我生病期间,有那么多人关心我,让我很感动。
将来,我打算拍一部微电影,把人与人之间的这份爱传递下去。我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回馈社会,回馈我在上海的死而复生。
现在,我对这个有了更深的感触。冥冥之中,好像是命运把我安排在了上海,并给了我家的感觉。
将来,我也希望能够长期在此定居。因为,我的根在大陆,心中早就把上海当成了第二个家。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 END —
口述 | 龙正
编辑 | 小骨头
喜欢此文,请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