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景区,为清代规模比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中国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门票参考:40元
所在地/隶属: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
开放时间:8:00~17:00
适宜季节:春秋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2012年(5A)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第二批(清朝)
基本介绍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有200余住户。要修复恭王府,首要任务是搬迁。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建制而声名显赫。
景点景观
大戏楼
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戏楼的声音效果。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唱家来此演唱后,兴奋地称赞大戏楼比音乐厅的音色效果还要好。
西洋门
西洋门位于花园中路最南端,是花园的正门,称“静含太古”,为奕訢所建。门由汉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西洋拱式风格,十分气派。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其中的静和秀是园主人希望达到的两个境界。此外,造园者以此喻代仙境,与门内山谷的一派大自然的风貌相结合,将“静”和“古”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更增添了园林的历史感和时空感。西洋门也是园内唯一的西式建筑,可以体现出主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来挽救清朝统治之意。这也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另两绝是大戏楼和后罩楼。
后罩楼
后罩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这里有国内惟一的室内园林景观,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等搬进屋里。这几间室内花园将楼上楼下通连在一起,山石叠砌,可上可下,瀑布飞泻,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都非常精致。
银安殿
俗称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银安殿的形制,《大清会典》中有规定,亲王是面阔7间,郡王是5间,亲王的前墀(月台),郡王的则没有。贝勒以下正殿称堂,不设前墀。前墀环以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郡王府基高五寸,但现存王府建筑中还未见到有栏杆的实例。
锡晋斋
府邸西路最后一进院落,在和珅时称为“嘉乐堂”、在庆王和恭亲王时称为“庆宜堂”。恭亲王《萃锦吟》“庆宜堂避暑偶作”的诗中写到“积善欣余庆,安闲更得宜,留欢殊自惬,出语总成诗。”此诗前半阙的四句里藏尾“庆宜惬诗”四字,并注明“邸第西斋额曰庆宜堂,传闻系庆邸居时旧额”。这首写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短诗表明,奕訢进驻的曾是庆王的住居处。直到小恭王溥伟时,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贴》珍品,方改称为“锡晋斋”。
葆光室
葆光室位于府邸西路,在和珅与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葆光室”的匾额为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御题给恭亲王奕訢的,其意味深长。“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皇帝之意是让奕訢收敛其光,暗含着告诫之意。恭亲王奕訢为此撰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咸丰的意思。
实用信息
交通指南
公交13、42、107、111、118、810、850等车可达 。
地铁北海北站,B口出站
游览路线
游览线路一:大门入园——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出园
游览线路二:大门入园——后罩楼——西洋门——独乐峰——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竹子院——明道斋(展室)——牡丹院——大戏楼——蝠厅(茶艺)——邀月台——滴翠岩——秘云洞(福字碑)——澄怀撷秀——湖心亭——妙香亭——榆关——龙王庙——出园
游览线路三:大门入园——后罩楼——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福字碑——绿天小隐——蝠厅(茶艺)——大戏楼——荷花院——竹子院——明道斋(展室)——垂花门——艺蔬圃——流杯亭——妙香亭——榆关——渡鹊桥——澄怀撷秀——湖心亭——出园
地理环境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82年2月,恭王府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基本完成了花园的搬迁工作和修复工程。
1987年,国务院确定恭王府归文化部管理。
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社会开放。中国音乐学院搬出恭王府。
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同志、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到恭王府视察。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到恭王府视察,并指示尽快开放恭王府。
199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到恭王府视察。
1996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到恭王府视察。8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先生参观恭王府花园。
1997年,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就开放恭王府提出议案。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迁出花园。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再次呼吁尽快全面开放恭王府。
1999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恭王府视察并指示:“对文物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2000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恭王府现场办公,解决中国艺术研究院新址建设等问题。
2001年3月,谷牧同志在北京市副市长汪光涛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恭王府,并作出重要批示。
2001年11月,恭王府自筹资金修复古建筑“多福轩”,由文化部外联局与雅高公司共同签订了联合国教科文提供5万美金修缮“多福轩”的协议。
2002年11月,恭王府管理处召开由清华大学主持的恭王府规划方案的专家论证会议。
2003年3月,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处”更名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003年11月5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谷牧同志到恭王府视察工作,中心主任谷长江同志对府邸主要建筑的历史和修复后的使用规划做了介绍,修复“多福轩”工作得到李岚清副总理的肯定。
2012年5月18日,恭王府国家5A级景区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西城区政府、西城旅游委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