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5年,西溪湿地期建成并正式开园,并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门票参考:套票98元
所在地/隶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天目山路518号
开放时间:8:30~17:30
适宜季节: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1~2天
旅游景区级别:2012年(5A)
基本介绍
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西溪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天然湿地的野趣美景和深厚古朴的文化底蕴,给这片古老的土地赋予了美妙和神秘的色彩。西溪湿地·洪园位于余杭区五常街道,区域面积3.353平方公里,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于2008年国庆有限开园,2009年5月1日正式试运营,2009年国庆正式运营。西溪·洪园有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大量的桑基、柿基、竹基(俗称“三基”)鱼塘遍布。随处是溪流、河荡、泽地。荡中有岛,岛中有塘,港汊纵横,一派“梦里水乡”图景。
西溪湿地·洪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常龙舟胜会、十八般武艺”为代表的洪氏文化、五常民俗文化。这里的洪园余韵、龙舟胜会、蒹葭泛月、火柿映波和寿堤,是西溪“三堤十景”中独具特色的景点。其中寿堤自北向南,依次贯穿西溪农耕文化体验村、五常民俗文化村、西溪大众休憩村和西溪艺术集合村四个村落,这些都彰显了西溪湿地·洪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凸现了 “生态西溪”、“人文西溪”“艺术西溪”的特质。
景点景观
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所在地--洪家埭,曾是洪氏家族特别是明代刑部尚书洪钟等聚族世居之地。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尤其是宋明两代,据载曾出过三宰相、五尚书。洪氏宗祠有联语云:“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洪氏先祖自宋忠宣公洪皓以来至明清,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久盛不衰。
重建的洪氏宗祠占地1200余平方米,由门屋、享堂和寝殿等组成,展示有杭州洪氏家族的先祖画像、神祖牌位、家规祖训、昭告和楹联匾额等。重建的洪氏宗祠既是一个值得游览观光的重要景区,也为后人追溯洪氏家族发展史,提高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
龙舟胜会
五常龙舟胜会是为西溪“三堤十景”之一,杭州西溪湿地(五常区块)特有的端午民俗庆典活动,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相传由祖居五常的明朝尚书洪钟创立,并逐渐演变成为民间自发的节庆活动,清乾隆帝南巡江南,曾在西溪观赏龙舟,欣而口谕“龙舟胜会”。独特的地理环境,浓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五常龙舟胜会这一端午习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体现着凝聚力与和谐度。
2008年,五常龙舟胜会作为民俗类端午节组成部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现在景区内有长廊可看“闹龙舟”的盛况,有“龙舟文化展”可观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更有室内模拟龙舟可以一试身手。
洪昇纪念馆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西溪费家埭,卒于乌镇(今桐乡)。洪昇是中国戏曲史上伟大的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戏曲作品,最负盛名的为《长生殿》。其曲文优美典雅,音律讲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压卷之作。洪昇亦因《长生殿》而流芳千古。
寿堤
“寿堤”是西溪“三堤十景”之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三条长堤,分别命名为“福、绿、寿”,与“福禄寿”谐音。“寿堤”是三堤中最长的堤,全长5470米,寓意与杭州市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标相一致。将众多的西溪美景串珠成链,构成了一幅西溪湿地中最美的图画。
清平山堂
杭州明代的刻书坊中,洪氏家族明代后裔洪楩的清平山堂有着重要的地位,所刻之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清平山堂是洪楩刻书的堂名,原址位于杭州城内清平山客户说是一座小山]仁孝坊(俗称清平巷),洪楩所刻书皆署清平山堂,所刻之书“既精且多”。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有《路史》《清平山堂话本》等。今在西溪重建,主要展示了杭州刻书历史的整体面貌和清平山堂刻书所取得的成就。
吉祥文化馆
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吉祥文化馆,以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和吉祥物,展示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中重点介绍了江南地区和五常一带的吉祥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同时丰富的纪念品又可以让您在感受吉祥文化的同时将吉祥带回家。
东关荷塘
东关荷塘是西溪湿地·洪园“三个提升年”核心工程,风景秀丽,树木繁茂。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看到大片的莲花、荷花、鸢尾等水生植物,陆地上的垂柳、梅花、樱花也可以让你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另外,新建的观光塔还能让你360°全方位地欣赏西溪湿地·洪园的美景。所谓“登高望远”,来游玩的朋友可千万不能错过!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K506:武林门北--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余杭
K193:黄龙公交中心站--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石马
K310:骆家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石马
Y1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灵隐
观光1号线:黄龙旅游集散中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自驾线路
南京、镇江、无锡、湖州方向游客:
宁杭高速方向至西溪西区——宁杭高速至杭州绕城西线,绕12五常出口下沿访溪路往南1公里即到西区洪园入口。
上海、苏州、嘉兴方向游客:
沪杭高速方向至西溪西区——沪杭高速至杭州绕城北线,然后转绕城西线,绕12五常出口下沿访溪路往南1公里即到西区洪园入口。
金华、衢州方向游客:
杭、金、衢高速方向至西溪西区——杭、金、衢高速至杭州绕城南线,然后转绕城西线,绕11B留下出口下,往天目山路市区方向行至五常大道即到西区龙舌嘴入口。
宁波、绍兴方向:
杭甬高速方向至西溪西区——沪杭甬高速至绕城北线,然后转至绕城西线,绕12五常出口下,沿访溪路往南1公里即到西区洪园入口。
黄山、临安方向:
杭徽高速方向至西溪西区——杭徽高速绕11B留下出口下,往天目山路市区方向行至五常大道即到西区龙舌嘴入口。
富阳、千岛湖方向:
杭千高速方向至西溪西区——杭千高速方向至杭州绕城西线,绕11B留下出口下,往天目山路市区方向行至五常大道即到西区龙舌嘴入口。
杭州主城区私家车线路:
文二西路至绕城五常入口往南沿访溪路直行1公里即到西区洪园入口;天目山路行至五常大道即到西区龙舌嘴入口。城南可通过万松岭隧道、玉皇山隧道、九曜山隧道、五老峰隧道、吉庆山隧道、灵溪隧道到达西溪西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横跨西湖区与余杭区两区,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流总长100多公里,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土壤主要有红壤、岩性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其中以红壤和水稻土分布较为广泛。
气候条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399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四季分明。
历史沿革
对于西溪湿地的历史,概括地说,归纳为远古雏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民国萎缩与现今新生的六个阶段。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但是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而如今杭州市对西溪湿地实施的综合保护工程,终于让西溪湿地迎来了新生。
荣誉及其他
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2年1月10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