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始建于1983年,下设集安市博物馆、好太王碑(含太王陵)、长寿王陵、禹山贵族墓地、丸都山城五个景区,景区总面积857679平方米。2004年7月1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经国家、省及地方三级投资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努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旅游、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项目为主,具有较高的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
门票参考:120元
所在地/隶属: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迎宾路49号
开放时间:8:00~17:30
适宜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5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2020年(5A)
遗产名录等级: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建国,後建都於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维修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环抱的通沟平原上,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洞沟古墓群,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它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
集中对国内城、丸都山城2座高句丽王城,将军坟、太王陵、千秋墓、西大墓、临江墓等12座高句丽王陵,五盔坟长川一号墓、冉牟墓、角抵墓、舞踊墓等28座高句丽贵族墓,共计42处高句丽历史遗迹进行了环境整治和保护维修。经过保护与环境整治,使高句丽遗迹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全力提升了景区的观赏效果,同时也延长了高句丽遗迹的存世时间。
保护方案
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中国政府於2002年在集安启动了《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地保护规划(2002至2020)》,划定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两个高句丽都城、12座王陵与好太王碑等两处附属建筑、27座贵族墓葬的43处保护区。
在高句丽权贵的坟墓中 , 除陪葬品之外 , 常常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 , 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矿物颜料。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宝石等等 , 这在中华壁画史上也是罕见的。集安 1966 年曾有 11280座古墓 , 到 1983 年普查时 , 尚存 7627 座。高句丽壁画主要分布在洞沟古墓群中 , 分布范围东西长 20 公里 , 南北宽 3 公里 , 这里还不包括距市区 20公里以外的长川一、二、四号墓。至今 , 已发现 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画,还发现一座书法墓--墨书长文墓。
集安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在集安市文物局管理下,始建于1983年,下设集安市博物馆、好太王碑(含太王陵)、将军坟、禹山贵族墓地、丸都山城五个景区,景区总面积857679平方米。2004年7月1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