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誉为"画中的村庄"。西递、宏村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门票参考:104元
所在地/隶属: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开放时间:08:00~18:00
适宜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2~3天
旅游景区级别:2011年(5A)
遗产名录等级: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景观
南 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月沼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德义堂
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二层三开间建筑。
德义堂的厅堂前有16扇半幢莲花门,有通道连接室内外,堂前有一个水塘,塘内有暗沟与水圳相通。在水塘的四周设有盆景。德义堂院内木梳花繁。绿荫层层,被称为“露天花厅”。一棵皖南猕猴桃藤攀爬在东侧的墙上。园中有东西两个花园,一明一隐,内植有果树繁花。德义堂有如园中水,水中园的布局。德义堂花园是徽派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承志堂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门窗六十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厅是整幢房子中最精华的部分,大门后面耸立着一幅威仪的中门,在中门“福”字的上方,镶有一幅木雕“百子闹元宵”图,图上雕刻着100个小男孩过元宵闹花灯时的情景,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生动写照,“百子闹元宵”图两边的“商”字斗拱上则分别雕有四出《三国演义》的戏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财神,“南、北”财神的上方是阁楼护板,在此,汪定贵设计了“渔、樵、耕、读”四根木雕立柱,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四种职业。
树人堂
树人堂位宏村景区内。树人堂系由清敕授奉政大夫诰赠朝仪大夫汪星聚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后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建造。占地面积为266平方米,系二楼三间结构,花园水池,独具匠心。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和大顺之意。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座北朝南,天花彩绘牡丹与蝴蝶,飞金走彩,希望后代有美满的归宿;厅堂东侧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鱼塘,活水长流。院里共有两个小书房。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枋栏板,象征官家的威严与排场,代表了曾经的显赫地位;不设后门,客人大门进大门出,象征建造者为官的品质。树人堂取“百业须精,儿女当教”之意,寓意深远。
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美。
红白古树
红白古树,位于宏村村口的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大树,一棵叫古枫杨,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
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南侧的白果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因为银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而这棵银杏又有500岁,所以大家把这棵银杏称为村口“瑰宝”。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在黟县乘坐开往宏村的公交车,3元/人,15分钟即可到达。从汤口到宏村的交通也是很方便的乘车路线:在黄山风景区南大门黄山厘米客栈左邻黄山风景区长途汽车站有班车直达到宏村,上午7:20 9:40 下午1:20 3:40分,每天有四班班车,其中9:40和3:40是到黟县,到达黟县后再转乘3元公交(黟县-宏村)就可以到达宏村了,汤口到宏村在直达车的车票是13一人,车程约40分钟;汤口口到黟县的班车车票是15元/人.车程约 1小时20分钟。
屯溪汽车站内坐“屯溪—宏村”的直达班车,车程1.5个半小时左右,不包括你等车的时间,宏村夏天的景色还是非常不错的,翠绿田野和徽州特有黑白乡间的马头墙相衬映。
黄山高铁北站换车中心“黄山北站—宏村”也有直达旅游班车,车程1.5小时左右,沿途经过齐云山、西递、屏山、秀里、赛金花等景点,票价30元/人。
地理环境
位置
皖南古村落分布在中国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
西递村位于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的西递镇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
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黟县县城东北11公里处,现为宏村镇的驻地。整个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黄山的余脉雷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栈河流淌而过,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全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偏低,云雾多,湿度大,夏洪秋旱,对农业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15.5——16.4゜C,降水量在1395——1702毫米之间。
地貌
皖南古村落地域处在黄山山脉及其南北两坡上,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具有明显的皖南山区特点。
皖南古村落地貌的发育形态,是在地壳变动和外力作用下发展演化的结果。约在距今八亿五千万年左右,经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系地层全面褶皱,构成了黄山山脉的基本地貌轮廓,以后大部处于上升时期。约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至四亿一千万年间,加里东期表现为大幅度的上升运动。大约到了距今一亿九千五百万年至二亿八千万年的时期,印支运动形成北东向的线性褶皱,构成北东向延伸的山体,从此,皖南古村落地貌形态趋于基本定型。
历史沿革
1986年,皖南古村落主要代表之一西递村于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皖南古村落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示范窗口。
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
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首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皖南古村落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3年10月8日,皖南古村落被批准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3年,皖南古村落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文物维修保护样板示范工程之一。
荣誉及其他
文化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历史价值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建筑价值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