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是北京的5A级景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好的一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也是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八达岭景区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而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距北京城区73公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景区内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目前长的长城,也是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
门票参考:45元
所在地/隶属: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
开放时间:07:30~17:30
旅游景区级别:2007年(5A)
基本介绍
慕田峪长城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距北京城区73公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景区内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目前长的长城,也是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区。
慕田峪长城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此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冲,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著名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
景区中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的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曾到慕田峪长城观光游览。
八达岭长城
历史悠久,风光也这边独好。登上八达岭长城饱览长城雄姿,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扶摇而上,蜿蜒起伏,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自然风光也独具特色,四时皆有佳景,赵朴初先生曾赋诗曰:“…最是春花锦锦,夏绿叠云,漫道秋春,风光尽收方寸…”
景点景观
慕田峪长城
正关台
正关台是慕田峪关的别称。正关台由三座敌楼并立,为长城建筑史上罕见。此关建于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边是塞外匈奴驻地,一边是入京通道,一边又是进入皇陵的捷径。慕田峪关长40米,宽30米,高20米,为上下两层,底层相通,有室多间,可用于囤粮、屯兵。从垛口望长城内外,视野极为开阔。
大角楼 大角楼位于慕田峪关东侧的制高点,现编名慕字一台,是慕田峪长城著名景观之一。在历史上大角楼是蓟镇长城和昌镇长城的分界线。往东为蓟镇所辖,往西为昌镇所辖。大角楼之所以称为大角楼,是因为此楼三面有长城,一条向西与八达岭相连;一条向东,与古北口相连;一条向南,为内支城。因从长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似一个城角,故名大角楼。大角楼在慕田峪长城中,是一个较大的敌楼,这里为东部的制高点,视野开阔,长城内外尽收眼底,向西警戒慕田峪关,向东警戒亓连关,是进退的必经之路。
鹰飞倒仰 (箭扣长城)
鹰飞倒仰是北京万里长城著名的险段之一。到过箭扣的人大都会使用“鹰飞倒仰”这个词汇,来比喻这段长城的险峻和险要。箭扣是近年来在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也是驴友们挑战、摄影爱好者们拍摄的热点。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8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苍劲雄浑,人们把它称之为“牛犄角边”。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称为“箭扣”及“鹰飞倒仰”。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长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节接近90度,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寸宽,非勇敢者不敢涉足。
八达岭长城
明长城中保存好的一段,也是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自古就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这里山峦重叠,地势险要,名声显赫,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古代的交通要冲,古书《长安客话》记述八达岭位置及其重要性说,北往延庆州,西往宣城,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是关山高者。八达岭的景色,四时皆妙,登上长城,放眼四野,但见城墙南北延伸,盘旋于群峦峻岭之中,不见首尾,气势极其磅礴。
八达岭长城距北京60公里,位于延庆县境内。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城墙南至七楼,北至十二楼,全长4470米,共有敌楼19座,总游览面积1.9万平方米。
八达岭长城不仅雄伟壮观,敌楼烟墩风格各异,而且名胜古迹众多,有壮美的北八楼(海拔888米)、北五楼,建有铺舍的南六楼,还有刻着“天险”二字的绝壁,慈禧西逃时回望京城的望京石,杨家将抗辽的六郎影背等。
实用信息
慕田峪长城交通指南
前门旅游专线:(全程高速)
发车地点: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地铁2号线前门站C出口向南30米)
发车线路:
去程:前门-东直门-地铁芍药居站-慕田峪长城景区;
返程:慕田峪长城景区-地铁芍药居站-前门;
价格(含景区门票、随车导游):成人100元/位,老人、学生80元/位;
发车时间:每天9:00(人多可加开)
北京售票地点:集散中心现场购票;还可在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官网预定(网上预订立减10元);
返程地点:景区P1停车场
价格(交通费): 单程30元/位(不可使用公交一卡通,各种免费证件无效)
慕田峪长城景区售票点:上车购票(提前半小时开始购票至坐满为止)
返程时间:15:30
东直门旅游专线:(全程高速)
发车地点:东直门外公交车站
发车时间:每天8:30
返程地点:景区P1停车场
慕田峪景区返程时间:16:00
慕田峪长城景区售票点:上车购票(提前半小时开始购票至坐满为止)
价格:单程30元/位(不可使用公交一卡通,各种免费证件无效)
备注:两班旅游专线均为天天发车。
港澳中心慕田峪专线:(全程高速)
发车地点:北京港澳中心东侧-瑞士公寓(恒生银行门口)
发车时间:早班 07: 00—08:00 /午班 11: 30—12:00
返程时间:早班14: 30 / 午班 18: 00
返回地点:北京港澳中心(东四十条地铁口)
景区停留:慕田峪长城景区停留5小时,自由观光。
慕田峪长城景区售票点:上车购票(提前半小时开始购票至坐满为止)
价格(交通费):双程往返成人80元/位(不可使用公交一卡通,各种免费证件无效)
价格包含:往返旅游巴士,随车中英文工作人员,景点摆渡车
八达岭长城交通指南
汽车
自驾车路线:从北三环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公路至景区出口下。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延庆县境内,距离市区约80公里。从市区到八达岭有高速公路。乘旅游专线车一小时可以到达。旅游专线车每天早晨在北京市区的前门楼东侧发车,车票价:往返人民币90元/人。
公交
登八达岭长城的便宜的汽车乘车方式,2号线积水潭站A口(西北口)或B口(东南口)出站,步行到德胜门正后方乘877路公共汽车直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每人现金票价13元,刷公交卡只需6.5元,到站需要2小时30分钟左右,当中不停站。
运行时间:6:00-12:00(注:919路已经改线,不到长城,请游客不要上错车!)
旅游公交:乘游8路(站点:八达岭站)
火车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就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现有京郊旅游列车经停八达岭火车站。[16]
在北京北站有开往八达岭的S2线柴油动车组,乘车环境好于公交车,价格统一六元,车程为一个小时多一点,到达八达岭车站,下车约有七八百米到达八达岭长城登城口。根据季节不同每天有往返五至六趟车(旺季周末有加车),可以在北京北站直接买好往返火车票。
该线路运行于城铁S2线,也是由詹天佑设计的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在旅途中,可以欣赏到著名的关沟风景区、居庸关长城,百年京张铁路中的著名的人字型铁路,回程时在青龙桥车站还可遥望到詹天佑的墓和塑像。
为配合京张城际铁路施工,自2016年11月1日起,市郊铁路S2线市内始发(终到)站正式由北京北站迁移至黄土店临时过渡站。去往八达岭、延庆方向的旅客可选择乘坐地铁8号线或13号线在霍营站下车,由G4出口出站后向东南方向步行约110米即到。
历史沿革
慕田峪原是一个小山村,坐落在怀柔区北辛营乡(今渤海镇),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葱郁,万里长城自东南而西北在丛山峻岭之巅蜿蜒。这里山势缓陡,曲直相间,所以极富立体感。由于慕田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危岭雄关”,而慕田峪关更是明代拥护京师和明皇陵的的重要关口之一,在此曾发生过多次战事。慕田峪长城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为京师北门黄花镇的东段,自古被称为拱卫京师、皇陵的北方屏障,而慕田峪关更是明代拥护京师和明皇陵的重要关口之一。(《长安客话》卷七·关镇杂志)
中国南北朝时的北齐(公元550年—577年),就在慕田峪筑有长城,明朝初年重建。据文献考证,慕田峪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曾被封为中山王,也被称为中山)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同治十二年迁安县志》记载:“明初,徐中山筑边城墙,自山海关西抵慕田峪,一千七百余里,边防可云密矣。”)
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建“慕田峪关”。(见《日下旧闻考》·边障·卷一百五十三·二四六六页。)
公元1569年(隆庆三年)明穆宗朱载垕特命抗倭名将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镇、昌镇、保定三镇练兵事,率军对慕田峪段在内的二千里长城进行整修,隆庆五年秋建成遗存至今截止2013年,慕田峪所保留修复的长城,是全国明长城遗迹中保存好的地段之一。
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八达岭这名,早时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中《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 。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据《史记》记载和近年来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居庸”之名从何而来?是秦始皇筑长城,从南迁徙一批贫苦农民和囚徒,到军都山妫川小盆地定居,称为庸徒居处。汉武帝时,将妫川置居庸县(仿延庆)。《水经注》所记载的关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势,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八达岭长城在明朝重新修筑。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墙在军事上的重要,当了皇帝后,即“高筑墙”,设防备战,其时各州府县,也纷纷兴筑城池。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加紧练兵屯田,以防元残余势力南侵。
1403年,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即位。1420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朱棣决心统一中国,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大军深入蒙古高原,最远到达苏联境内的鄂嫩河附近。1488年以后,才开始进行浩大而全面的修筑长城工程。经过270年的漫长岁月,先后共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高墙,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以西的布隆吉,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14600多华里,经过我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我们看到的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连结于秦始皇时期,完善于明王朝。
明代万里长城,再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四条这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十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到于历代皇亲贵族、文人墨客吟诵八达岭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早留下诗章的是唐代诗人高适,他诗中写到“绝坡水连下,群山云共高”。至于在那些民族纷争、金戈铁马的岁月,八达岭上更是上演过一幕幕恢宏的史剧。而今,旧中国的苦难,两千年的历史诸侯争霸,朝代更迭的往事,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长城十万里,文化五十年,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以新的使命。它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万山之巅,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也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它成为联系我国各族人民、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友谊纽带。它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